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选择题
1.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
A.多做实验
B.凭感觉对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并做出正确判断
C.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
D.以上都不正确
2.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3.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
A.玻璃棒
B.温度计
C.放大镜
D.显微镜
4.用量筒量水的体积,某同学仰视读数为80毫升,则量筒实际体积(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很难确定
5.一位同学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小桌子的边长为0.98m,将此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则这张小桌子的实际边长(
)
A.大于0.98m
B.小于0.98m
C.等于0.98m
D.无法判断
6.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在经历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发现,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究中应积极(
)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思考
7.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⑦⑥
D.④⑤⑦⑥
8.本学期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这就需要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千岛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杭州太子湾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D.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9.如图所示是伽利略温度计。当气压不变,气温升高时,若不考虑液体的蒸发,则(
)
A.管内液面降低,管外液面升高
B.管内液面升高,管外液面降低
C.管内外液面都升高
D.管内外液面都降低
10.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边缘保持水平
C.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时,应用滴管一滴一滴地向量筒内加液体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11.实验室的废液不应该采取下列哪种方式处理(
)
A.排人下水道
B.回收一部分用于要求较低的实验中
C.少量残液置于安全的地点处理后排放
D.将废液分类集中于废液瓶中
12.这个学期开始学习科学课程,下列有关科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开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永远是正确的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13.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14.学习科学经常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下列操作及事故处理中,错误的是(
)
A.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酒精灯用后及时吹灭
C.烫伤后用大量冷水冲洗
D.被化学试剂灼伤,用流水缓缓冲洗
15.小科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她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科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实验研究,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最后经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失水枯死。对文中的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部分?(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二、填空题
16.在学习科学过程中,大家要学会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来检验自己的观点,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________,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常用来搅拌的________。(填序号)
⑴烧杯⑵滴管⑶酒精灯⑷玻璃棒⑸药匙⑹试管
17.某同学做测量塑料块体积的实验(如图所示),他先把塑料块放入盛有20mL水的量筒里(如图甲),然后用细针将塑料块轻轻压入水中(如图乙),得出塑料块的体积应是________cm3,塑料块浮出水面的体积是________cm3。
18.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甲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应为
.乙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应为
使用
刻度尺测量较准确,其最小分度值为
。
19.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③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1)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________;
(2)属于间接观察的是________。(均填序号)
2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该同学的体温属于
(填“正常”或“不正常”)范围。现在,英美等国家多用华氏温度计。华氏温度计飞是华伦凯特在1709年用酒精制作的温度计。他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用℉代表华氏温度,温度计刻度均匀,每格表示1℉。请利用这些知识得出体温计的读数也可以记作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1.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 (填字母)次实验测量可以省去,石蜡的体积是 。
22.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在植物园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春天来了,枫树、柳树长出了绿叶。夏季各种树木都生长得十分茂盛。随着秋季的降临,有的树木叶子开始变黄,枫树的叶子却逐渐变红,而松柏却四季常青,植物园显得绚丽多彩。对自然界中的这些平常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你感兴趣的两个问题:
问题1:________
问题2:________
23.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带标签的一面要____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___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________,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24.我们科学书前言中提到了“一天,伽利略在一所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把手指按着脉搏,利用脉搏跳动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他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脉搏的跳动次数相同,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那么哪些因素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小明和小红提出下列猜想,小明猜想:可能由吊灯的绳长决定;小红猜想:可能由灯的摆动幅度决定。他们一起如图进行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摆长(绳长)/厘米
摆动幅度/厘米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
1
100
5
40
2.0
2
100
8
40
?
3
80
5
30
1.5
阅读了以上这段材料,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文中画线中提到“他的设想”是什么假设?________。
(2)表格的第二行最后一格“?”的数值为________。
(3)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小明和小红谁的猜想是正确的?________。
25.小江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C.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d=L/n
D.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
(2)小江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而使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数圈数时由于粗心,数错了圈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选择题
1.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
A.多做实验
B.凭感觉对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并做出正确判断
C.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
D.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
?故选C。
2.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答案】A
【解析】不能将空气挤入试剂瓶中,有些空气能与药品发生反应;二人协作的配合程度不一定很默契,万一操作不当会对身体产生伤害;大拇指按在短柄处,容易造成试管滑落摔破。
3.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
A.玻璃棒
B.温度计
C.放大镜
D.显微镜
【答案】B
【解析】A、玻璃棒是用来搅拌、引流等作用,不是观察借助的仪器,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测量后有具体的数值,属于定量观察,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进行的观察属于定性观察,不符合题意。
D、用显微镜进行的观察属于定性观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用量筒量水的体积,某同学仰视读数为80毫升,则量筒实际体积(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很难确定
【答案】A
【解析】仰视,读数偏小
5.一位同学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小桌子的边长为0.98m,将此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则这张小桌子的实际边长(
)
A.大于0.98m
B.小于0.98m
C.等于0.98m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该同学用此米尺测量一张小桌子的边长为0.98m,因为这把米尺的分度值大于实际值,所以课桌的实际长度应当大于0.98m。
6.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在经历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发现,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究中应积极(
)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思考
【答案】B
【解析】解:“经历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在多次实验后终于得出胜利的成果,说明我们在科学探究中应积极实验,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选B.
