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专项练小题组合训练巩固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专项练小题组合训练巩固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8 22:2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专项练小题组合训练巩固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由国人发起的爱心贝雷帽、读书漂流、寻找身边的“活雷锋”、“衣加衣”送温暖等活动,虽然都是很小的倡议,却能积羽沉舟,助人解困。
②她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然后凭书上的描述,到各地去按图索骥,结果收回来的东西多而杂。
③二胡和唢呐是北方乡村最为悲情的两种乐器,而演奏者又往往是身世坎坷的江湖艺人。一曲下来,演奏者荡气回肠,听曲者悲悲戚戚。
④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年,各级政府积极施策,按部就班、持续深入地推进改革,中国的老百姓必将能够从中分享到更多的改革成果。
⑤张老师面冷若霜,看去让你心惊肉跳。如果他发现你在课堂捣乱,在室外打闹,会将你请到办公室,假以辞色,大加训斥。?
⑥考前的一个月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终点前的冲刺,许多同学余勇可贾,应抓住这段时间,奋力拼搏。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记者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里正在展出“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段红色记忆,吟唱着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乐曲。
B.古镇的形成不仅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功能,如商贸、交通、边防等,而且其大量的传统建筑也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融合,构成了古镇别具一格的景观。
C.针对长江流域当前汛情,国家防总要求长江防总加强预报预测,优化水利骨干控制工程调度和防汛抢险各项责任,严防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D.本次研讨会共收到中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专家学者的文章83篇,内容涉及“汉语言文学及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国文化教育研究”“中国及海外华人的社会”等。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上世纪初,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漂洋过海到美国,又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B.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互联网外交”中自信地展示实力,与世界各极实现“沟通中互信,合作中共赢。”
C.故乡啊,你记得么?还记得那个光着脚丫在沙路上奔跑的小毛猴么?还记得从八月的枝头偷摘酸枣而划破衣服、扎破手指的小调皮么?
D.青年男女骑着自行车穿梭长安街,他们“叮铃叮铃”拨响车铃;头戴花环、高举红纱巾的少女们洒下欢声笑语,这一幕勾起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出,古代指京官外调,如《张衡传》中“出为河间相”,《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名为“出官”,实为被贬谪。
B.奏,指臣子上奏给帝王的文书,对帝王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表,常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如《陈情表》《出师表》等。
C.庠、序,古代的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D.中国文化中的“五经”指《诗经》《尚书》《论语》《孟子》《礼记》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而解释经书的著作称为“传”,如《左传》。
二、语言表达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7月6日,在阿塞拜疆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条消息成为这几天中国文博界热议的话题。我国以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都属于中国历史“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也就是大家所说的3500年来有文字记载时期的考古发现,而良渚遗址距今约5000年,属于中国没有文字的“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经过近百年的努力,中国考古学者用一系列发现,让商史成为信史,连同对夏以前的许多新发现,这些成果已足以让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研究走得更远。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①________,大致说来能获得以下三方面的综合效益。首先,垃圾分类可以节省土地。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垃圾场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其次,垃圾分类能够减少污染。通过堆放或填埋处理垃圾,即使垃圾处理地远离生活场所并采用相应的隔离技术,②________,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地球的循环渗透到整个生态圈中,污染水源和土地,最终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③________,如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柴油,回收丢弃的食品、织物可以生产有机肥料等。
7.请欣赏下面这幅丰子恺的著名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要求:①突出景物特征;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100字。
三、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记载,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因饥饿极度虚弱,孔子面对子路对他关于君子也有穷困之时的提问,孔子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子贡问孔子,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表示肯定,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
(3)孔子“仁”的主张体现在行“恕”道,即“以宽恕之心待人”,具体来说就是他告诫子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学之道》中论述了治国、齐家与修身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学之道》中提出了大学的宗旨和具体条目,并强调各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修身”关乎家国天下。
(6)《老子》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谦虚内敛,不要自夸自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9.名著简答题。
(1)《老人与海》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对此你如何理解?
