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6分
,
)
?
1.
下面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蜡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2.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的一项是(??)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虽然它经受着四周的嘲笑,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④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3.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在大江南北。②这场疫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范难度最大。③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④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吹响了抗击疫情的号角。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二、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3分
,
)
4.
(3分)
《朝花夕拾》中有的人在作者心里“超级大反转”,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人,加以说明。
阿长?
?
衍太太?
?
范爱农
三、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15分
,
)
5.(8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_______________,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cuàn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_______________,蟋蟀们在这里_______________。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
qiào
喷出一阵烟雾。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菜畦(???)
??桑葚(????)
?cuàn(???)向
?后
qiào(???)
(2)选择词语填入文段中的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A.低唱????????长吟????????弹琴
B.弹琴????????低唱????????长吟
C.长吟????????低唱????????弹琴
D.低唱????????弹琴????????长吟
(3)文段描写百草园景色,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请把文段中画线的语句改成反问句(可以增删个别字词)。
?
6.(7分)
综合性学习
??我校开展“卫生同创,我爱我校”活动,旨在打造良好学习风气、生活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社会文明和谐的校园,提升学校的卫生环境质量和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
(1)我校开展宣传标语征集活动,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
(2)学校结合本次活动,要求准备开展一次校外实践体验活动,请你出3条活动建议。
(3)学校围绕“卫生同创,我爱我校”主题,
准备举行“文明?健康?阳光”
主题活动启动会,你作为主持人,请写一段作为开场白。(70字左右)
四、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29分
,
)
7.(13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犁新雨破春耕
梁永刚
①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蓄势待发的旷野到处充满着新生的喜悦和希望;地气升腾,虫啾鸟舞,一年一度的春耕拉开了序幕。
②爷爷是种庄稼的老把式,深谙春耕春种之道。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下过一场透雨,爷爷便将休眠了一冬的曲辕木犁和耙拿到院子当中,仔细地擦拭着厚厚的一层灰尘,专注地敲打着犁铧和耙齿上的泥土,声音不大却清脆悦耳,仿佛要将歇了一冬的农具唤醒。拾掇完农具,爷爷又将耕牛牵出来,到离家不远的坑塘里饮水。憋闷了一冬的耕牛咕咚咕咚喝饱了,枯槁的牛毛在春风的轻抚下油光光、闪亮亮的,立马活泛了许多。同那些苏醒的农具一样,它也在等待爷爷的召唤,随时准备好去春耕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③爷爷犁地的时候,我总是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凑热闹。一改平日的大大咧咧,此时的爷爷神情凝重、一脸虔诚,一手扶着犁拐,一手牵着缰绳。听着行进的指令声,耕牛迈开四蹄铆足力气往前走,锃亮的犁铧经过之处,翻开的泥土像一层层黝黑的波浪,发出亮闪闪的光芒。在空旷寂寥的原野上,爷爷“哒哒咧咧”的口令声潮水一样弥漫开来,给人一种粗犷豪迈、荡气回肠的沧桑感,仿佛这一声声呐喊过后,郁积于胸中许久的苦闷便一点儿一点儿地释放出来。
