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32、63页。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经历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在观察、分类、抽象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增强符号意识。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方程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方程作准备。
教学重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并会正确列出方程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探索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首先请欣赏一段视频《搞笑的虫子》(课件播放)
师:同学们都开心的笑了,笑声背后也得有思考,这些小虫子在跷跷板上跑来跑去,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跷跷板保持平衡
师:什么情况下,才能保持平衡呢?
生:在跷跷板左右两边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就能平衡。
师:好,今天就借助这种平衡现象,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借助天平,导出算式
师:在生活中有一种更精准的工具也是用到了平衡原理,你知道是什么吗?--天平。出示天平。
请看,关于天平你了解哪些内容?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
天平保持平衡是,指针在哪?(刻度正中)
那我们借助天平来学习本节内容。
播放视频,天平称一杯水的质量。
借助视频,让学生分析托盘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导出算式,写在探索单上
50+50=100
,100+x>200,100+x<300,100+x=250
借助示意图导出算式
生活中并不是处处都有天平,我们心中隐形的天平有吗?
观看示意图
分析关系,导出算式
x+3=9,3x=2.4
分类比较,引出等式与方程
50+50=100,100+x>200,100+x<300,
100+x=250,x+3=9,3x=2.4
请学生根据天平的状态,将上面的算式分成两类
50+50=100,100+x=250,x+3=9,3x=2.4
让学生观察上面算式的特点,都是在天平平衡状态下得到的,都有符号“等于号”--叫做等式
另一类100+x>200,100+x<300,则为不等式。
教师总结:不等式在初中会继续学,x现在将目光聚焦在等式上。
请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将上面的等式分成两类,学生不难得出一类有未知数100+x=250,x+3=9,3x=2.4,一类没有50+50=100。
(板书:未知数,等式)老师引导,这类算式也有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方程)
请看课本63页,边读边勾画出方程的定义。老师板书补充完整方程定义。
请思考:方程必须满足哪两个条件才是方程?(未知数,等式)
深入探究
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写一个方程吗?写在探索任务单上。
老师巡视,发现问题,集体订正。
问题:1、同学们写了这么多方程,方程有多少个呢?(无数个)
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怎样?
学生讨论后汇报
总结: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巩固练习
知道了什么是方程,方程需要满足的条件,你会判断一个算式是不是方程了吗?
判断下面的式子是不是方程?
(1)x-31=12
(5)35+65=100
(2)y+24
(6)x-14>72
(3)28<16+14
(7)9b-30=60
(4)6(y+2)=42
(8)5+□=17
开火车说明判断理由。
总结:5+□=17,最后一个这种也有未知数,也是方程。这种算式我们在一二年级就学过。
总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学过的知识多复习,多回头看一下,又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那我们回过头看一下,我们这节课是怎样得到这三个方程的?
(4)100+x=250(5)x+3=9(6)3x=2.4
学生回顾,总结
分析信息--找出关系--列出算式
老师课件程序过程。
总结:像杯子的质量+水的质=250,练习本单价×3=2.4这种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叫等量关系式。由等量关系,可以得出的100+x=250,3x=2.4等方程。等量关系与方程是一对密切相关的朋友。
我们列方程必须先找对等量关系式。
2、5x=40
这是什么?你想到它的等量关系式了吗?你能编一道数学题目吗?
学生汇报
老师问,能编出多少道数学题目?(无数道)
四、课堂总结
既然5x=40这一个方程能编出无数道题目,代表无数个数量关系,你觉得这节课学习的方程怎样?(学生回答,很神奇,很强大等)
方程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我们以后也会经常用到。
5x=40,这道题你会求出它的未知数吗?下一节我们会继续学习方程相关知识。
这节课,你还由哪些收获或困惑?
五、当堂检测
1、你会根据下面的图列出方程吗?
2、请你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平均分给25个小朋友,每人得3颗,正好分完。
学生完成后,出示答案,请学生举手说明所做题目正确与否。
课后作业
课本第66页练习十四,第1题、第3题前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