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秦统一中国》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内容,也是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课具有承上启下作用,从时间来讲,秦朝结束秋战国时代的分裂割据;从空间来讲,秦朝完成了疆域的整合。同时,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王朝,创立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此后汉承秦制,乃至整个封建时期都受到其深远影响。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本课的重点是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初中和高中课标共同界定的学习难点是“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课文从“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个子目进行编写,三个子目按照递进关系进行编排,时序清晰、脉络分明概述了秦朝建立过程、建制过程以及深远影响。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课文设计遵循课本子目编排顺序,深挖内在的逻辑结构:紧紧围绕“统一”这一关键词,整合教材创设情景,以“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建制统一)、巩固统一的措施(强化统一)”为显线,以历史人物秦始皇为隐线,凸显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议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通过探究秦统一的原因、统一的措施、统一的意义,学会用时空观念理解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2.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图片、地图,引导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3.唯物史观。历史人物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秦始皇的事迹及他人的评价,指导学生理解历史人物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运用客观公正、一分为二、辨别功过的方法和原则评价历史人物。
4.家国情怀。通过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构建古今关联,感悟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厚植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难点。秦朝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导入:众说纷纭秦始皇
师:这一课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人物——秦始皇。这一课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人物——秦始皇。相信大家对这个历史人物并不陌生,让我们一起来判断表格中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是肯定还是否定?
生:从评价1标红的“奋六世之余烈”“废”“愚”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是贾谊对秦始皇是持“否定”态度;从评价2的“扫”“虎视”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李白对秦始皇是持“肯定”的态度;从评价3的“杰出”等关键词可以看出翦伯赞对秦始皇是持“肯定”态度。
师: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可谓是众说纷纭、千人千辞,那么你心目中的秦始皇究竟是什么样的呢?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大家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不同时代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让学生对秦始皇形象有初步认知,并为接下来如何评价秦始皇的教学内容做铺垫。
2.
正课讲授。
(一)秦灭六国
师:在这一章节,我们主要是了解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以及秦的统一的历史意义。首先让我们进入学习任务一:探究秦统一的原因。
生:原因一是人民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原因二是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原因三是秦始皇任人唯贤,积极筹划统一大计,并顺应历史潮流完成了统一大业。
师:在多方因素的共同推动下,秦始皇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相继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持续500多年的大动荡时期宣告结束,秦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我们该如何准确描述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呢?
材料一:
生:材料一说明“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材料二说明“自秦朝以后,统一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建立起纵向知识联系,构建时空观念,帮助学生理解秦的统一是顺应历史发展和符合人民利益的,并且启发学生认识自秦以后,统一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过渡:秦的统一不仅功在当时,也影响千秋。陈舜臣在《秦始皇》传记一书中提到:“其实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人们才开始认为‘中国是一个整体’。”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自秦以后,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而这一切,又和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息息相关。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师:有人说:“秦始皇执政的关键词是‘统一’与‘探索’。”
请同学们思考: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后,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生:在中央,创立皇帝制度,设三公九卿;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师:郡县制的设置有何作用与历史意义?
生: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这一模式,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被沿用了2000多年。
【设计意图】将中央集权制实行的前因后果进行史料实证,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知识重难点,理解中央集权制对于巩固统一的作用。
过渡:前面我们提到,“秦始皇执政的关键词是‘统一’与‘探索’。”
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统治。
师:请同学们继续思考: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后,遇到了哪些统治难题,他又对国家治理进行了哪些探索?
生:一是统一文字为小篆;二是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三是统一度量衡;四是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五是开凿灵渠;六是修筑长城。
师:上述创新措施对今天的国家治理有何启示?
生:中央集权制推动下的统一措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有利于规范社会治理。
师: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在幅员辽阔的疆域上,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秦朝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进一步巩固了统治,这些措施也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了可借鉴模式和经验。请大家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完成学习任务五:秦统一中国对当时和后世分别有何影响?
生:
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师:对于如此有影响力的一个朝代,他的建立者秦始皇必然是功不可没的。然而对其评价正如我们刚开始所讲的:众说纷纭、千人千辞。李辰杨在《秦始皇传》一书中提到:秦始皇是“双面人”、“英雄”、“明主”、“暴君”等。同学们,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你们心目中的秦始皇,应该如何描述?我们又应该秉承怎样的原则去评价历史人物呢?
师: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评价人物的原则与方法是:一要客观公正,要有证据意识,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二要一分为二,不能以偏概全,不随意贴标签;三要判断功过,比如我们可以说秦始皇有功有过。大家需要在课后完成一项论述题作业:评价秦始皇。
3.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秦灭六国,并在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六、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式
图片格式)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