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化学
专题08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012·大纲版)9.反应 A+B →C(△H <0)分两步进行 ① A+B→X (△H >0) ② X→C(△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答案】D
【解析】第①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A和B的总能量小于X的能量。第②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X的能量大于C的能量。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则A和B的总能量大于C的能量。由此可判断,D图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012·重庆)12. 肼()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题12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
A.194 B.391 C.516 D.658
【答案】B
【解析】由图知N2H4(g)+ O2(g)=N2(g)+2H20(g) △H=-534KJ/mol。可设断裂1molN-H
键所需能量为xKJ,154KJ+4xKJ+500KJ-2752KJ=-534KJ 可求得x=391。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
(2012·海南)15.(9分)已知A(g)+B(g) 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 700 9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 =”);
(2)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则6s时c(A)= mol·L-1, C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A)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4)1200℃时反应C(g)+D(g)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答案】:(1);<;(2)0.022;0.09;80%;80%;(3)c;(4)2.5。
【解析】:(1)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由的浓度变化为x,
起始:0.04 0.16 0 0
变化: x x x x
平衡:0.04-x 0.16-x x x,根据平衡常数,可知(0.04-x)(0.16-x)=x2,可求出x=0.032,故A的转化率为0.032/0.04=80%;充入1 mol氩气时,A的转化率不变,仍为80%;(3)根据反应特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故压强一直不随时间改变,排除a;容器的容积一直不变,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排除b;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一直相等,排除d;选c;(4)条件相同时,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原反应的倒数,故为2.5。
【考点定位】此题综合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
(2012·上海)9.工业生产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CC(g)+H2(g)-131.4 kJ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物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能最总和
B.CO(g)+H2(g)→C(s)+ H2O(l)+131.4 kJ
C.水煤气反应中生成1 mol H2(g)吸收l31.4 kJ热量
D.水煤气反应中生成1体积CO(g)吸收131.4 kJ热量
【答案】C
【解析】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错误;B项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水的状态应为液态;D项中1体积应是1 mol。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
(2012·江苏)4. 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1 所示(图中E1 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 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C. 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D. 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C
【解析】A项,从图中看,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故为吸热反应,错;B项,焓变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差值,与反应过程无关,错;C项,加入催化剂之后,E2变小,说明活化能减小了,正确;D项,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大小不变,错。
【考点定位】焓变、活化能
(2012·江苏)1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 =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B.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
C.N2(g)+3H2(g) =2NH3(g) △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 )和H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答案】B
【考点定位】化学反应原理的分析
(2012·全国新课标卷)27.(15分)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ΔH)分别为-890.3kJ·mol-1、-285.8kJ.mol-1和-283.0kJ.mol-1,则生成1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 ;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 ΔH=+108kJ·mol-1。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min到14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8min时的平衡常数K= ;
②比较第2min反应温度T(2)与第8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 T(8)
(填“<”、“>”或“=”),
③若12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 mol·L-1;
④比较产物CO在2-3min、5-6min和12-13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的大小 ;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 v(15-16)(填“<”、“>”或“=”),原因是 。
【答案】
(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5.52×103 KJ
(3)CHCl3+H2O2=COCl2+H2O+HCl
(4)①0.234 mol·L-1
②<
③0.031mol·L-1
④v(5-6)> v(2-3)=v(12-13)
ΔH=ΔH1-2ΔH2-2ΔH3=(-890.3)kJ·moL-1-2×(-285.8)kJ·moL-1-2×(-283.0)kJ·moL-1=247.3 kJ·moL-1,即生成2mol CO,需要吸热247.3 KJ,那么要得到1立方米的CO,吸热为(1000/22.4)×247.3/2=5.52×103 KJ。
的因素、化学平衡、化学图像。
(2012·江苏)20. (14 分)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及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1)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法可实现由铝土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l2O3(s)+AlC13(g)+3C(s) =3AlCl(g)+3CO(g) △H=a kJ·mol-1
3AlCl(g)=2Al(l)+AlC13(g) △H=b kJ·mol-1
①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H= kJ·mol-1(用含a、b 的代数式表示)。
②Al4C3是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Al4C3 与盐酸反应(产物之一是含氢量最高的烃) 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镁铝合金(Mg17Al12 )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可在氩气保护下,将一定化学计量比的Mg、Al 单质在一定温度下熔炼获得。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的反应方程式为Mg17Al122+17H2=17MgH2+12Al。得到的混合物Y(17MgH2 +12Al)在一定条件下可释放出氢气。
①熔炼制备镁铝合金(Mg17Al12)时通入氩气的目的是 。
