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1956-2012)汇编 考点17 大气环境保护(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地理真题(1956-2012)汇编 考点17 大气环境保护(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7-09 09:5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17 大气环境保护
1.(2012年高考真题上海卷,26-29)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18分)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 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
采样点 采样点环境状况 PM2.5 ( g/m3)
甲 学校。东、北、西约1000米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40
乙 老城改建区。南面、西南面约1000米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60
丙 步行街。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70
丁 居民区。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米有一热电厂。 170
戊 煤化工区。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340
⑴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4分)
⑵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
⑶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分)
⑷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4分)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卷(新课程))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1并回答1—4题。
图1
1.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4.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河南卷(旧课程))图6是2001年3月6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图。读图6回答27—30题(不定项选择题)。
图6
5.各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相比较(  )
A.太原优于天津,天津优于兰州
B.重庆优于郑州,郑州优于上海
C.哈尔滨优于昆明,昆明优于珠海
D.昆明优于重庆,重庆优于兰州
6.按“城市—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排列,与图示情况相符的有(  )
A.上海—可吸入颗粒物—燃煤取暖
B.太原—可吸入颗料物—扬尘及燃煤取暖
C.珠海—可吸入颗粒物—沙尘暴
D.重庆—SO2—燃煤
7.冬季兰州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原因有(  )
A.地处黄河谷地,污染物不易扩散
B.工业废气及居民取暖的烟尘数量较大
C.偏北风从西伯利亚带来大量工业废气
D.长时期受低压系统控制,污染物难以扩散
8.减轻西北及华北冬季大气污染的可行措施有(  )
A.变分户燃煤取暖为集中供热
B.该季节停止各类建筑施工
C.将石油化工企业迁至南方
D.大力植树种草,减少裸地面积
9.(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吉林、江苏、浙江卷(旧课程))图3是某年欧洲降水pH等值线图,读图回答:
图3
(1)下述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把选定国家的代码填在空格中):
     、     。
A.西班牙 B.瑞典 C.德国 D.冰岛 E.意大利
(2)产生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是: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对于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10.(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3)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1998年6月)”,解答:
(1)经济特区中,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 ;直辖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是 。
(2)北方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 ,其首要污染物产生的人为原因是 ;南方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 ,其首要污染物产生的人为原因是 。
(3)与其他直辖市相比,表中数据表明上海空气质量良好,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可采取的相应措施有: (填入1个以上正确选项的字母,多填、错填均不得分)
11.(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酸雨是日益严重的世界环境问题之一,形成酸雨的主要空气污染物是:
A.臭氧 B.二氧化碳
C.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D.一氧化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