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熔化与凝固 知识点归纳+课后小练-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学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 熔化与凝固 知识点归纳+课后小练-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学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20 14:3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物态变化
3.2
熔化与凝固
一熔化的定义、熔化曲线及吸放热特点
1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2常见的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之间存在六种变化;
3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4固体根据它是否具有熔点分为两类:晶体与非晶体;
5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融化时,温度不变。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如图甲);
6常见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金刚石、食盐、明矾、金属;
7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非晶体在融化时,温度不断升高(如图乙);
8晶体熔化曲线中间有个“平台”,非晶体的熔化曲线中间没有“平台”
二凝固的定义、凝固曲线及吸放热特点
1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放热;
3晶体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同种晶体的凝固点等于熔点
4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
5晶体的凝固曲线,整体呈下滑,但中间有个“平台”;
6非晶体的凝固曲线,整体下滑,没有“平台”

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应用
1晶体具有固定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加热,温度升高,其中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物质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如图甲);
2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加热,温度持续上升(如图乙);
3晶体有固定凝固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持续放热,温度降低,其中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物质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
4非晶体没有固定凝固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持续放热,温度持续下降;
5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凝固可以看做熔化的逆过程。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应用
1晶体的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2如果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晶体就不能熔化,仍然处于固态。如果可以从外界继续吸热,则晶体开始熔化,进入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3当冰的温度升高到冰的熔点时,并继续吸热,冰便从固态逐渐变为液态。温度等于熔点时,物质的状态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4
晶体的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
不断放出热量;
5
非晶体熔化或凝固,只需要吸热或放热就可以。

探究熔化与凝固的实验
1实验目的:不同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2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试管,烧杯,温度计,搅拌器和秒表
3实验原理图:
4
实验步骤:
1按照上图连接实验器材,将固体冰块或者石蜡压碎成小块或者粉末加入试管中;
2点燃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进行加热,同时不断搅拌固体粉末,每过一分钟,记录试管中的固体的状态变化与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记录实验现象与实验数据
5
实验图像:
冰的熔化图像
6
实验结论:
冰熔化时: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
石蜡熔化时:需要吸热,温度不断升高;(非晶体)
7凝固:
撤掉酒精灯,观察试管中物体的状态以及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同样记录表格,归纳实验结论。
课堂检测
1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两个实验小组分别选择了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你认为较好的方案应是图___1___.
(2)下表是一个小组的测量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海波熔点是___2___℃.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___3___热量,温度___4___(一直上升/保持不变/一直下降),熔化过程经历了___5___分钟.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___1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2___℃.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3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___1___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2___℃,在第9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3___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气体)
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薄雾缥缈
C
秋天,露水晶莹
D
冬天,霜打枝头
5(1)人工造雪的过程中水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___1___,这个过程中水要___2___(吸收/放出)热量.
(2)雪层内有很多小孔,能够有效减弱噪声,减弱途径是___3___
A.在声源处   ?B.在传播过程中   ?C.在人耳处
(3)若滑雪板的长1.6m,宽12cm,滑雪者的速度最小为___4___m/s,才不会在雪地上下沉.
(4)滑雪者从雪山顶峰开始向下直线加速滑行过程中,如图哪项有可能是滑雪者的s﹣t图象___5___.
6
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在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1)﹣120℃?的酒精是___1___态;
(2)北方寒冷的冬天,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用___2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7
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象.
(1)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为___1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___2___态.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___3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小丽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冰是晶体
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
D第10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9
在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试验中,某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
(1)试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___1___,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___2___变化;
(2)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___3___,为此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
(3)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___4___℃,海波熔化的特点是___5___.(选填“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或“吸热温度升高”)
10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___1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2___℃,其物质的熔化过程需要___3___min;该物质在BC段处于___4_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5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1在“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中。
(1)在室温下(20℃),为便于观察和记录数据,应选图甲中___1___(选填“a”或“b”)装置进行实验。
(2)正确选择装置实验后,根据记录数据画出了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根据图象可知:冰属于___2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从开始熔化到熔化结束用时___3___min.小明发现熔化时间太短,不易观察熔化过程,同学们分析原因可能是室温太高或冰太少了导致的。
(3)图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该示数是___4___℃,此时试管中的物质为___5___态(均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12
小欣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1___℃,该温度计时利用了液体的___2___原理制成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___3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得出冰的熔点是___4___℃,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5___(选填“降低”或“不变”)。
参考答案
1
解:(1)甲图直接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试管内的物体受热不均匀;乙图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受热比较均匀,所以乙方案比较好.
