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滨州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年滨州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7-08 16:3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⑴⑵⑶⑷⑸①②③④⑤⑴⑵⑶⑷⑸⑥
1.(2011·滨州学业考)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解析】选A。。
2.(2011·滨州学业考)某同学使用的显徽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见下图),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 )
A.④和⑤ B.③和⑥
C.①和④ D.②和⑥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目镜和物镜的判断及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示判断目镜和物镜。判断目镜和物镜的方法是螺纹的有无,由此可知,①②⑤为物镜,③④⑥为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3.(2011·滨州学业考)下列植物类群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是( )
A.裸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藻类植物 D.蕨类植物
【解析】选C。
4.(2011·滨州学业考)丽丽穿的白裤子被鲜菠菜汁染上了绿色,除去这一污迹的最佳材料是( )
A.普通洗衣粉 B.酒精 C.沸水 D.肥皂水
【解析】选B。
5.(2011·滨州学业考)松软可口的面包和馒头是利用( )技术制作的
A.醋酸菌发酵 B.乳酸茵发酵
C.霉菌发酵 D.酵母菌发酵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酵母菌的发酵特点。酵母菌在有氧的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此种方法可以用来制作面包或馒头;酵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此方法可以用来酿酒。醋酸菌发酵的产物是醋酸,用来酿醋,乳酸菌发酵的产物是乳酸,用来制作酸奶。
6.(2011·滨州学业考)银杏是裸子植物而不是被子植物,是因为种子外面没有( )包被着( )
A.珠被 B.花柱 C.果皮 D.种皮
【解析】选C。
7.(2011·滨州学业考)右图表示某种植物的传粉过程,图示植物的花及传粉方式是( )
A.两性花,白花传粉 B.单性花,异花传粉
C.两性花,异花传粉 D.单性花,自花传粉
【解析】选C。
8.(2011·滨州学业考)在光下检测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强,吸收了二氧化碳 B.光下不进行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抑制了呼吸作用 D.光下呼吸作用减弱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实验现象失败原因的分析。在光下,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光下检测呼吸作用,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其自身呼吸作用所放出的二氧化碳,所以检测不到二氧化碳,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9.(2011·滨州学业考)营养学专家建议青少年要多吃肉、蛋、鱼、奶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因为蛋白质是( )
A.有机物 B.容易消化的物质
C.主要供能物质 D.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拗质
【解析】选D。
10.(2011·滨州学业考)感冒了会感到鼻塞,闻不到食物的香味,这是因为( )
A.病菌侵犯,味觉失灵
B.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嗅细胞接触不到气味的刺激
C.病毒过多,鼻腔堵塞
D.病毒阻挡,空气通过量少
【解析】选B。
11.(2011·滨州学业考)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时,毛细血管的辨别特征是( )
A.管腔较细 B.管腔较粗
C.血液流向心脏 D.管中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下毛细血管的判断。毛细血管分布广,数量大,血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液速度度慢,这些特点与其物质交换的特点相适应。其中红细胞单行通过是判断毛细血管的方法。
12.(2011·滨州学业考)下列过程属于排泄的是( )
A.吐痰 B.流鼻涕 C.排汗 D.排便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排泄的途径。通过排泄排出的是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物质。排泄途径有三条:一是以气体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二是以液体形式通过泌尿和排汗排出无机盐、尿素、尿素等。排便排出的是不能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而不是代谢废物,属于排遗,不属于排泄。
13.(2011·滨州学业考)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骨骼发育的维生素是( )
A.维生紊D B.维生素c C.维生素A D.维生素B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维生素的作用。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和磷的吸收与利用,缺乏时儿童易患佝偻病,成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易患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
14.(2011·滨州学业考)右图表示某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昆虫发育过程与蝗虫相同
B.该昆虫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C.该昆虫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D.若该昆虫是一种害虫,则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根据图示可知,该昆虫的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幼虫与成虫差别明显,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如蝇、家蚕等。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只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
15.(2011·滨州学业考)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宠物犬对着主人摇头晃尾 B.猩猩搬箱取物
C.老虎钻火圈 D.蜻蜒点水
【解析】选D。
16.(2011·滨州学业考)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人的双眼皮与大眼睛 B.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
