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一上整理与复习
第2课时
加与减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这一板块是对前三个单元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主要内容包括书的认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加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回顾与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教科书呈现的三个情景图都是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内容,并针对一个单元比较重要的内容提出可供思考的问题。
学情分析
通过小组合作,回顾自己的成长,就会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克服困难和获得成功的乐趣,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内容,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通过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
52
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前三个单元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2、复习十以内数的运算的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小鸟回家这个有趣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十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要求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结果,再和第三个数进行加和减。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并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能力,保证准确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相应学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这几位同学在激烈地讨论什么呢?我们也一起参加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第一幅图)
学生可能回答:
?他们在互相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他们在说自己满意的是什么。
?他们在说自己表现好的方面。
?我学会了好几种数数的方法。
?我能从情境图中收集数学信息,还会提出问题。
?我也会提问题,还会解决问题呢。
……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呢。这说明你们在长大,这些成绩都是大家的成长足迹,只要我们每天都努力,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
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进步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要记住“学无止境”,意思就是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想一想,还有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吗?你有哪些疑问呢?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慢慢找答案。
师:看看这些同学的疑问,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第二幅图)
学生可能回答:
?我也不知道0是不是最小的数。
?生活中的数应该很多很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完。
?有最小的数吗?有最大的数吗?它们分别是多少呢?
?加法可以换成减法,减法也可以换成加法。就像我左手伸出3个手指,右手伸出2个手指,一共是5个手指,写成算式是3+2=5,也可以写成2+3=5;还是这5个手指,我收回右手的2个手指,就剩左手的3个,写成算式就是5-2=3;同样,如果收回左手的3个手指,剩下右手的2个,写成算式就是5-3=2。
师:说得真好,知道加法和减法可以互换,还举出了实例,真棒!
2.
解决问题。
师:不明白的问题先记录下来,日后逐渐解决。
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运用,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领悟“学以致用”的道理。
三、梳理巩固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减法的意义: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
任何数加0或减0仍得本身。
6的组成:0和6,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6和0。
7的组成:0和7,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7和0。
8的组成:0和8,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8和0。
9的组成:0和9,1和8,2和7,3和6,4和5,5和4,6和3,7和2,8和1,9和0。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10的组成:0和10,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6和4,7和3,8和2,9和1,10和0。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真是长大了,知道了自己的成功之处,更难能可贵的是发现了自己不懂的问题,确定了自己今后要努力学习,攻克这些难题。
五、教学板书
整理与复习(二)
成长的足迹: 问题:
我学会了…… 0是最小的数吗?
最小的数是几?最大的呢?
求一共用加法,求还剩用减法
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回顾和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根据情境体会加法减法加减混合的意义,同时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用语言操作模拟等不同方式的交流,体会算式的具体意义,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尤其要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解释算式和结果的具体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