②在6. 0 mol·L-1 HCl 溶液中,混合物Y 能完全释放出H2。1 mol Mg17 Al12 完全吸氢后得到的混合物Y 与上述盐酸完全反应,释放出H2 的物质的量为 。
③在0. 5 mol·L-1 NaOH 和1. 0 mol·L-1 MgCl2溶液中, 图8
混合物Y 均只能部分放出氢气,反应后残留固体物质的X-射线衍射谱图如图8 所示(X-射线衍射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
质是否存在,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在上述NaOH 溶液中,混合物Y 中产生氢气的主要物质是
(填化学式)。
(3)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O 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
其原理如图9所示。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20. (14 分)
(1)①a+b ②Al4C3+12HCl=4AlCl3+3CH4↑
(2)②防止Mg、Al 被空气氧化 ②52 mol ③Al
(3)2Al+3AgO+2NaOH=2NaAlO2+3Ag+H2O
(2012·海南)13.(8分)
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 ;
(2)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O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①N2(g)+2O2(g)= N2O4 (1) △H1= -19.5kJ·mol-1
②N2H4 (1) + O2(g)= N2(g) + 2 H2O(g) △H2= -534.2kJ·mol-1
写出肼和N2O4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反应式为 。
【答案】:(1)5;(2)2NH3+NaClO=N2H4+NaCl+H2O;(3)2N2H4(l)+ N2O4(l)=3 N2(g)+ 4H2O(g) △H=-1048.9kJ/mol;(4)N2H4+ 4OH--4e- =4H2O +N2↑。
【解析】:(1)氮原子的L层是第二层,该层上的电子数为5;(2)根据题目给出的反应物和部分生成物,分析反应中的化合价变化,NH3转化为N2H4时化合价由-3升高到-2,故NaClO中的氯元素化合价只能下降到-1,可知产物中有NaCl,再结合元素守恒可知一定有水生成,故可表示为:2NH3+NaClO=N2H4+ NaCl +H2O;(3)分析题给方程式,可知由2×②-①得到要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故△H=2△H2-△H1,写出结果:2N2H4(l)+ N2O4(l)=3 N2(g)+ 4H2O(g) △H=-1048.9kJ /mol;(4)碱性电池中负极反应是还原反应,也就是还原剂失电子的反应,结合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条件,故写为:N2H4+ 4OH--4e- =4H2O +N2↑。
【考点定位】此题以氮元素为载体,综合考查了电子层排布、化学方程式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知识。
(2012·北京)26. (12分)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1。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反应A: 4HCl+O2 2Cl2+2H2O
(1)已知:i 反应A中, 4mol HCI被氧化,放出115.6kJ的热量。
ii
①H2O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③断开1 mol H—O 键与断开 1 mol H—Cl 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_________kJ,H2O中
H—O 键比HCl中H—Cl键(填“强”或“弱”)_______________。
(2)对于反应A,下图是4种投料比[n(HCl):n(O2),分别为1:1、2:1、4:1、6:1]下,反应温度对HCl平衡转化率影响的曲线。
①曲线b对应的投料比是______________.
②当曲线b、c、d对应的投料比达到相同的HCl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与投
料比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⑧投料比为2:1、温度为400℃时,平衡混合气中Cl2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4HCl(g)+O2(g) 2Cl2(g)+2H2O(g) △H= - 115.6 kJ/mol;32;强;(2)4:1;投料比越小时对应的温度越低;30.8%。
【解析】:(1)根据水分子的结构,其电子式为:;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HCl(g)+O2(g)2Cl2(g)+2H2O(g) △H= - 115.6 kJ/mol;中H—Cl键强;(2)根据反应方程式:4HCl+O22Cl2+2H2O,氧气的投料比越高,则HCl的转化率越高,故此曲线b对应的投料比为4:1;由于该反应正向放热,故温度越高,HCl的转化率越低,故投料比越小时温度越高;当投料比为2:1,温度为400℃时,HCl的转化率约为80%,此时为:
4HCl+O22Cl2+2H2O,
(2012·天津)7.(14分) )X、Y、Z、M、G五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
⑵ 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还原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⑶ Y、G的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作水消毒剂的有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⑷ X2M的燃烧热ΔH = -a kJ·mol-1 ,写出X2M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ZX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ZX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熔融状态下,Z的单质和FeG2能组成可充电电池(装置示意图如下),反应原理为:
2Z + FeG2 Fe + 2ZG
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电时,______________(写物质名称)电极接电源的负极;
该电池的电解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二周期第VIA族;(2)HClO4;H2S;(3)Cl2、O3、ClO2(任写两种,其他合理答案均可);(4)H2S (g)+3/2O2(g) =SO2(g)+H2O(l) △H= - a kJ·mol-1;(5)Na+[:H]-;NaH+H2O=NaOH+H2↑;(6)Fe2++2e-=Fe;钠;β-Al2O3。
【解析】:由于五种元素分属于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充电时,金属钠所在的一极接电源负极;电解质为:β-Al2O3。
【考点定位】此题以元素推断为基础,综合考查了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性质的比较、常见的水消毒剂、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子式书写和化学方程式书写、电化学知识。
(2011·山东)29.(16分)偏二甲肼与N2O4 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H3)2NNH2 (l)+2N2O4 (l)=2CO2 (g)+3N2(g)+4H2O(g) (Ⅰ)
(1)反应(Ⅰ)中氧化剂是_______.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2O4 (g)2NO2 (g) (Ⅱ)
(3)一定温度下,反应(Ⅱ)的焓变为ΔH。现将1 mol N2O4 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3s后NO2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0~3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4)=________mol·L-1·S-1。
(4)NO2可用氨水吸收生成NH4NO3 。25℃时,将amol NH4NO3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原因是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向该溶液滴加b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的水的电离平衡将______(填”正向”“不”或“逆向”)移动,所滴加氨水的浓度为__ _mol·L-1。(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取Kb=2X10-5 mol·L-1)
【答案】(1)N2O4 (2)放热 (3)ad 不变 0.1 (4)NH4++H2ONH3·H2O+H+逆向
解溶液显酸性,滴加氨水后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水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b=,而c(OH-)=10-7mol/L,则c(NH4+)=200c(NH3·H2O),故n(NH4+)=200n(NH3·H2O),根据电荷守恒,n(NH4+)=n(NO3-),则溶液中n(NH4+)+n(NH3·H2O)=a+,根据物料守恒,滴加氨水的浓度为(a+-a)mol÷bL=mol/L。
【考点定位】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的移动等。
图1
△
图8
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