C.棉花的白色和青椒的绿色 D.猪的黑毛和狗的白毛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相对性状的判断。相对性状的关键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选项A不属于同一性状,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大眼睛和小眼睛是一对相对性状;选项C和D中棉花与青椒、猪和狗不属于同一种生物,所以不是一对相对性状。
17.(2011·滨州学业考)豌豆子叶的颜色有黄色和绿色,黄色是显性,其基因用A表示.绿色是隐性,其基因用a表示,子叶黄色的基因组成是( )
A.aa B.AA或Aa C.Aa D.Aa或aa
【解析】选B。
18.(2011·滨州学业考)下列现象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黑发染成金黄色
B.皮肤较白的人由于常在野外作业.皮肤变得黝黑
C.人类的白化病
D.暗处培养的韭菜呈黄色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可遗传变异的判断。可遗传的变异必须是遗传物质的改变,如选项C;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的因素导致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如选项ABD。
19.(2011·滨州学业考)决定人类惯用左手或右手这一性状的是( )
A.基因 B.染色体 C.精子 D. 卵细胞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基因决定生物体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生物在进行有性生殖时,亲代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了后代,从而使后代继承了亲代最基本的遗产特征,因此人类用左手或用右手写字是由相应的基因决定的。
20.(2011·滨州学业考)小红的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牛肉、麻辣豆腐。为使这份食谱更加符合膳食标准,还应加上下列哪种食物( )
A.素炒豆角 B.牛奶 C.排骨汤 D.小米粥
【解析】选A。
21.(2011·滨州学业考)生物多样性面临成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剧增和经济发晨 B.偷猎和过度放牧
C.栖息地的丧失 D.自然条件的恶化
【解析】选C。
22.(2011·滨州学业考)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C.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解析】选B。本题结合农业生产实践考查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的有关知识。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在使用农药之前,害虫群体已经存在着抗药性的变异个体;使用农药后,农药对害虫起到了选择作用,能抗药的有利变异在使用农药后能够生存下来,并通过遗传逐代积累,使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因此选B。
23.(2011·滨州学业考)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A.将食品内的细菌都杀死
B.抑制食品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将食品内的真菌都杀死
D.杀死或抑制食品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解析】选D。
24.(2011·滨州学业考)近年来,克隆技术巳被广泛用于许多相关领域.这必将导致生命科学的一场革命,克隆的含义是( )
A.组织培养 B.营养繁殖
C.无性生殖 D.有性生殖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克隆的有关知识。克隆属于无性生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与试管婴儿有本质的区别,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是在体外进行而不是在输卵管。
25.(2011·滨州学业考)我们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指生活中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B.晚上习惯将家里每个房间的灯都打开
C.每天上学由家长开车接送
D.用餐时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低碳生活方面的知识。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26.(2011·滨州学业考)(5分)请回答下列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
(2)乒乓球运动员灵巧动作的完成,除大脑皮层参与活动外,还需要______的协调作用。
(3)一位盲人“阅读”盲文小说后感动的泪流满面,参与“阅读”和“理解”这两项反射活动的大脑皮层神经中枢主要是躯体感觉中枢和______。
(4)看文艺节目时,你能听到演员悦耳动听的歌声,接收歌声信息的感受器位于______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______。
【解析】⑴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物质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可以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⑵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司令部”,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⑶盲人阅读盲文通过躯体感觉中枢和语言中枢来完成。
⑷听觉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耳蜗属于听觉感受器。
答案:(1)反射 (2)小脑 (3)语育中枢 (4)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27.(2011·滨州学业考)(7分)下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______,该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A]叫做______,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
(2)外界气体进出肺泡是通过______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3)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 ] ______的含量会减少,这是因为它要参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血液流经肾脏时,首先通过过程[B] ______形成原尿,再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消化吸收、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知识,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能力,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部分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题目。
