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测试
八年级语文
2012.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1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水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并认真核对。
3.答客观题时必须用2B铅笔,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主观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水笔,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 23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桑zǐ( ▲ ) ②情sù( ▲ ) ③精zhàn( ▲ ) ④卷帙hào( ▲ )繁
2.下面句子中每句各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哀怨激昂的主题乐如泣如诉地轻轻敲打着观众的心痱。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莲漪。
②小镇历史悠久,民风古朴。贯穿古镇的一条石板路,婉如古镇的历史走廊,浓缩着古镇的苍桑变迁,沉淀着古镇的风物人情。
错别字 ▲ ▲ ▲ ▲
正确字 ▲ ▲ ▲ ▲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 ▲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塞下秋来风景异, ▲ 。 (范仲淹《渔家傲》)
③ ▲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④ ▲ ,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 ▲ 》)
⑤夕阳西下, ▲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君问归期未有期, ▲ 。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⑦江山代有才人出, ▲ 。 ( ▲ 《论诗》)
⑧ ▲ , ▲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4.下面这段外貌描写的是《水浒传》中的哪个人物?请写出与他相关一个故事名称。
(2分)
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托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跨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
人物: ▲ 故事: ▲
5.阅读下面文字,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博客精神”。(3分)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
▲ ; ▲ ; ▲ 。
第二部分 37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6-9题。(8分)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何陋之有(《陋室铭》)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印数十百千本(《活板》)
7.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哪一项?(2分)( ▲ )
A.腰白玉之环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手自笔录 D.戴朱缨宝饰之帽
8.作者现身说法,向马生传达了怎样的求学之道?(2分)
▲
9.结合全文说说文中写同舍生服饰华贵这一细节的作用。(2分)
▲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10题。(4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宋濂《王冕传》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①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
②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7分)
(1)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2)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茴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3)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4)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11.选文中众人哄笑和邻居孩子的笑声有什么不同?(2分)
▲
12.第(2)段中孔乙己极“恳切”而“高兴”地要教我写“茴”字,却遭到了我“不耐烦”的冷遇,这一冷一热的对比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
13.联系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上说说对“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的理解。(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6分)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pi ni,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
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莱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论述这一中心论点的?(4分)
▲
15.下面两则材料,如果让你选择作为证明论点的论据,你选哪一个,为什么?(2分)
①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
②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20题。(12分)
手艺的黄昏
①为了给厨房抽油烟机额外添加一块挡板,我在一个黄昏中想起了铁匠张。时隔五年,我重新走进了那条小街,找到铁匠张的铁匠铺。可是,从原先那个门里出来的却是位浓妆的女子——铁匠铺已改成了发廊。我向她打听铁匠张的消息,她告诉我,铁匠张不久前走了,就是在这个春天走的。
②我带着沉重的心情,从脂粉味很浓的小屋退了出来。铁匠张走了:消失在这个春天。我心里蓦地有些失落。
③十几年前,江南小街的春天烟雨迷蒙,青青的石板路边是依依的垂柳。寂静中的叮叮当当,是小铁匠铺传来的铁与铁的敲击声,悦耳、质感。我那时刚从学校毕业,就住在这里;铁匠张则一直在这里打铁,从满头黑发到两鬓苍苍。
④铁匠铺在小街一隅,门前挂着各式各样打成的铁器,被风吹着,晃来晃去,像腊月里风干的成鱼腊肉。暗黑的小屋里,弥漫着铁器淬火的青烟。铁匠张一阵阵咳嗽,风箱沉重地“呼吸着”,火——小屋的心脏,在“呼吸”中搏动。
⑤坚硬的铁、锐利的铁,在铁匠张的炉膛里软化成一块块红红的“豆腐”。烧热的铁块被钳子夹起,放到铁砧上,铁匠张像公牛遇上红布,肌肉绷紧着,迸发出全身的激情。手中的铁锤砸下去,铁匠张的身体随着铁锤的反弹,跃起,下落,跃起,下落。汗,炉火,风箱:红铁,青烟,黑脸;咳嗽,弹跳,抡圆的胳膊,构成小屋中的力之舞。从铁块到铁器,在铁匠张的手里一点点成型。最后淬火,浓烟中小屋腾起铁的特有的成腥味。
⑥那时,我爱看铁匠张打铁,觉得那是一种融入了铁匠张血液的、独有的激情和节奏。当他从小屋中走出,在阳光下仰着脸,就着一把巨大的紫砂壶咕噜咕噜往嘴里“灌溉”的时候,才能看清铁匠张的身体和表情——瘦小,一张比铁还黑的脸,荡漾着快乐。
⑦铁匠张终生未娶,他说铁是他的老婆。那时,小街上的居民,在听见叮当声有时会笑着说:“铁匠张又在打老婆啦!”
⑧现在铁匠张走了,我在春风里惆怅,这个春天成了铁匠张在城市里的最后一个春天,铁匠张的手艺消失在黄昏。
⑨我珍藏着一把铁匠张打的剪刀。虽没有流水线制作的光滑精致,但历经十几年仍锋利如初。剪刀表面有铁锤留下的浅浅的痕迹。这包含铁匠张的力与汗、技巧与情感、希望与梦想的剪刀-让人想见制作的每个细节都包藏着一个手艺人炽烈的热爱和简单的幸福。
▲
20.文中哪些词语能反映作者的心情?透过这些词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
第三部分 40分
21.作文。(40分)
眼睛是一扇窗,窗里窗外有无限的故事;眼睛是一面镜,往往能映照出心灵深处的风景。请以“你的眼睛”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