7.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⑦⑥
D.④⑤⑦⑥
【答案】B
【解析】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微小的生物,属于间接观察;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得到结果,属于直接观察;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通过自身的观察器官直接观察叶片,属于直接观察;
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通过听觉器官直接去感觉声音,属于直接观察;
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借助望远镜观察星系,属于间接观察;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利用测温仪来测量体温,属于间接观察;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利用刻度尺来测量课本的长度;属于间接观察;
故答案为:B。
8.本学期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这就需要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千岛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杭州太子湾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D.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答案】C
【解析】判断是不是科学问题,看所研究的对象是否属于客观可判断的事物,花卉哪种最漂亮,往往受不同人的主观影响,不属于科学问题
9.如图所示是伽利略温度计。当气压不变,气温升高时,若不考虑液体的蒸发,则(
)
A.管内液面降低,管外液面升高
B.管内液面升高,管外液面降低
C.管内外液面都升高
D.管内外液面都降低
【答案】A
【解析】当气温升高时,管内空气受热膨胀,气压升高,所以管内液面下降,管外液面上升。
10.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边缘保持水平
C.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时,应用滴管一滴一滴地向量筒内加液体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答案】D
【解析】读数时量筒要放平稳;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要先倾倒,再使用滴管。
11.实验室的废液不应该采取下列哪种方式处理(
)
A.排人下水道
B.回收一部分用于要求较低的实验中
C.少量残液置于安全的地点处理后排放
D.将废液分类集中于废液瓶中
【答案】A
【解析】实验室废液直接排人下水道会污染环境,也可能腐蚀下水道。
12.这个学期开始学习科学课程,下列有关科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开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永远是正确的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答案】C
【解析】解:A、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确;
B、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思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
C、对书本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但不是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不正确;
D、多看一些有关自然科学的杂志和书籍,正确。
故选:C。
13.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答案】B
【解析】AB、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同时,要遵守实验结果,通过查阅资料,重新假设、重新实验;故A错误;B正确;
C、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要以观察到的现象为标准,不能修改实验结果;故C错误;
D、得出的实验结论,要以实验现象为标准;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学习科学经常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下列操作及事故处理中,错误的是(
)
A.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酒精灯用后及时吹灭
C.烫伤后用大量冷水冲洗
D.被化学试剂灼伤,用流水缓缓冲洗
【答案】B
【解析】A、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图示操作正确,A错误;
B、酒精灯用后及时吹灭,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来,图示中学生用嘴吹,方法错误,B正确;
C、烫伤后用大量冷水冲洗,符合烫伤的处理,C错误;
D、被化学试剂灼伤,用流水缓缓冲洗,操作正确,D错误。
故选B
15.小科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她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科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实验研究,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最后经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失水枯死。对文中的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部分?(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于是小王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研究”,应属于科学探究的收集证据。
二、填空题
16.在学习科学过程中,大家要学会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来检验自己的观点,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________,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常用来搅拌的________。(填序号)
⑴烧杯⑵滴管⑶酒精灯⑷玻璃棒⑸药匙⑹试管
【答案】(3);(5);(2);(4)
【解析】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3)酒精灯,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5)药匙,滴加少量液体的是(2)滴管,常用来搅拌的(4)玻璃棒。
17.某同学做测量塑料块体积的实验(如图所示),他先把塑料块放入盛有20mL水的量筒里(如图甲),然后用细针将塑料块轻轻压入水中(如图乙),得出塑料块的体积应是________cm3,塑料块浮出水面的体积是________cm3。
【答案】153
【解析】在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时,有时物体是漂浮的,这时就要想办法把整个物体浸没在水中,准确地测出物体的体积。
18.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甲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应为
.乙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应为
使用
刻度尺测量较准确,其最小分度值为
。
【答案】4.0;4.00;乙;1mm
【解析】由图甲所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为1cm,物体长度为7.0cm-3.0cm=4.0cm;
由图乙所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为1mm,物体长度为5.00cm-1.00cm=4.00cm;
使用乙图所示刻度尺测量较准确,其分度值为1mm;
19.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③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1)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________;
(2)属于间接观察的是________。(均填序号)
【答案】(1)③⑤(2)①②④
【解析】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通过量筒内的水高度的改变得到石块的体积,属于间接观察;
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是通过仪器观察要观察的物体,属于间接观察;
③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是直接看到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属于直接观察;
