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合花》课件37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百合花》课件37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9 07:5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百合花
茹志娟
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其中不少名篇曾被译成日、英、法、俄、越等国文字。今天我们学习的《百合花》是她的代表作。
读准字音
整体感知
时间:
地点:
人物:
顺序:
线索:
时间顺序
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1946年中秋
战火纷飞的小乡村
我、通讯员、新媳妇
情节复述
小组讨论:熟悉课文,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文章的主要情节。
情节一:
通讯员为“我”带路。
情节二:
“我”和通讯员去借被子
情节三:
战争发生,通讯员牺牲。
情节四:
新媳妇为死去的通讯员
献出被子。
情节复述
小组讨论:熟悉课文,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文章的主要情节。
情节一:
通讯员为“我”带路。
情节二:
“我”和通讯员去借被子
开端
发展
情节三:
战争发生,通讯员牺牲。
情节四:
新媳妇为死去的通讯员
献出被子。
高潮
结局
小说结构
开端:带路
发展:借被
高潮:牺牲
结局:献被
1~23段
24~43段
44~57段
58~59段
阅读全文,思考“我”和通讯员的情感前后是否有变化?找出体现其变化的原句。
整体感知
——“生起气来”
——“发生了兴趣”
——“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同乡”
——“‘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
——“越加亲热起来”
——“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
整体感知(从大处着手)
怎样梳理一个人物的形象?
细节描写(从小处着手)
侧面描写(从他人他物着手)
通讯员的人物性格也在不断展现
从事件中表现通讯员的人物形象
和“我”相处,保持距离,表现拘谨
这时,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8段)
神态描写
腼腆羞涩
拘谨局促
从事件中表现通讯员的人物形象
和“我”相处,保持距离,表现拘谨
腼腆羞涩、憨厚朴实
借被子时被拒,后又想送回去
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29段)
动作描写
可爱执拗
心系群众
对比手法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40段)
从事件中表现通讯员的人物形象
和“我”相处,保持距离,表现拘谨
腼腆羞涩、憨厚朴实
借被子时被拒,后又想送回去
可爱执拗、心系群众
掩护群众和伤员牺牲
舍己为人
两次写到枪筒子里的东西
热爱生活朝气蓬勃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7段)
“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42段)
?
伏笔
从细节中表现通讯员的人物形象
大家找一找还有别的伏笔可以展现通讯员的人物形象吗?
四次写到衣服上的破洞(34、42、53、56段)
两次写到干馒头
(42、57段)
憨厚朴实
热心乐观
舍己为人
侧面描写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54段)
从侧面表现通讯员的人物形象
整体感知(从大处着手)
怎样梳理一个人物的形象?
细节描写(从小处着手)
侧面描写(从他人他物着手)
通讯员的人物性格也在不断展现
大家分析并总结新媳妇的人物形象。
帮忙后援
热心执着
两次写到缝衣服上的破洞
借出被子
献出被子
年轻美丽、娴静羞涩
关心革命、热心助人
真挚善良
形象:
作用:
次要人物
乡干部(25段)
外貌、动作描写。
写出了基层干部工作的艰苦与繁忙。
1、对主要人物起烘托、对比或反衬作用。
2、推动情节发展。
3、暗示社会背景。
4、渲染氛围。
5、升华主题。
1957年前后,茹志鹃的丈夫王啸平被错划为“右派”。丈夫处于岌岌可危之时,茹志鹃却无法救他,而且由于她与丈夫在具体的工作问题上常常站在同一战线上,她也不得不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一遍一遍地检讨自己的思想?。在承受着政治氛围和紧张的人际关系所带来的无形压力的同时,她不无感慨地回忆起战争年代的同志关系,回忆起1946年那个中秋夜以及在解放战争中遇到的各种人和事。
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茹志娟
难以忘怀,不能忘怀
文中两次回忆故乡
“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11段)
“啊,中秋节,……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47段)
内心深处对故乡共同的情谊与眷恋,是我们的心灵有共通之处。
战争中的“深交”——“我”与通讯员
心理描写
战争中的“深交”——“我”与通讯员
“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我定了下神才看到符号上写着×营的字样。啊!不是,我的同乡他是团部的通讯员。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49段)
短暂的相处,却有潜意识的担心,是“我”内心深处对通讯员的认可与关怀。
战争中的“深交”——新媳妇与通讯员
两次写到缝衣服上的破洞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59段)
认可
崇敬
高洁纯粹的感情
战争中的“深交”——新媳妇与通讯员
“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一个是沐浴爱河的美神,一个是年少懵懂的青年。两个人在不同的爱情年龄阶段。他们之间的碰撞、交往、排斥与认可,不免有纯洁感情的火花。所以说是“爱情牧歌”。但是两人的设置不可能有男女之情,所以说“没有爱情”。
百合花
本文题目《百合花》以借代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
百合花,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素有“云裳仙子”之称,色泽文雅,香气清幽,高雅纯洁。
百合的种头由鳞片抱合而成,取“百年好合”“百事合意”之意,中国自古视为婚礼必不可少的吉祥花卉。
百合花的含义
1、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33段)
2、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53段)
3、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的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56段)
第一层意思:指百合花的被子,是新媳妇的心爱之物。
第二层意思:指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的感情。
小说三要素之环境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二、渲染气氛。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五、深化作品主题。
作用:
小说三要素之环境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新湿润的香味。(4段)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此处景物描写出现在残酷的战斗之前,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表现了?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小说三要素之环境
这段景物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的心情,起着重要的作用。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45段)
写作特点
二、细节描写(善用伏笔)
四、对比手法
一、从平常生活中表现人物
三、心理描写
对比手法
和平与战争的对比
3、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我”、医生和卫生员的态度对比
2、树枝、野菊花和枪杆的对比
理智与情感的对比
1、人物相处前后的情感态度的对比
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形象
小说更有张力,更有感染力。
主题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高尚情操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中秋作业
1、练习册、导学案做到学过的地方。(自我订正,课代表检查)
2、晚练做完第四练。
(自我订正,返校后收上来检查)
3、一篇800字随笔。
(可以关于军训,也可以关于中秋)
4、自购一本《乡土中国》,版本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