故答案为:乙.
(2)从数据可以看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海波的熔点是48℃.从数据可以看出海波从第5分钟开始熔化,到第7分钟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2分钟.在此过程中仍要吸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48;吸收;保持不变;2.
2
解:①从乙图可以看出,该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一个晶体的熔化图象,而冰是晶体,蜡不是晶体.
从丙图可以看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2℃,液面在50℃上面一个格的位置,所以应该是52℃.
②此小题可以通过实验现象来分析: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不能继续吸热,熔化停止,而放回去后又能继续吸热,熔化就继续,可见熔化过程是需要吸热的.
但是还有更直接的方法:熔化是吸热的,直接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冰,52,吸收.
3
解:读图可知,甲物质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并且在4到8分钟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
在第9min时,甲物质的温度高于熔点,所以为液态.
乙图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为非晶体.
故答案为:甲;80;液体.
4解:A、冰化成水是固态变化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符合题意;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解:(1)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属于凝固现象;凝固要放出热量.
(2)雪层内有很多小孔,能够有效减弱噪声,它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B正确.
(3)滑雪者在雪上停留的最大时间是1s,滑雪板的长度s=1.6m,
则滑雪者的最小速度:v===1.6m/s.
(4)滑雪者从雪山顶峰向下做加速度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滑雪者的路程越来越大;
图A所示图象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图B所示图象路程不随时间变化,物体是静止的,故B错误;
图C所示图象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越来越小,故C错误;
图D所示图象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越来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凝固;放出;(2)B;(3)1.6;(4)D.
6
解:(1)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因此-120℃的酒精是固态;
(2)北方寒冷的冬天,最低气温可达﹣50℃,低于水银的凝固点,不能用水银温度计,必须使用酒精温度计;
故答案为:(1)固;(2)酒精;
7解:(1)由图象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又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该物质从10min开始凝固,凝固点为﹣2℃,到20min结束,所以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该物质的温度是﹣2℃;
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冰的质量将变大.
故答案为:(1)晶体;固;(2)变大.
8
解:AB、由乙图知,从第5分钟到15分钟,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是晶体,且熔点为0℃,故A、B正确;
C、由图知,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故C错误;
D、由图知,冰在熔化过程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第10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D正确.
故选C.
9解:(1)试验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秒表测量所用的时间,加热时还要观察海波的状态变化情况;
(2)水浴法能使物质均匀受热,水的比热容较大,水升温缓慢,海波吸热过程较长,利于观察状态的变化和记录测量数据;
(3)由图可知,海波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熔点为48℃.
故答案为:(1)秒表;状态;(2)均匀受热或者受热均匀;(3)48;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0解:分析图象可知,甲物质随着加热开始温度就一直升高,故其为非晶体;
乙物质加热到2min后温度达到210℃时,开始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特征,所以乙物质是晶体,且熔点是210℃;
进一步分析图象可知,乙物质一直到5min后吸热温度才上升,
说明此时其已熔化结束,故其熔化过程用时:5min﹣2min=3min.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乙;210;3;固液共存;不变.
11解:(1)图b装置中水的温度比较高,利用水浴法对冰块加热,冰块受热熔化很快,冰熔化需要的时间很短,不便于记录冰熔化时的温度;而a装置让冰块从空气中吸热熔化,由于环境的温度只有20℃,冰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完成熔化过程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便于测量冰熔化时的温度,所以实验采用a装置。
(2)由图象知,BC段为熔化过程,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冰从2min开始熔化到3.5min熔化结束,用时为3.5min﹣2min=1.5min;
熔化时间太短,不易观察熔化过程,原因可能室温太高或冰太少了;
(3)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温度值在零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2℃;此时冰的温度还没有达到熔点,冰还没有熔化,处于固态。
故答案为:(1)a;(2)晶体;1.5(3)﹣2;固。
12
解:(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9℃;
常见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由表格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蜡属于非晶体;
(2)分析图象可知,冰达到一定温度0℃开始熔化,故冰是晶体,熔点是0℃.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39;热胀冷缩;非晶体;(2)0;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