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17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17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9 21:0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末期,越国有一个名叫西施的女子,面若桃花,相貌过人。传说,她在河边浣纱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沉鱼”流传开来。为帮助越王勾践实现复国大计,她忍辱负重嫁给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最终复国。西施生活在怎样的时代?春秋争霸是怎么回事?
西施
1.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
3.识记诸侯争霸的人物,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预习目标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前770年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前476年
前475年
前221年
春秋
战国
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如果给你一块试验田,让你耕种,你会选用上面的哪种农具?为什么?
石器
骨耜
青铜农具
铁制农具
所属时代
生产工具
制作材料
主要优、缺点
石器时代
石刀、石斧、石耜、木耒、骨耜、蚌镰
石、木、骨
取材容易、不坚固
青铜器时代
青铜生产江具很少见
青铜
成形优于石器、轻巧锋利、硬度大、自然界蕴藏量少
铁器时代
铁耙、铁镰、铁锸、铁锄、铁犁铧

自然界蕴藏量大、
开采方便、质地坚硬、易氧化生锈
人类生产工具变化比较表
《吕氏春秋》记载:“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一个孩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
为什么小孩能拉动牛,而大力士却不行?
我国在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牛耕?什么时候牛耕进一步推广?
说一说:铁器牛耕应用于农业生产有何作用?
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
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脉络梳理
材料一
据《春秋》记载,在242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
材料二
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春秋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二、王室衰微
下列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周天子地位的变化:
西周时: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东周)春秋时: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1.
背景:
2.
经过:
3.
结果: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自身利益相互展开争斗;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打着“尊王攘夷”旗号进行征战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不断兼并和扩张;民族融合
三、诸侯争霸
齐桓公
越王勾践
吴王阖闾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春秋霸主
三、诸侯争霸
春秋首霸——齐桓公
齐桓公
成就霸业的主要原因?
1、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经济)
2、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政治)
3、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军事)
4、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外交)
齐桓公
积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消极影响: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春秋争霸的实质和历史影响
实质: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