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将相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且又互相联系,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可知,两个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个性品质: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顾全大局等,廉颇的知错就改等;共性品质: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都能顾全大局。个性的品质学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质学生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本文用了三个典型事例来展示人物的品质,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本,抓住关键的事物或地点或故事情节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来展示。学生在读中标画,取舍,斟酌,最后大部分孩子归纳为:完璧归赵 (重要的事物)、 渑池之会(主要地点)、负荆请罪(重要事件)。他们的理由很充分,我为他们的高度概括能力点赞。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孩子们如何把长文读短,那就是抓住主要人物、地点、事件,简单条理叙述,这样也便于复述。紧接着让他们再说一说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整篇文章的脉络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三个故事呈现的结果也越来越明朗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越来越走进学生内心,可谓是一石三鸟!
二、成功之处
教学本文最大的收获是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思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整堂课条理有序,不拖泥带水,一步一个台阶。通过问、写、演三个环节既了解了故事的关系,还体悟到人物的品质,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不足之处
学生虽然参与度高,但是前面两个小故事处理太少;学生读书时间也少。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驻足前两个故事:引导学生去感受蔺相如面对秦王时的据理力争、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优秀品质,然后和对廉颇的态度对比阅读,来深化对蔺相如人物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7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五年级上册
6 将相和
语文 五年级上册
zh3o
①名字 ②招手
号召 召开
5
Z
口
上下
ch9n
巨大 巨人
大臣 忠臣
6
C
臣
半包围
y#
①仪表 ②义气
建议 会议
5
Y
讠
左右
qu8
①水缸 ②一块
缺少 缺口
10
Q
缶
左右
g4ng
官员 官府
皇宫 宫殿
9
G
宀
上下
xi3n
①楠木 ②喃喃自语
奉献 献花
13
X
犬
左右
nu7
①若干 ②惹祸
诺言 承诺
10
N
讠
左右
di2n
①歌曲 ②碘酒
字典 庆典
8
D
八
上下
ch`o
①吵闹 ②炒菜
抄写 摘抄
7
C
扌
左右
zu#
罚款 处罚
罪恶 受罪
13
Z
罒
上下
qi-
①退却 ②办法
胆怯 怯场
8
Q
忄
左右
j&
①距离 ②柜子
拒绝 抗拒
7
J
扌
左右
j~ng
①刑罚 ②刺入
荆棘 荆条
9
J
刂
左右(共43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五年级上册
6 将相和
语文 五年级上册
战国七雄
新课导入
背景资料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代表作:《史记》。
本文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课文朗读
和氏璧 大臣 典礼 强逼
允诺 划归 请罪 廉颇
抵御 推辞 侮辱 擅长
上卿 削弱 战袍
字词学习
nuò
chén
qiǎnɡ
huà
lián
dǐ yù
cí
rǔ
bì
qīnɡ
páo
zuì
shàn
xuē
diǎn
字词学习
强
qiǎng
jiàng
强逼
倔强
硬要,迫使,尽力
qiáng
强壮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
固执,不屈服
强力
勉强
划
huà
huá
划归
划船
划分
划水
分开
用桨拨水使船行动
字词学习
削
xuē
xiāo
削弱
削皮
削减
削铅笔
减少;减弱
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
字词学习
字词学习
易错笔画
怯拒荆
召臣议缺宫
献诺典抄罪
字词学习
理亏:
理由不足;(行为)不合道理。
无价之宝:
指极珍贵的东西。
绝口不提:
闭口不言及某人某事。多指有意回避。
同心协力: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用较快地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说说课题“将相和”中的“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
整体感知
将:廉颇
相:蔺相如
十五至十七
负荆请罪
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
课文解读
十至十四
渑池会面
一至九
完璧归赵
默读课文第1~9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画出相关语句。
课文解读
完璧归赵
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课文解读
起因
秦强赵弱、秦国索要和氏璧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课文解读
经过
蔺相如出使秦国。
识破秦王骗宝面目。
巧设计谋完璧归赵。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课文解读
丑恶嘴脸
再读第1~9自然段,说说蔺相如是如何识破秦王骗宝面目的?
面对秦王的不守信,蔺相如是如何做的?
巧设计谋要回和氏璧
理直气壮谈条件
争取时间送回和氏璧
人和和氏璧都安全回国
课文解读
阅读课文,找出蔺相如说的话读一读,注意人物的语气和情感,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课文解读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课文解读
机智
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从蔺相如的表情、语言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课文解读
勇敢无畏
才智过人
蔺相如为什么要提出举行典礼呢?
原因一: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不守信,以城换璧的事是假的,赢得舆论支持。
原因二:争取时间暗度陈仓,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课文解读
为人谨慎
考虑周全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课文解读
不畏强权
机智勇敢
课文解读
结果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完璧归赵
读第10自然段,说一说:众人对“渑池会面”是什么态度?
课文解读
渑池会面
赵王
胆怯,不敢去
蔺相如、廉颇
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
为了应对“渑池会面”,赵国做了什么准备?为什么要这么写?
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
课文解读
为后文秦王放赵王回国埋下伏笔
要赵王鼓瑟
让秦王击缶
蔺相如为了让秦王击缶,他是怎么做的?
课文解读
秦王
蔺相如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
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课文解读
出言要求
行动威逼
书面记录
蔺相如为什么拼命要秦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样?
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秦王知道廉颇在边境作好了准备,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课文解读
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课文解读
结果
完璧归赵: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
渑池会面:蔺相如被封为上卿
蔺相如职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不服
课文解读
负荆请罪
起因
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读第15、16自然段,说说蔺相如是怎么面对廉颇的挑衅的。
课文解读
经过
蔺相如这样做是因为害怕廉颇吗?你能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课文解读
为国着想
识大体
课文解读
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结果
廉颇
蔺相如
连忙出来迎接
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文解读
诚恳
坦率
直爽
宽容
大度
将、相和好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解读
表面原因
实际原因
蔺相如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共同的爱国思想,共同的认识:将相和则国家安。
课堂小结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渑池会面
秦王欲骗和氏璧
蔺相如智斗秦王
完璧归赵封上大夫
将相和
智勇双全
侮辱赵王要鼓瑟
针锋相对逼击缶
再立大功封上卿
廉颇不服欲羞辱
蔺相如回避退让
负荆请罪将相和
维护尊严
顾全大局
以国为重
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课堂小结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拓展延伸
鲁迅先生之所以这样评价《史记》,首先是因为它的史学价值。《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史书。
其次是因为在古代史籍中,《史记》又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有着很高的文学成就。最后是因为《史记》是在当时条件下的一部比较尊重历史的史书。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