④有时候,爷爷手中也会握着鞭子,但这鞭子更像是个虚设的道具,从南到北一趟趟走下来,很少实实在在地落在牛的身上,只是在它略觉疲惫意欲偷懒之时,才高高扬起再轻轻放下,虚张声势地吓唬吓唬而已。牛毕竟是牲口,时不时会有把犁拉偏的时候,故而爷爷嘴里的“哒哒咧咧”声几乎没有间断过。我不明白这口令的意思,就趁爷爷在地头吸烟的间隙问他。爷爷笑了:“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老祖宗把野牛驯服役使了几千年,要是牛听不懂‘哒哒咧咧’咋干活哩!”原来,从牛落地生下来开始,主人就得训练它“哒哒咧咧”的口令——“哒哒”就是让牛往外拐,“咧咧”就是朝里拐。
⑤犁地不平,难保墒情。犁完地,平了山沟,还要及时用铁齿的耙子耙上一遍,目的是耙碎大块的土坷垃,让土地更加平整。
⑥开始耙地了。煦暖的阳光照在田野上,爷爷吆喝着牛,把耙横在地头最佳的位置。随着手里的鞭子一声脆响,老牛奋蹄向前冲去,爷爷也一个箭步跨上耙架,一手紧拽缰绳,一手挥舞鞭子,行进在犁铧翻过的松软泥土中。此时此刻,站在耙架上的爷爷和平日判若两人,临风而立、雄壮威武,恣意地驰骋在属于他的这一方田地上。很快,那些埋藏于泥土中的枯草、腐叶得以重见天日,一丝丝、一缕缕、一团团地纠缠于耙齿之间,羁绊着拉耙的节奏。
⑦一块地耙完了,爷爷蹲坐在地头,点上一袋旱烟,有滋有味地吞吐起来,排遣着耕作后的一身疲倦。他曾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庄稼活儿使不得一点儿假劲,更偷不得一点儿懒。田间管理如绣花,功夫越细越到家。多耙一遍,地里的土坷垃就会少一些,将来庄稼出苗就齐整,收成也就自然好。”望着长长的地垄,爷爷目光如炬,语气坚定。
(1)在春耕拉开序幕之前,爷爷为春耕做了哪些准备?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听着行进的指令声,耕牛迈开四蹄铆足力气往前走,锃亮的犁铧经过之处,翻开的泥土像一层层黝黑的波浪,发出亮闪闪的光芒。
(3)第③段和第⑥段分别写了爷爷犁地和耙地的过程,却都用简洁的文字写到了原野的风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宋代释智愚的《颂古》诗云:烟暖土膏民气动,一犁新雨破春耕。本文为什么以“一犁新雨破春耕”作为题目,请简要说明。
?
8.(16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爱的味道
①小区一楼住着一对夫妇,生活极有规律。晨起锻炼身体,晚上去广场散步,生活简单随意。因为房屋临街,夫妻俩喜欢敞开房门,坐在那里看书、品茶,或是悠闲地看着过往行人。
②每当屋子里飘出美食的味道,就能猜出他们的儿子回来了。那家男孩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平时极少回来。儿子回来时,也是夫妻最忙碌的时候,每天往返于菜市场和家之间,仿佛要把世间美味全部做给儿子吃。
③小小的房子里,总是传出香喷喷的味道。有时路过门前,我会开玩笑地说:“今天是炖鱼吧,离好远就能闻得到呢。”女主人笑着说:“是呢,尝尝吧,味道很鲜美。”几天后,儿子走了,没有了香喷喷的味道,房间又恢复平静,夫妻又开始简单随意的生活。
④爱是有味道的,虽然美味佳肴在哪里都能吃得到,但是出自父母手里,却是别有一番风味。
⑤有位朋友不喜欢吸烟,但每次回到乡下,闻着那熟悉的廉价烟叶的味道,就会想起他的父亲。
⑥那时家庭生活贫穷,为了供他读书,家里的经济一直捉襟见肘。他每次回家取生活费,父亲都会犯愁,但却从不让他分心。昏暗的灯光下,父亲吸着长长的烟袋锅,伴随着袅袅青烟,有轻轻的叹息声。
⑦“爸,别抽烟了,对身体不好,家里实在没钱,我就不读书了。”父亲笑着说:“吸烟是为了给你驱蚊子,你不要有顾虑,好好学习才是正事。生活嘛,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父亲轻描淡写,他早已泪湿枕边。
⑧朋友说,艰难岁月里,父亲努力地支撑着家,面对困难父亲从不说苦。古人解忧,唯有杜康,父亲解忧,却只能吸烟。父亲的身上充斥着浓浓的烟味,隔了好远都能闻到,那时心里极不喜欢,当父亲离开人世,才惊觉内心深处是如此留恋一种味道。
⑨有一次坐长途火车出行,坐我对面的是一对老夫妇,他们很紧张地抱着一个塑料袋不松手,奇怪的举动引起乘警注意,便要求他们把袋子打开,老夫妻摇头不肯。乘警越发觉得可疑,强行打开塑料袋,一股浓浓的酸味弥漫开来,袋里竟然装着几棵酸白菜。原来他们是去看在外地工作的儿子,而儿子在家时最喜欢吃酸白菜,因为怕酸味淡了,老夫妻包裹了好多层。
⑩那次旅游的沿途风景早已忘记,而行程千里抱着酸白菜的老夫妻,却停留在记忆里。酸酸的是爱的味道。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品味,总能发觉爱的味道,那味道弥漫在岁月里,足以温暖苍凉的人生。
(1)本文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
(2)第④段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第②段画横线句的表达效果。
(4)第⑦段中作者将父亲语言的平淡与儿子的泪流满面形成强烈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文章最后写道:“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品味,总能发觉爱的味道,那味道弥漫在岁月里,足以温暖苍凉的人生。”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并不缺少爱,只要我们用心品味,就一定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你对身边爱的发觉与品味。
五、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2分
,
)
?
