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1956-2012)汇编 考点3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地理真题(1956-2012)汇编 考点3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7-09 09:5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3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3~4题。
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
≥60 700 800
45~59 1600 5000
25~44 2000 30000
15~24 2400 27500
0~14 640 5000
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2.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图3
3.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4.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图2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回答3-5题
图2
5.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6.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95-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A.棉花 B.甜菜 C.橡胶 D.青稞
7.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打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8.(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卷,33)(28分)根据材料和图1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⑴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15分)
⑵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13分)
9.(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43)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9分)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者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A.唐山人口比重逐渐减小
B.北京人口吸引力增大
C.北京和天津人口比重差距扩大
D.天津和潍坊两市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2008年高考海南卷)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6~7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1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1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图10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23~24题。
13.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14.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A.山西 B.江苏 C.新疆 D.黑龙江
15.(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35-37)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15分)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⑴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人量最大的是 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 地区。在四大地区中,1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 地区与 地区。
⑵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 地区与 地区向 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⑶图2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16.(2007年高考山东卷文综)图4是我国第五此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 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27~28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
17.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18.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19.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是( )
A.美国、德国 B.南非、埃及
C.日本、澳大利亚 D.加拿大、新西兰
20.(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新课程+旧课程),41)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7并分析:
⑴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将一个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⑵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21.(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国家中,基本上是近几百年来由移民建立起来的是( )
A.美国 B.新西兰 C.新加坡 D.科威特
22.(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近年美国的人口从东北部向南部、中西部迁移
B.目前中国人口主要是从内地、边疆迁往沿海
C.较长时期内俄罗斯人口自西部向东部迁移
D.近年巴西人口从沿海向中西部迁移
23.(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近几十年来,国际人口迁移中大量增加的外籍劳工,主要流入区是 和 。
24.(1988年高考地理试题)试填写下表:(6分)
答案:试填写下表:(6分)
表中共有6个空格,填对1个空格得1分。
25.(1986年高考地理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之一是:
A.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
B.人口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C.北美和大洋洲是人口大量迁出的地区。
D.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 ]
26.(1984年高考地理试题)简要说明美国近年来人口移动的方向及其原因。(4分)
1978年以来部分人口迁移方向
2008年以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迁移方向
图11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比重(%)
北京
天津
唐山
廊坊
10
20
30
40
2000年
1990年
1982年
图5
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