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浙教版)九上 培优卷:1.3 常见的酸(解析版+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浙教版)九上 培优卷:1.3 常见的酸(解析版+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9 10:08: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浙教版)九上培优卷:1.3常见的酸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少量盐酸不小心洒在手上,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下列有关硫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酸溶液中K+、Ca2+、OH﹣、Cl﹣可以大量共存
B.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浓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
D.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以下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的是(
)
A.氧气
B.氢气
C.二氧化碳
D.氨气
4.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
5.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溶液
指示剂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A.甲溶液呈酸性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
C.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
6.盐酸的下列性质与它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无关的是(
)
A.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可以和锌反应生成氢气
C.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D.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7.将一杯稀盐酸分成质量相等的四份,然后向这四份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经过充分反应,除了未反应的固体外,都形成氯化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加入(
)
A.Zn
B.ZnO
C.Zn(OH)2
D.ZnCO3
8.小金制作了一个如图A1-3-3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并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灭火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
)
A.硫酸钠
B.碳酸钠
C.盐酸
D.氯化钠
9.对浓硫酸进行稀释时,一定会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托盘天平、药匙
B.烧杯、玻璃棒
C.镊子、量筒
D.水槽、试管
10.现有铁与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1.2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H20.1g,则混合物中的另一种金属可能是(
)
A.MgB.Al
C.ZnD.Cu
11.如图,在盛有一定质量分数稀盐酸的容器中,放一塑料方块,漂浮于稀盐酸中,若向容器中加入足量石灰石(CaCO3)使其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则塑料方块在溶液中(
)
A.下沉
B.上浮
C.不变
D.无法判断
12.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的有毒的气体,其水溶液叫亚硫酸(H2SO3),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剧毒的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叫氢硫酸(H2S).又知相同条件下H2S的酸性小于H2SO3,现在室温下向饱和H2SO3溶液通入过量H2S气体,反应方程式为:2H2S+H2SO3═3S↓+3H2O,则溶液的pH随通入H2S体积的变化曲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3.在天平两边的烧杯中分别盛有100g10%的稀盐酸,然后在左盘的烧杯中加入10g碳酸钙,在右盘的烧杯中加10g混合物,待烧杯中固体物质完全消失后,天平保持平衡,则该混合物可能是(
)
A.碳酸钠和碳酸钙
B.碳酸氢钠和碳酸镁
C.碳酸氢钾和碳酸钠
D.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二、填空题
14.某工厂将贮存过浓硫酸的铁槽车(冷的浓硫酸不腐蚀铁)放在院内,不料下了一场大雨,不少雨水漏入车内。大雨后电焊工人检修铁槽车时,不幸发生爆炸。请分析爆炸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如图为某同学对硫酸性质的知识归纳,请你帮他梳理下列知识。
(1)若盐为BaCl2溶液,则反应现象为_____。
(2)若M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可以利用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这一性质除去铁锈,请你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此外M还可以为_____(填写物质类别)。
(3)若金属为Fe和Zn,将质量相等的两种金属放入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量稀硫酸中,_____(填Fe或Zn)与硫酸反应最终得到的溶液质量更大。
16.为检测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是否含有SO42-,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案
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样品,滴加BaCl2溶液②对步骤①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SO42-

①取样品,滴加过量
②在步骤①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①无明显现象
②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废液中含有SO42-

①取样品,滴加Ba(NO3)2溶液②对步骤①产生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硝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SO42-
(1)方案Ⅱ的实验结论如果正确,步骤①中滴加的物质是

(2)方案Ⅰ和Ⅲ中,结论不成立的方案是
,理由是

(3)方案Ⅲ的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是为了排除
的干扰。
17.为检测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是否含有SO,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方案
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样品,滴加BaCl2溶液
②对步骤①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SO

①取样品,滴加过量____________
②在步骤①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①无明显现象
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废液中含有SO

