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1 11:3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蟠蚌,在夜中鸣叫似的。
(1)这段话出自《朝花夕拾》里的哪篇文章?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你能概括一下吗?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2)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
2.
下面三幅图片需要作为插图放在《朝花夕拾》这部名著中,请你说出其中一幅图片所对应的文章,并简要介绍该文章的主要内容。
?
3.
名著阅读。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文章《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共_______________篇。
4.
下面关于《朝花夕拾》阅读填空,请按要求填写。
《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_______________》(文章);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_______________》(文章),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_______________》(文章)。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填写短语)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令人回味无穷。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请你说说“我”不怎么高兴的原因。
(2)请你再写两个出自《朝花夕拾》的文章篇名。
?
6.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1)《朝花夕拾》共十篇,按照内容和思想可分为三类,请将表格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类:追忆旧时生活
第二类:②_______________
第三类:讽刺和批判丑恶现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狗猫鼠》
《琐记》
《藤野先生》
《二十四孝图》
①_______________
《范爱农》
《无常》《父亲的病》
(2)在《狗猫鼠》一文中鲁迅先生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7.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原名为_______________,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体裁是_______________。鲁迅在《_______________》中写道,父亲强迫“我”背《鉴略》,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
名著阅读。
(1)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小明抢先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请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2)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请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
9.
名著。
(1)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_____)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本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项是(____)
A.《孔乙己》
B.《父亲的病》
C.《藤野先生》
D.《范爱农》
(3)下面一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请写出划线的代词指代的人物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选文中的“他”指代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4)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请结合《朝花夕拾》的具体内容来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
?
10.
某班开展《朝花夕拾》阅读活动,发现鲁迅先生在作品中塑造的妇女形象不多。小明就从女性的角度出了两道题考考大家。
①_______________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②早晨,住在一门里的_______________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父亲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1)在横线处填写人名,补全①②文段中的空缺处。
(2)请根据《朝花夕拾》中的相关内容,说说鲁迅先生对这两个妇女的态度各有什么不同。
?
11.
名著阅读。
(1)《父亲的病》一文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父亲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A.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B.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C.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者自己的鼻尖。
D.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这段文字出自《藤野先生》,结合原著内容说说促使“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包括10篇散文,除了《藤野先生》之外,你能再写出另外的任意三篇文章题目吗?
?
1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1)下面是《朝花夕拾》中涉及的四个人物,请补充表格。
身份
中国老师
家人
朋友
邻居
人物
①_______________
父亲
②_______________
衍太太
(2)在这本书中,你最感兴趣的人是哪一位?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并简要介绍一个有关他(她)的情节。
名字:_______________。
情节: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1)下列对上面这个片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片段节选自小说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经历,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C.片段所对应的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求医治病,最终没有救活父亲的情景。
D.片段对应的文章实际揭露的是所谓“名医”的行医态度等各种行为,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本质。
(2)节选片段描写了怎样的一幕?末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1)《五猖会》冲突:我急于看戏,父亲却要我背书。表现了作者痛苦、难过的心情。
(2)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
2.
示例:“福橘”所对应的文章为《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阿长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特点。“我”对她寻购并赠送给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的《山海经》,充满了感激之情。作者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
五猖会,鲁迅,旧事重提,十
4.
狗·猫·鼠,藤野先生,五猖会,对童年的回忆,对社会的讽刺
5.
(1)父亲要求“我”在临行去五猖会前背书。
(2)示例:《藤野先生》《狗·猫·鼠》。
6.
(1)①《五猖会》,②怀念师长故友
(2)表现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对暴虐者的憎恨。
7.
(1)《旧事重提》,散文集(或回忆性散文集),五猖会
(2)郭巨埋儿,老莱娱亲
8.
(1)示例一: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我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阿长虽然粗俗,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
示例二:阅读《藤野先生》,我赞赏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也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示例三:看完《五猖会》,我和鲁迅先生一样心中有种淡淡的哀伤,一场难得一遇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真心希望家长们都能顺应儿童的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2)①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我”对阿长这个劳动妇女从“不大佩服”到充满敬意(感激、愧疚、思念)。
②衍太太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我”对衍太太这个虚伪自私、心术不正的市井妇女充满厌恶。
9.
B
A
(3)范爱农
(4)书名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各种经历,是“朝花”;鲁迅在晚年回忆这些,经历,并抒发了自己的情思。如作者对“猫”的厌恶;对“阿长”“藤野先生”的深情赞美,这是“夕拾”。
10.
(1)①长妈妈(阿长),②衍太太
(2)尊敬、怀念长妈妈。长妈妈为“我”买来《山海经》,给“我”讲美女蛇故事等,她有着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质朴、善良、关爱别人。
厌恶、鄙视衍太太。衍太太怂恿孩子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等。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厌恶、鄙视衍太太的。
11.
(1)①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②表达了作者那些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惋惜;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之情。
(2)寿怀鉴(寿镜吾)陈莲河?阿长衍大太
12.
(1)原因是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我”决定弃医从文。
(2)《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琐记》《范爱农》《父亲的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常》。(写出其中的三篇即可)
13.
(1)寿镜吾,范爱农
(2)示例一:寿镜吾。
寿镜吾先生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示例二:阿长。
文章写了阿长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例如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得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的事,写出了长妈妈关心别人、善良的本性,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敬意和怀念。阿长虽然身份低微,行为粗鲁,不被尊重,麻木、愚蠢而迷信,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也是一个淳朴、善良,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
14.
(1)A
(2)片段节选自《父亲的病》一文的末尾,描写了父亲临终时,“我”在衍太太的催促下不断大声呼叫父亲的一幕。作者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世,表达了作者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与愧疚。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