解读图示可获取以下信息:
⑴通过图中A过程,将被消化道消化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在消化道内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就可直接被吸收。淀粉最终消化的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最终消化产物是氨基酸、脂肪最终消化的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⑵图中a为由外界进入体内的气体,是氧气;b为组织细胞产生的,经肺排出的,是二氧化碳。外界气体进出肺泡是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⑶呼吸的实质是全身组织细胞获得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释放出来的能量用于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4)过程B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通过滤过作用在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
答案: (1)葡萄糖 吸收 小肠 (2)呼吸运动 气体扩散作用 (3)a 氧
(4)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只要答出“滤过作用”即可得分)
28.(2011·滨州学业考)(6分)下面示意图中,图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图,请回答:
(1)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乙特有的结构是______ (用数字表示)。
(2)图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进出植物体的。
(3)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过程[A]______所释放的能量。
(4)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1%一%参与组成植物体和用于维持生理过程,其余绝大部分的水分都通过过程[ ] ______散失掉了。
(5)植物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过程[ ] ______的效率;这一过程发生在图乙的[ ] ______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有关知识。
⑴解读甲图可知:A过程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A过程为呼吸作用,在乙图中的线粒体内进行;B过程通过气孔散失水分,为蒸腾作用过程,植物体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C过程为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B过程为光合作用,在乙图中的叶绿体内进行。
⑵解读乙图可知:植物细胞与人体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1细胞壁、2液泡、4叶绿体,
⑶提高光合作用的方法很多,如施加气肥(二氧化碳气体)、增强光照、降低夜间温度和间作套种等。
答案:(1)1、2、4 (2)气孔 (3)呼吸作用 (4)B蒸腾作用
(5)C光合作用 4叶绿体
29.(2011·滨州学业考)(6分)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______。
(2)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______。昆虫和禾谷类作物之间是______关系。
(3)图中所示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属于____________。
(4)此生态系统中有______条食物链。
(5)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该生态系统中______的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高。
【解析】⑴生物圈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通过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再食物链内流动。所以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组成成分。
⑵图中禾谷类属于生产者,昆虫、鸟等属于消费者,细菌和真菌等属于分解者。
⑶图中的食物链为:禾谷类作物→昆虫→食虫鸟;禾谷类作物→兔→鹰;禾谷类作物→鼠→鹰。
⑷根据食物链的富集效应,鹰体内的有害物质最多。
答案: (1)太阳能 (2)禾谷类作物(生产者) 捕食(食物或吃与被吃) (3)分解者 (4)三 (5)鹰
30.(2011·滨州学业考)(4分)观察右下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5]主要是由______组织构成的,把两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的结构是 [ ] ______ 。
(2)乙图中由屈肘到伸肘运动时,必须在______系统的支配下才能完成。
(3)当你用手将食物放入嘴里时,上臂肱二头肌所处的状态是______。
【解析】⑴解读甲图可知,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是5关节囊及其中的韧带,使关节灵活的结构有2关节软骨和6内的滑液;图中1和4合称关节面,6由5分泌。
⑵解读乙图可知,屈肘时(如用手将食物放入嘴中)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状肌收缩。
⑶运动系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与控制。
答案:(1)结缔 2关节软骨 (2)神经 (3)收缩
31.(2011·滨州学业考)(7分)2011年3月1 1日,日本近海发生了9.0级强烈地震和海啸,并引发核电站爆炸,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强震发生后.中国派出的救援人员及时赶赴日本,并送去了大量救援物资。假如你是一名救灾现场的救援者,请根据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果发现某人受伤出血,血液呈鲜红色,喷射状流出,可以判断是______血管出血。应在病人受伤血管的近心端止血。
(2)如果遇到失血过多的人,应按照输_____的原则,及时给予输血救治。
(3)给病人打针、服药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药品的_____,不能盲目用药。
(4)为防止灾区传染病的流行,防疫人员对生活用水、地面进行大面积消毒,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
(5)为防止灾区的儿童得病,医生给他们注射疫苗,使其体内产生相应的______,从而具有抵抗某些疾病的能力,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免疫。
(6)日本的地震及海啸引发了核辐射,致使某些中国人疯狂地购买碘盐,虽然碘是合成______激素的主要原料,但专家解释:食用碘盐对预防核辐射的作用并不大,相反食用过多还会带来其他危害,最终“抢盐”事件得以平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血液循环及传染病的预防等有关知识。