①取样品,滴加Ba(NO3)2溶液
②对步骤①产生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硝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SO
(1)方案Ⅱ的实验结论如果正确,步骤①中滴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Ⅰ和Ⅲ中,结论不成立的是方案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Ⅲ的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是为了排除________的干扰。
18.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因长期放置而被氧化的铝粉。取6.0g铝粉样品,将100g稀硫酸逐滴加入其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硫酸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测得产生氢气0.1g。请计算:
(1)样品中铝单质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9.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柯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
(填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20.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小红取少量该废液和CaCl2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她的猜想,理由是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除碳酸盐外你选择的试剂还可以是
,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四、解答题
21.在烧杯中加入石灰石12.5g(所含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再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总质量为165.0g。试计算:
(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浙教版)九上培优卷:1.3常见的酸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少量盐酸不小心洒在手上,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A。
【解析】解:A、烧碱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烧碱溶液冲洗,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拭去,用大量清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2.下列有关硫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酸溶液中K+、Ca2+、OH﹣、Cl﹣可以大量共存
B.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浓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
D.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答案】A
【解析】A选项,硫酸中含有氢离子,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不共存,能发生反应:H++OH-=H2O,故选A。B选项,硫酸和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他们电离时都能产生氢离子。C选项,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做气体的干燥剂。D选项,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就可以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以下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的是(
)
A.氧气
B.氢气
C.二氧化碳
D.氨气
【答案】D
【解析】(1)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锌、铁等金属.
(2)由题意,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属于碱,X为金属,则Y应为盐,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合理即可).
【答案】(1)锌;(2)BaCl2+H2SO4═BaSO4↓+2HCl(合理即可).
氨气可以与浓硫酸反应,而氢气、氧气、二氧化碳都不与浓硫酸反应,故选D。
4.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
【答案】B
【解析】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且不能接触试管壁;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且要沿烧杯内壁或玻璃棒倾倒。
5.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溶液
指示剂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A.甲溶液呈酸性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
C.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
【答案】D
【解析】A、甲能使A指示剂显黄色,A指示剂在pH小于6.2时显黄色,甲溶液显酸性,故A正确;
B、根据图2可知,B指示剂在pH小于10时显无色,大于10时显粉红色,乙能使B指示剂显粉红色,则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显碱性,故A正确;
C、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分别能使A指示剂显黄色、蓝色、绿色,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终溶液显碱性,最后溶液不一定显绿色,也可能显蓝色,故D错误。
6.盐酸的下列性质与它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无关的是(
)
A.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可以和锌反应生成氢气
C.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D.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答案】C
【解析】盐酸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的氢离子,具有酸性,所以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可以和锌反应生成氢气;可以和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选C.
7.将一杯稀盐酸分成质量相等的四份,然后向这四份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经过充分反应,除了未反应的固体外,都形成氯化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加入(
)
A.Zn
B.ZnO
C.Zn(OH)2
D.ZnCO3
【答案】A
【解析】由于是等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分别和足量的四种物质反应,可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0.73g,则:
