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将
进
酒
李
白
将
读音:qiāng,请的意思。例如:《诗经》中《将仲子》。
将进酒意为“请喝酒”,是让人喝酒的劝词。
文题解说
李白(701年—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思想内容。
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诗歌想象、夸张等手法的运用。
课时目标
欢谑
xuè
金樽
zūn
沽取
gū
千金裘
qiú
将进酒
qiāng
呼儿将出
jiāng
烹羊
pēng
倾耳qīng
馔玉
zhuàn
岑夫子
cén
预习检测
高堂:父母
会须:应当
不足贵:值得
恣欢谑:放纵
径须沽取:即、就
初读感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诗人为何开篇先写黄河?有何作用?
这是古诗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之景起兴,引起所咏之词,兼具比喻的作用,黄河一去不返,时光也是如此,以黄河之水的流逝,从而暗示一个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
思考探究
2,好友相聚本是令人欢愉的事,而李白的这首诗似乎感情复杂,你能找出其中直接表示情感的词吗?
诗中直接点明情感的字是——悲、欢、乐、愁。首尾的“悲愁”,中间的“欢乐”。
3,诗人的感情发展分为几个层次?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四层:
(君不见……暮成雪)写悲,表达时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悲;
(人生得意……三百杯)写欢,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并相信自己会有所作为。
(钟鼓馔玉……恣欢谑)写激愤之情,为曹植和自己怀才不遇而激愤。
(主人……万古愁)写狂放之情,这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激愤之深的集中体现。
4,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浓重的悲情,请同学们从“知人论世”的原则出发,联系李白的生平经历分析个中原委。
李白24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29岁,初入长安,无功而返;41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43岁,奸佞当道,赐金放还。与友人畅饮、作《将进酒》时,李白已年逾五旬。得到朝廷的诏令,“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而今功业一事无成,却已早生华发。对于有才华、有抱负、渴望有所作为的李白而言,怎会不感慨唏嘘,悲从中来?
5,然而李白毕竟是豪爽的、洒脱的,刚刚提到“悲”情,随即一把推开,李白
是如何调整情绪的?
李白回到现实的宴会场景中,尽管诗人政治仕途、人生际遇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得意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美酒呢?想到这里,他顿生豪情,举起酒杯招呼朋友共饮,莫辜负了眼前的好酒、良辰、美酒,今朝有酒就要今朝痛饮。
6,此时李白这种豪饮是消极颓废的及时行乐、自我沉醉吗?
不是。从接下来的诗句可以证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高度地自信,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身外之物,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能大把地驱使金钱又不为金钱所役,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想诗人从前“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是何等豪举。所以作者笔下的盛筵,也决不是文文气气的“菜要一碟乎?酒要一壶乎?”而是整只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么痛快的盛筵,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7,结合李白的思想经历,分析李白为什么不愿醒来?
李白在沉醉中可以暂时忘却现实中的痛苦。什么样的现实让他痛苦呢?社会黑暗,朝廷奸佞当道,权贵掌权,达官贵人结党营私,排斥贤能。这样的现实还曾让李白发出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李白“怀抱利器而无所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只好以酒为解脱。
8,而这种人生态度仅仅是作者个人的独特感受吗?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概括了亘古及今怎样的社会现象?
自古及今无数贤者的普遍命运是有志有才有作为却不为世人所知,既然如此,那么只有那些靠饮酒摆脱尘世烦恼的狂放饮者,如谢安、曹植、阮籍、嵇康、鲍照等借诗酒挥酒自己的才情,留下了他们的名姓、事迹。为圣为贤者一心为公却默默无闻、寂寞一生,只有饮者的名字才能在世间传扬,这是社会的畸形现象。因此,李白的情感也由上文的“欢乐”转向“激愤”。在愤激之情中,李白从无数留名的饮者中举出“陈王”曹植做代表,并化其《名都篇》中“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成为“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两句。?
9,全诗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语言形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全诗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
“破”之,具有参差错落的效果;
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缀,节奏疾徐变化,奔放而不随性,把诗人的情感表现得跌宕起伏。
10,结合全诗分析其艺术手法?
奇特的想象。开头诗人和朋友开怀畅饮的地方在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诗人以黄河即兴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且黄河磅礴浩大,人的生命渺小脆弱,对比强烈,想象奇特、夸张,符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大胆的夸张。青丝白雪、三百杯、斗酒十千、万古愁……
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曹植《箜篌引》);“陈王昔时宴平乐”(曹植《名都篇》)
11,有人说,李白的诗往往伤愁与豪气并存,前者意味着现实与超前的理想境界的差距,而挣脱现实、向理想跃升的努力,所以豪气就出来了。你同意吗?
同意。本诗开篇语气豪气冲天,但紧接着是叹息人生的短暂,这种伤愁与豪气夹杂在了一起,而放荡不羁的李白是不甘于处在愁情满腹的状态下的,于是他借酒抒发心中的愁闷和豪气,这是李白挣脱现实伤愁的好方法。
拓展阅读
李白孤独时要喝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忧愁的时候离不开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与友人相约高兴时要豪饮酒: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
赏景时有酒助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作客时当然要有酒: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悼念时还是缺不了酒: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
拓展阅读
李白的生活时时处处离不开酒,难怪杜甫评价他: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他的《寻李白》一诗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就是这样诗酒相依,诗达意,酒传情,为我们留下了近千首脍炙人口的佳篇,成为大唐王朝,乃至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璀璨的明星。他的才情、他的傲骨直到今天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值得我们后人永久地回味、敬仰。
作业布置
背诵《将进酒》
课外阅读李白关于喝酒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