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是借助体温计得知体温大小的,属于间接观察;
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是通过人的耳朵直接分辨声音,属于直接观察;
故答案为:③⑤;①②④。
2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该同学的体温属于
(填“正常”或“不正常”)范围。现在,英美等国家多用华氏温度计。华氏温度计飞是华伦凯特在1709年用酒精制作的温度计。他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用℉代表华氏温度,温度计刻度均匀,每格表示1℉。请利用这些知识得出体温计的读数也可以记作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37.2;正常;99.0
【解析】(1)图中体温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此它的读数为37℃+0.2℃=37.2℃;该同学的体温属于正常范围;
(2)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100℃)定为212华氏度,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0℃)定为32华氏度,所以1℃用华氏温度表示为故37.2℃对应的华氏温度值(37.2×+32)℉=98.96℉≈99.0℉
21.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 (填字母)次实验测量可以省去,石蜡的体积是 。
【答案】A和C;5cm3
【解析】因为石蜡密度小于水,所以采用悬重法测石块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铁块浸没,读出水面刻度V1,再用铁块将石蜡坠入水中,读出水面刻度V2,则石蜡体积V=V2-V1
据此分析测石蜡体积A、C没必要,V=59cm3-54cm3=5cm3
22.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在植物园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春天来了,枫树、柳树长出了绿叶。夏季各种树木都生长得十分茂盛。随着秋季的降临,有的树木叶子开始变黄,枫树的叶子却逐渐变红,而松柏却四季常青,植物园显得绚丽多彩。对自然界中的这些平常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你感兴趣的两个问题:
问题1:________
问题2:________
【答案】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枫树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解析】可根据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植物四季的生长情况提出问题:问题1: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问题2:枫树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23.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带标签的一面要____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___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________,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答案】(1)向着手心倒放
(2)BC(3)①②预热(4)刷洗
【解析】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的原因是防止温度降低使灯帽内压强变小,下次使用时不易打开。
24.我们科学书前言中提到了“一天,伽利略在一所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把手指按着脉搏,利用脉搏跳动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他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脉搏的跳动次数相同,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那么哪些因素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小明和小红提出下列猜想,小明猜想:可能由吊灯的绳长决定;小红猜想:可能由灯的摆动幅度决定。他们一起如图进行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摆长(绳长)/厘米
摆动幅度/厘米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
1
100
5
40
2.0
2
100
8
40
?
3
80
5
30
1.5
阅读了以上这段材料,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文中画线中提到“他的设想”是什么假设?________。
(2)表格的第二行最后一格“?”的数值为________。
(3)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小明和小红谁的猜想是正确的?________。
【答案】(1)吊灯每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2)2.0(3)小明
【解析】(1)文中的这段文字“那么这个吊灯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呢?他把手指按着脉搏,利用脉搏跳动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他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脉搏的跳动次数相同,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说明他的猜测是吊灯每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因为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脉搏的跳动次数相同,也就是所用的时间相同。
(2)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教堂中吊灯的摆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自己用铁块制成了一个摆,通过实验发现: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相等的.这在物理学中称为摆的等时性原理,所以表格的第二行最后一格“?”的数值为2.0,也就是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同的。
(3)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小明是正确的,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是吊灯的绳长决定的。
故答案为:(1)吊灯每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2)2.0(3)小明
25.小江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C.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d=L/n
D.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
(2)小江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而使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数圈数时由于粗心,数错了圈数
【答案】(1)BDAC或BADC(2)A,B,C
【解析】(1)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实验步骤为: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D.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A.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C.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d=L/n。
即合理顺序为:BDAC。
(2)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那么测出的总长度=实际长度+空隙长度,因此会产生测量误差,故A符合题意;
B.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而使刻度不均匀,会使测量的数据产生差异,因此产生误差,故B符合题意;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会使用除法计算出的平均直径与实际产生误差,故C符合题意;
D.数圈数时由于粗心,数错了圈数,这样产生的差异叫错误,而不是误差,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