Zn+2HCl===ZnCl2+H2↑
73136
0.73g1.36g
ZnO+2HCl===ZnCl2+H2O
7313618
0.73g1.36g0.18g
Zn(OH)2+2HCl===ZnCl2+2H2O
7313636
0.73g1.36g0.36g
ZnCO3+2HCl===ZnCl2+H2O+CO2↑
7313618
0.73g1.36g0.18g
所用盐酸质量一样多,则生成的氯化锌的质量就相等,所以生成的水越多,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小,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B=D>C,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加入Zn。
8.小金制作了一个如图A1-3-3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并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灭火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
)
A.硫酸钠
B.碳酸钠
C.盐酸
D.氯化钠
【答案】A
【解析】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由此判断残留液呈酸性;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
9.对浓硫酸进行稀释时,一定会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托盘天平、药匙
B.烧杯、玻璃棒
C.镊子、量筒
D.水槽、试管
【答案】B
【解析】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配制溶液时一般使用烧杯,所以对浓硫酸进行稀释时,一般用到烧杯和玻璃棒,故选B。
10.现有铁与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1.2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H20.1g,则混合物中的另一种金属可能是(
)
A.MgB.Al
C.ZnD.Cu
【答案】B
【解析】若1.2g全部是Fe,生成氢气的质量约为0.043g,由题意可知金属组成的混合物生成H20.1g,则1.2g另一种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应该大于0.1g,排除C和D;1.2gMg恰好生成氢气0.1g;1.2gAl生成氢气约0.133g,大于0.1g,因此另一种金属可能是Al。
11.如图,在盛有一定质量分数稀盐酸的容器中,放一塑料方块,漂浮于稀盐酸中,若向容器中加入足量石灰石(CaCO3)使其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则塑料方块在溶液中(
)
A.下沉
B.上浮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由于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溶液,导致溶液的密度变大,所以塑料方块在溶液中将上浮。
12.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的有毒的气体,其水溶液叫亚硫酸(H2SO3),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剧毒的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叫氢硫酸(H2S).又知相同条件下H2S的酸性小于H2SO3,现在室温下向饱和H2SO3溶液通入过量H2S气体,反应方程式为:2H2S+H2SO3═3S↓+3H2O,则溶液的pH随通入H2S体积的变化曲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H2SO3溶液呈酸性,所以刚开始溶液的PH小于7,向饱和的亚硫酸溶液中通入的硫化氢气体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等于7,继续通入过量的硫化氢气体,其水溶液呈酸性,故溶液的PH又变小,故选B。
13.在天平两边的烧杯中分别盛有100g10%的稀盐酸,然后在左盘的烧杯中加入10g碳酸钙,在右盘的烧杯中加10g混合物,待烧杯中固体物质完全消失后,天平保持平衡,则该混合物可能是(
)
A.碳酸钠和碳酸钙
B.碳酸氢钠和碳酸镁
C.碳酸氢钾和碳酸钠
D.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答案】D
【解析】天平平衡是因为两边托盘中物质的净增量相等。设左盘恰好完全反应后,左盘增加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溶液增加质量
10044100-44=56
10gx
=,x=5.6g且反应后盐酸有剩余;A选项相同质量的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天平不平衡;B选项相同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镁生成的二氧化碳比碳酸钙生成的多;C选项相同质量的碳酸氢钾与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但碳酸钠生成的少;D选项相同质量的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比碳酸钙生成的多,而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比碳酸钙生成的少,故二者混合天平可能平衡。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二、填空题
14.某工厂将贮存过浓硫酸的铁槽车(冷的浓硫酸不腐蚀铁)放在院内,不料下了一场大雨,不少雨水漏入车内。大雨后电焊工人检修铁槽车时,不幸发生爆炸。请分析爆炸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Fe+H2SO4═FeSO4+H2↑;
【解析】解:浓硫酸不会与铁反应,但当雨水进入到浓硫酸中时会变成稀硫酸,稀硫酸会与铁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混入空气时点燃会发生爆炸。
15.如图为某同学对硫酸性质的知识归纳,请你帮他梳理下列知识。
(1)若盐为BaCl2溶液,则反应现象为_____。
(2)若M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可以利用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这一性质除去铁锈,请你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此外M还可以为_____(填写物质类别)。
(3)若金属为Fe和Zn,将质量相等的两种金属放入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量稀硫酸中,_____(填Fe或Zn)与硫酸反应最终得到的溶液质量更大。
【答案】生成白色沉淀Fe2O3+3H2SO4=Fe2(SO4)3+3H2O碱Zn
【解析】(1)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若盐为BaCl2溶液,则反应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故填生成白色沉淀;
(2)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故填Fe2O3+3H2SO4═Fe2(SO4)3+3H2O;酸和碱反应也生成盐和水,此外M还可以为碱,故填碱;
(3)等质量的锌、铁与稀硫酸反应时,锌生成的氢气少,铁生成的氢气多,将质量相等的两种金属放入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量稀硫酸中,Zn与硫酸反应最终得到的溶液质量更大,故填Zn。
16.为检测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是否含有SO42-,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案
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样品,滴加BaCl2溶液②对步骤①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SO42-