9.(12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二)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①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B.学而不思则罔/乃放老马而随之
C.择其善者而从之/蚁冬居山之阳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至其所不知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语段(一)的几则《论语》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其中最具辩证思维的是哪一句?
(4)语段(一)(二)都提到了虚心学习的话题,请结合语段,谈一谈语段(二)中管仲和隰朋分别向哪些“老师”学到了什么。
六、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
)
10.(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②化用典故: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1)诗中提到的与“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有关的风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诗文写作的时间。
B.“遥怜故园菊”中的“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百般怜惜。
C.结句“应傍战场开”用的是抒情性的语言,寓意深长,耐人咀嚼,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D.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七、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0分
,
)
11.
按要求作文。
题目:_______________,让我难以忘怀
要求:①将题目补写完整,然后作文,如:学校、老师、朋友、感觉、学业、理想等。
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1.B
2.D
3.B
4.
示例:①阿长。起初作者不喜欢她,因为她切切察察,告孩子的状,晚上睡觉喜欢“霸占”地方……是一个行为粗俗、没有文化的人。但就是阿长给作者买来心心念念的《山海经》,在此之后作者对她充满敬重之情。
②衍太太。起初作者喜欢她,她没有那么多规矩,无论闹出什么乱子,决不会告诉孩子的父母。但后来作者明白她是一个表面对孩子好,暗中心术不正、推卸责任、令人憎恶的人。
③范爱农。起初作者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的人。后来在故乡相遇,作者与范爱农消除了隔阂,经过相处,成为了朋友,认清了他是一个爱憎分明、为人正直的人。
5.
qí,shèn,窜,窍
C
(3)排比,拟人
(4)示例: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难道没有无限趣味吗?
6.
(1)一:文明校园是我家,和谐创建靠大家。二:为校园添一片新绿,让生活多一份文明。三:从我做起,爱护环境,文明出行,讲究卫生,拥政爱民,自觉行动。
(2)例:①向市民宣传打扫卫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发放保护环境倡议书。②自带劳动工具,清扫各街道垃圾。③慰问环卫工人,帮忙打扫卫生。
(3)合乎题意即可
7.
(1)拿犁耙、擦拭犁耙并敲打犁耙上的泥土;牵耕牛到坑塘里饮水。
(2)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犁铧翻开的泥土比作黝黑的波浪,还会发出亮闪闪的光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犁铧给予泥土的无限生命力,表现了春耕蕴含着新生的喜悦和希望的特点。
(3)这两处对原野风景的描写,虽寥寥数笔,却交代了爷爷耕作的环境,渲染了春耕的喜悦气氛,烘托了爷爷犁地和耙地时的美好心情,对一年的收成充满了无限期望。
(4)本文引用诗句作为文题,鲜明、醒目,为文章锦上添花,充满了无限诗意;既切合本文描写的春耕的内容,交代了春耕开始的特殊时间是在新雨之后,又有助于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让人产生对于春耕的丰富联想。
8.
(1)①平时生活随意的邻居夫妇用心炖鱼招待极少回家的儿子。②家境贫寒,但朋友的父亲仍然笑对困苦,支持儿子读书。③老夫妇怀抱酸白菜行程千里送给在外地工作的儿子。
(2)承上启下,呼应文题,点明中心,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真挚的爱。
(3)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邻居夫妇用最大能力想尽办法给儿子做吃的,让儿子吃得满意,吃得开心,以此表达对儿子的浓浓的爱意。
(4)既突出父亲深沉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及决心报答父亲的强烈愿望。
(5)在生活中,我考试失利时,父母总是安慰我,让我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辛苦学习时,父母总是悄悄送来一杯热茶……这些无不浸透着父母对我的深深爱意,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温暖和阳光。
9.
(1)D
(2)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或: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共同点:都是有关治学(学习)的。
语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管仲从老马那里找到了回去的道路,隰朋根据蚁穴找到了水源。(或:管仲向老马学习,知道了回去的路,隰朋向蚂蚁学习找到了水。)
10.
登高,饮酒,赏菊
C
11.略。试卷第2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