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
望江南 温庭筠 渔家傲 范仲淹 江城子 苏 轼 武陵春 李清照 破阵子 辛弃疾词 五 首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感情。让我们一起努力:读准下列字音:
晖( ) 嶂( ) 勒( ) 羌( )
擎( ) 舴( )麾( )huīlèqínghuìzhàngqiāngzé měng结合注释浏览通读五首词望江南—温庭筠 描写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给人一种淡淡的忧愁。渔家傲—范仲淹 通过对塞外风景的描写,表现了守疆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江城子—苏 轼 通过记述作者出猎的场景,表现作者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武陵春 —李清照 通过对作者自己感受的描述,展示作者内心对故人的思念,带来浓郁的忧愁。破阵子—辛弃疾 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描述,抒发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望江南 温庭筠 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作者温庭筠(晚唐人)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望 江 南温 庭 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大家说说,从词中的哪里能看出作者淡淡的忧愁?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 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 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 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范仲淹前面我们所学的表现范仲淹政治理想的散文《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还在塞外征战。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面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范仲淹上阕写景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下阕抒情异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抒发思乡报国之情泪借景抒情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苏轼生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 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 轼你能概括上阙的内容吗?描绘打猎的威武场面。你可以用自己的话为我们描绘一下这个场面吗?狂一狂:太守出猎而须报知人民跟随去看二狂:出看而须“倾城”三狂:猎必射虎四狂:自比孙郎表现作者必致强敌于死地的抱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讲讲下阙中运用的典故。抒发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
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
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
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武 陵 春李 清 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破阵子—辛弃疾 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描述,抒发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可怜 白发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 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 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 轼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可怜 白发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 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