①取样品,滴加过量
②在步骤①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①无明显现象
②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废液中含有SO42-

①取样品,滴加Ba(NO3)2溶液②对步骤①产生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硝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SO42-
(1)方案Ⅱ的实验结论如果正确,步骤①中滴加的物质是

(2)方案Ⅰ和Ⅲ中,结论不成立的方案是
,理由是

(3)方案Ⅲ的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是为了排除
的干扰。
【答案】;稀盐酸;Ⅰ;不能排除Ag+的干扰;CO32-;
【解析】(1)检验SO42-是利用其与Ba2+结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性质。方案Ⅱ的步骤①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供酸性环境,二是排除Ag+的干扰。(2)方案Ⅰ中产生的白色沉淀还可能是AgCl,不能确定是否含有SO42-。(3)滴加硝酸钡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还可能是碳酸钡。但碳酸钡可溶于稀HNO3,所以加入稀HNO3可排除CO32-的干扰。
17.为检测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是否含有SO,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方案
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样品,滴加BaCl2溶液
②对步骤①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SO

①取样品,滴加过量____________
②在步骤①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①无明显现象
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废液中含有SO

①取样品,滴加Ba(NO3)2溶液
②对步骤①产生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硝酸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SO
(1)方案Ⅱ的实验结论如果正确,步骤①中滴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Ⅰ和Ⅲ中,结论不成立的是方案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Ⅲ的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是为了排除________的干扰。
【答案】(1)稀盐酸
(2)Ⅰ不能排除Ag+的干扰(3)CO
【解析】(1)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利用其与钡离子反应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所以方案Ⅱ步骤①中加入的是盐酸,一是提供酸性环境,二是排除银离子的干扰。(2)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有两种:硫酸钡和氯化银;加入氯化钡溶液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有可能是氯化银,不能排除银离子的干扰,所以方案Ⅰ不合理。(3)滴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产生,不一定是硫酸钡,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但碳酸钡沉淀溶于硝酸,硫酸钡不溶于硝酸,所以加入硝酸是为了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
18.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因长期放置而被氧化的铝粉。取6.0g铝粉样品,将100g稀硫酸逐滴加入其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硫酸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测得产生氢气0.1g。请计算:
(1)样品中铝单质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
【答案】0.9g24.5%
【解析】(1)样品中铝能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氧化铝与硫酸反应不产生氢气,设样品中铝单质的质量为x。

解得x=0.9g。
(2)设与铝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m,与氧化铝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n,因铝的质量为0.9g,所以样品中氧化铝的质量为6g-0.9g=5.1g。

解得m=4.9g,n=14.7g,
总共消耗硫酸的质量为4.9g+14.7g=19.6g,根据图像可知共消耗硫酸溶液质量为80g,所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5%。
三、实验探究题
19.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柯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
(填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答案】液化;挥发;加热试管,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解析】白雾是小液滴,是气体液化而成。加热后盐酸会挥发,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20.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小红取少量该废液和CaCl2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她的猜想,理由是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除碳酸盐外你选择的试剂还可以是
,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答案】HCl;不能;盐酸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紫色石蕊试液(锌粒;CuO等);溶液变成红色(冒出气泡;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等);
【解析】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后,若稀盐酸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应该是CaCl2和HCl。探究溶液中是否有HCl,可根据酸的性质设计实验,如用紫色石蕊试液或活泼金属或难溶性的金属氧化物来检验盐酸的存在。
四、解答题
21.在烧杯中加入石灰石12.5g(所含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再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总质量为165.0g。试计算:
(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答案】(1)m(CO2)=165.0g-160.6g=4.4g。
(2)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w,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7311144
wxy4.4g
===,
x=7.3g,y=11.1g,w=10g,
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7.3%。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m=m(CaCO3)+m(盐酸)-m(CO2)=10g+100g-4.4g=105.6g,
所以所得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0.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