(2)《老人与海》中,在与鲨鱼搏斗后,老人为什么认为他“终于被击垮了”?你是怎么看的?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哀郢①二首(其二)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②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自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③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附近。②徂岁:言岁月流逝。③章华:指章华台,楚国离宫,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后毁于兵乱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说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了,接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光的流逝比作下坡的车轮。
B.颔联紧承首联,由岁月轮转联想到人事代谢,感叹有很多像屈原一样被放逐的人,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
C.颈联意境苍凉而悲壮,抒发了诗人心中那无法排解的报国无门的孤独、怨愤、惆怅、苦闷,深化了颔联的悲情。
D.这首诗首联和尾联皆写景,遥相呼应,思路缜密,结构严谨;中间两联直抒胸臆,感情浓郁。情因景而发,主旨鲜明。
11.诗的尾联勾画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具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简要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注),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离娄上》)
(注)菑:同“灾”,灾难。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2)“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13.孟子在文中强调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注)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选自《庄子·外篇·山木》)
(注)雁:即鹅。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于故人之家
舍:寄宿
B.先生将何处
处:处理
C.无誉无訾
訾:诋毁
D.其唯道德之乡乎
乡:同“向”,归向
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2)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16.我们可以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试卷第4页,总5页
试卷第5页,总5页
参考答案
1.D
2.D
3.C
4.D
5.示例:(1)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该遗址是约5000年前中国“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3)这些遗址的发现推动了人们对中华文明的研究。
6.垃圾分类(
或者“它”)的好处很多
也阻止不了有害物质渗透
垃圾分类还可以变废为宝(回收利用)
7.示例一:浅月如钩,廊前竹帘高卷,廊下木桌静立,茶盏零落,月色如水。一生要经历多少聚散?又能遇到多少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聚散无常,盈亏有道。欢聚后,虚静余馨,多些宁静和从容吧!
示例二:
一生,会遇上多少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
此夜,许是良朋对酌,说尽傻话痴语。
此夜,许是海棠结社,行过酒令填新词。
此夜,许是结队畅游,哄笑惊起宿鸟碎了花影。
人散后,追忆愈甚。
今夕,人散后,夜凉如水,请珍重。
8.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滥矣
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9.(1)狮子为百兽之王,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却从不灰心,总是力图从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这样写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2)老人认为自己“被击垮了”,是因为他的大马林鱼仅剩一副空骨架,而他的身体、精神疲劳到了极点,他甚至后悔捕到这条鱼。在我们的眼中,老人是一位胜利者,因为从他与鲨鱼的一次次搏斗中,我们看到了老人的坚强、勇敢和智慧,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硬汉”形象。
10.B
11.尾联勾画出一幅荆榛满地、霜露侵入的废城的惨淡景象。意蕴:尾联上下两句通过郢都的昔盛今衰(今昔对比),抒发了诗人对国土沦丧的痛惜(对时局国事的忧虑);尾联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眼前之景的惨淡透露出诗人报国无门的孤独与苦闷。
12.(1)水清就洗帽缨,水浊就洗双足,这都是由水本身决定的。(2)“上天降下的灾祸,还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就难以逃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3.不仁者将咎由自取。
14.B
15.(1)如今主人的鹅,因为无用而被杀掉。
(2)视外物为物而不为外物所役使,这样怎会为外物所牵累呢!
16.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两点:第一,事物的性质不同,即使用同一标准,放在同样的条件下,得到的结果也未必相同。因此,对事物进行比较时,首先要看到其本质的区别,这样才会对结果有明确的认识。第二,观察事物不能只看外在,要重视其实用性。大树尽管枝叶繁茂,也会为人所弃;鹅不能鸣,同样是无用之物,不为人所留。从实用这一标准来讲,这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相同的。
答案第2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