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7 生物和土壤
1.(2009年高考浙江卷)读图1,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
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
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
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
2.适宜多数植物生长的理想的土壤空气和水分比例变幅在
A.①—②之间 B.①—④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3.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主要依据土壤
A.温度 B.孔隙 C.肥力 D.空气
4.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
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秆,加速有机质分解
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
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
D.江南丘陵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5.(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34)图7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条曲线,____________曲线表示蒸发量。
(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___________(填写字母)地带;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_________(填写字母)地带。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_层、腐殖质层、________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4)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对应的地带性植被、土壤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5)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_。
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
阅读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扼要说明桉树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
7.(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近年来,市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家庭绿化日益普及。 晚上在密闭的居室内放置大型绿色植物,可能影响人体健康。主要原因是其( )
A.光合作用吸收O 2 ,放出CO2
B.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
C.呼吸作用吸收O2,放出CO2
D.呼吸作用吸收CO2,放出O2
8.(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要使秋末开花的菊花推迟开花,可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
A.降低温度 B.延长光照时间
C.缩短光照时间 D.减少施肥
9.(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适时补充镁元素可使绿色观叶植物正常生长,因为( )
A.镁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 B.镁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C.镁能促进植物吸水 D.镁是合成核酸的原料
10.(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广西、河南卷(旧课程),40-42)在原产地以外定居、生长、繁育的生物种被称为“外来种”或“侵入种”。近年来,人们对物种入侵的后果及对策格外关注。请回答40~42题。
⑴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引进的大米草、水葫芦等外来种急剧生长,甚至取代了当地的优势物种,这一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请依据生态学原理回答:
①外来种在侵入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外来种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我国温带水域,水葫芦生长旺盛,既可消耗水体中多余的养分,又可作为饲料和绿肥,发挥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然而,把它们引种到亚热带水域却因生长过于旺盛而引发了生态灾难。请简要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地理原因。
⑶①我国科学家针对大米草泛滥的情况,研制出从大米草中提取新型活性多糖的技术。该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一旦投产,将形成一个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新型产业。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②运用因果关系原理,说明对待物种引进的正确态度。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江苏、河南卷(旧课程))图1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 ℃。回答1~3题。
图1
11.植物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温变化较稳定的前提下,图2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
图2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12.该树生长地点可能在( )
A.30°S,118°E B. 23.5°N,130°E
C.44°S,173°E D.30°N,118°E
13.该树生长地区所属自然带可能为( )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 D.温带草原带
14.(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41)在城市绿化布局上,上海提出了“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计划,它是指市民走出家门口500米就有一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 和 ,并且使大气中 含量基本保持稳定。
15.(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43)上海园林部门重点实施了“大树引进”计划。在大树移栽中,技术人员通过适当剪枝等方法以减少叶面 的蒸腾;在土壤中添加介质土,增加土壤通气度,有利于大树根部的 作用。
16.(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旧课程))热带雨林中保存生物化学物质的最重要载体是( )
A.土壤 B.风化壳 C.水体 D.植物
17.(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卷(旧课程),33)对分布在甲、乙、丙三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如表2:
表2:某种哺乳动物的身体量度(单位:mm)
地 区长 度 甲地区 乙地区 丙地区
体长 395 460 540
耳长 125 108 90
尾长 115 90 80
如果上述测量数据来自于安徽的黄山、吉林的长白山、广西的桂林,则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推测:
(1)丙地区为___________
(2)对该种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为___________
(3)该动物具有与外界环境相似的体色,虽然可以有效地逃避猛禽的捕食,但难于躲避嗅觉灵敏的猛兽的袭击。这种现象反映了_______
18.(1992年高考地理试题)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有
A.海蜇 B.海藻 C.珊瑚 D.鱼 [ ]
19.(1989年高考地理试题)读下面食物网示意图并填空(3分)
(1)从图中五项内容在食物网中所处的地位来说,植物是 ,牛是 ,蝗虫是 ,青蛙是 ,人是 。(1分)
(2)在这个食物网的三条食物链中,左边的一条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解决的有效措施是:。(2分)
20.(1988年高考地理试题)填图分析题:(3分)
(1)秘鲁近海有鹰、甲壳类、藻类、 鱼、海鸟等动物,请把它们的名称分别填入上图空格内,组成一个食物链。(1分)
(2) 鱼是秘鲁加工出口鱼粉的重要原料,海鸟粪是秘鲁重要的磷肥资源。请分析说明:秘鲁限制捕捞 鱼,这对保证磷肥资源有何意义?(2分)
21.(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珠江三角洲蔗基鱼塘的生产过程中,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说,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
22.(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照每张图象下的具体要求回答:(4分)
本题共四小题,每小题1分。
图中的作物叫 ,它是非洲 (国家)的著名物产。
这种动物的名称叫 ,它分布在 。
这是位于我国 市的著名古迹,它名叫 。
上图是 化石,它出现于 代的地层中。
23.(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根据下面食物链示意图思考,如果任意捕杀狐,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分)
24.(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反应干旱环境的指示植物有:
A.马尾松 B.骆驼刺
C.芦苇 D.冷杉
25.(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我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扩区是:
A.吉林省长白山 B.云南省西双版纳
C.湖北省神农架 D.青海省鸟岛
26.(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属于古生代地层的化石有:
A.大羽羊齿化石 B.海绵化石
C.被子植物化石 D.始祖鸟化石
27.(1986年高考地理试题)下列四种植物中,指示酸性土壤环境的是:
A.铁芒箕 B.碱蓬
C.骆驼刺 D.芦苇
28.(1986年高考地理试题)生物群落和它们的无机环境之间进行连续的 和 交换。
29.(1985年高考地理试题)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①水;②鱼类;③水生植物;④微生物。
30.(1984年高考地理试题)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什么?我国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在什么地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