必修上第二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从语言、意象、情感等角度赏析现代诗。
2.了解现代诗“张力”的特点。
3.体会汉语言在现代诗中的发展变化。
4.感悟并思考人生,培养对文学语言的热爱。
【重点难点】
1.体会《红烛》《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为早期的五四新诗,在语言和情感上的价值。
2.了解《峨日朵雪峰之侧》中体现的现代诗的“张力”特点。
【教学过程】
比较研读?(群文阅读)
小组继续合作讨论,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的《红烛》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在朗读节奏、情感及意象有何异同?
课文
朗读节奏与情感
意象
寓意
《沁园春?长沙》
朗读情感豪迈、昂扬与奋进
多组多个意象:
独立(人)、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浪、飞舟
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抒发了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了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呼唤、自由宏阔、雄起奔放的情感
一组多个意象:巨人、白云、北冰洋、太平洋
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
《红烛》
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情感丰富,情绪四扬三抑
单个意象:
红烛(蜡炬)
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表达青春的困惑与希望,对理想的坚毅追求等。
选做
2.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关系(选做)
意象
文中诗句
古诗诗句
共同点
云海
无数的白云政治空中怒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蔚为壮观,自由自在,博大精深
洪涛
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波涛汹涌,吞吐日月,气象壮观
红烛
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私奉献,默默燃烧,用自己的光照亮他人
3.主旨&形象比较
主旨
主人公形象
形象共同点
《沁园春?长沙》
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3.?主旨比较
(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2)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描写了横跨两大洋的巨人(诗人自己)的呼唤与呐喊,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3)闻一多的《红烛》: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人的胸怀,既表达了诗人青春的困惑与希望,也表现了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4.共同点:作者都处于青春年少时期,又都处在中国黑暗时期,他们彷徨,对现实不满,但又十分关注国家的命运前途,也不想放弃自己的豪情壮志,更希望能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去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小结,尝试诗歌写作
(设计意图:以诗歌阅读带动写作热情,条件成熟结集出版学生诗集,以诗歌写作促进阅读深入。时间若不够,可延至课外完成)
1.?尝试诗歌写作先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即通过具体的形象(物象)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意象中,同时注意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及音乐美。
2.?诗歌写作中,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由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即意境)才是目的。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则主要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3.?同学们刚踏入高中,正处于青春飞扬时期,特别是刚刚经历了辛苦而又甜蜜的军训生活,你肯定有许多不同的感受,请以“军训?青春”为主题,尝试创作一首诗歌,要求抓住青春的特质,巧用意象,抒发自己的青春情怀和理想,为自己的军训生活以及美好的青春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感情自然。
4.?填好《诗歌写作评价表》。
项目
评价标准
等级(优良中差)
情感
立意新颖,体现对青春的思考,富有青春情怀,书写青春抱负。
意象
意象贴切自然,文化内涵丰富。
语言
文字简练,富有张力,诗意盎然。
节奏音律
字词句的排列组合,流畅协调暗合音律美。
5.?展示学生的诗作。(朗读展示,学习园地展示……有条件的可结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