⑴由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不同,不同血管受伤出血的情况不一样,止血时,应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止血。动脉出血,由于动脉血管压力大,血流猛急,血色鲜红,可采取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血流较缓,血色暗红,可采用远心端止血。
⑵输血时应坚持同型血原则,在情况危急时其他血型的患者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AB型患者可以少量接受其他血型的血。
⑶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对环境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给灾区的人注射疫苗等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注射疫苗使人在不得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它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⑷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食用加碘盐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答案: (1)动脉 (2)同型血 (3)说明书(或使用说明)
(4)切断传播途径 (5)抗体 特异性 (6)甲状腺
32.(2011·滨州学业考)(5分)认真分析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回答有关问题:
(1)甲装置可用来验证______.此装置必须放在______的环境中。
(2)乙装置可用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乙装置中的试管内盛有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
(3)丙装置内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该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实验。
⑴甲图的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利用快要熄灭的木条来检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⑵图中乙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利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证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⑶图丙中的氢氧化钠可以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使之因缺少原料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1)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有光
(2)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二氧化碳
33. (2011·滨州学业考)(5分)某班同学用围棋子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问题。探究的方法是:甲袋中装入100粒白色围棋子,乙袋混合装入白色、黑色围棋子各50粒。每次从甲、乙两袋分别随机摸出l粒围棋子进行组合,1粒黑子1粒白子的组合用A表不,2粒白子的组合用B表示,每个小组组合20次。全班5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合方式组别 A B
第1组 10 10
第2组 8 12
第3组 11 9
第4组 13 7
第5组 9 11
(1)黑色围棋子模拟的性染色体类型是_____,白色围棋子模拟的性染色体类型是_____
(2)分别从甲袋和乙袋中各取1粒围棋子,如果组合为A,则表示所生“孩子”的性别为_____。
(3)为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应对各小组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⑴解读题干可获取以下信息:甲袋有100粒白棋子,乙袋有50粒黑棋子和50粒白棋子,由此可知,白色棋子代表X染色体,黑色棋子代表Y染色体。
⑵解读表格可获取以下信息: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或其比例为1:1.
⑶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准确,更具说服力,所以对于数据的处理应取平均值。
⑷由于A由一粒白子(X)和一粒黑子(Y)组成,即XY。因此,A为男孩
答案:(1)Y X (2)男性 (3)相加(或取平均值)
(4)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生男生女的比例为l:1)
34.(2011·滨州学业考)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同期孵化的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20只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②A组每天饲喂5克蝌蚪饲料和少量甲状腺激素,B组每天只饲喂5克蝌蚪饲料,不添加甲状腺激素,其余条件保持相同;③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2)青蛙的生殖属于有性生殖,其方式是 (填“卵生”或“胎生”),青蛙的发育特点是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组蝌蚪比B组蝌蚪生长发育快。他们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自然界中有许多奇异的现象,如不同环境中的青蛙体色是不同的,但都与其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实验及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⑴解读题干可获取以下信息: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提出的问题应是疑问句,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⑵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其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注意不要和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相混淆。
⑶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A组蝌蚪比B组蝌蚪生长发育快。
(4)青蛙的体色为保护色,这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体现,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1)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2)卵生 变态发育
(3)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或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4)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