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1956-2012)汇编 考点34 城市的空间结构(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地理真题(1956-2012)汇编 考点34 城市的空间结构(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7-09 09:5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34 城市的空间结构
1.(2012高考真题广东卷)图3是某城市高铁站影响范围(半径2.5km)内,以车站为中心的不同圈层(以0.5km等间距划分)中三类企业数量的统计。由此可判断
图3
A.直接相关企业数量占该类企业总数比重,在距离车站0.5~1.0km圈层中最小
B.关联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以 1.0~1.5km 圈层中最少
C.派生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由内圈到外圈先增后减
D.各圈层中三类企业的数量之和,由内圈向外圈依次减少
(2012高考真题海南卷)图4a是2005年某城市新区规划图。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010年对原规划进行了修编(图4b)。该城市盛行西北风。据此完成11~13题。
图4
2. 按主导职能,该新区规划为
A. 居住区 B. 文化区 C. 政务区 D. 工业区
3. 在图4b中的M处适宜修建
A. 自来水厂 B. 垃圾焚烧厂 C. 污水处理厂 D. 热电厂
4. 据图文资料推测,该新区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 交通拥堵 B. 环境破坏严重 C. 公共服务配套不足 D. 工业用地不足
(2012高考真题江苏卷)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 图6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读图回答11~12题。
图6
5.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
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
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
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
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6.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
A.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 C.住宅区 D.文化教育区
(2012年高考真题天津卷)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度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图3),回答4~5题。
7. 对该城市功能区的评价,正确的是
A. 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 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 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 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8. 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3中的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图10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回答答19~20题。
图10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图9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17~18题。
图9
3.与图9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A. B.
C. D.
4.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A.土地形状不规整 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图1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读图1回答1-2题。
图1
5.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 C.道路用地 D.绿地用地
6.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A.改善居住条件 B.发展高技术工业
C.改善交通建设 D.美化城市环境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党居住问题。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5~6题。
7.该国公共住房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8.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2011年高考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3题。
9.图l是2010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
A.空间形态、道路格局 B.耗能状况、商业区分布
C.空间结构、经济水平 D.人口密度、功能区分布
为了引起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一小时。
10.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 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天津海河三岔口周边地区历史上曾是小型的商品集散地,现在这里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型的商品集散地。
11.这种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当前天津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扩大了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 B.提高了商品制造业的比重
C.奠定了中心商务区形成的基础 D.调整了商业区的空间布局
1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图13表示上海市2004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13.图7所示人口增长状况的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14.伴随图7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 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海南卷)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图4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11~13题。
15.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A.工业 B.行政中心
C.海洋运输和贸易 D.居民人口密度
16.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A.0~8km B.9~16km C.17~24km D.25~35 km
17.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
A.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C.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
D.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职能、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18.不同的城市职能具有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巴西利亚有多个钢铁工业区 ②纽约金融区规模大
③三亚旅游风景区占地比重大 ④上海有众多商业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大连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沿海城市,哈大铁路线的终点。其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
A.从中心城区向外均匀扩展 B.沿铁路线狭长分布
C.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D.沿海岸线绵延分布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图8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l3~l4题。
20.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 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21.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2009年高考重庆卷)图4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22.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23.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 C.幼儿园、医院 D.医院、停车场
读图3,完成6—7题。
24.(2009年高考浙江卷)甲城有意引进一家造纸企业,正确的选项是
A.布局在甲城的工业区内
B.布局在甲乙两城行政边界处
C.布局在甲城盛行风下风向的西南郊
D.不宜引进该企业
25.(2009年高考浙江卷)乙城的最佳住宅区和CBD应分别布局在
A.①处和⑤处
B.①处和③处
C.②处和⑤处
D.③处和④处
右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26.(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27.(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 ④美术馆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图5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25-26题。
28.(2009年高考安徽卷) 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29.(2009年高考安徽卷) 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30.(2009年高考江苏卷,28)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图15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 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主要原因是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4分)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 ,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3分)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 ,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琚是 (4分)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
31.(2008年高考北京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作用方式分别为
A.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     B.零售店、电影院、石房、办公室
C.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    D.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零售店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图8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32.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
33.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2007年高考江苏卷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回答17~18题。
34.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35.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 B.奶牛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高新技术开发区
(2007年高考北京卷文综)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读图3,完成第8题。
图3某城市一日不同功能区停车率变化图
36.图中表示住宅区的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37.(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在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  )
A.成片住宅区
B.中心商业区
C.大型绿地区
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38.(2007年高考广东卷地理)对大城市功能区中CBD(中心商务区)描述正确的是
A.应布置在居住区中心,靠近工业区 B.应布置在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带
C.应布置在城市中心,靠近居住区 D.区内金融、邮电等服务机构集中
39.(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仓储超市是一种以批发为主的大型超市,其选址的主要依据是( )(双项选择题)
A.位于城市中心 B.环境优美
C.交通便利 D.地租较低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卷(新课程))图6为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前的地域结构略图,该市工业以茶叶、食品加工为主,辖区内有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距市中心直线距离40多千米)。读图回答9~10题。
40.为增强该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规划中应优先扩大
A.绿化用地 B.工业用地
C.交通用地 D. 商业用地41.从完善该城市主要功能出发,需合理布置功能区。新建住宅区应选在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新课程))图2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7—9题。
42.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43.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
A.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B. 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
C.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D. 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
44.对该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
A. 钢铁厂 B. 印染厂 C. 化肥厂 D. 服装厂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Ⅳ(新课程))图1是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读图1回答1—3题。
45.如果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南风 D.西南风
46.如果要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理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7.适宜在P点布局的是( )
A.钢铁厂 B.造纸厂 C.印染厂 D.自来水厂
48.(1985年高考地理试题)读图并回答以下问题:(10分)
(1)工厂、火车、汽车等向大气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
① ;② 。(1分)
(2)城镇河流污染物的来源有:① ;② 。(1分)
(3)与现状图比较,规划图中的①至⑦各点,铁路、公路及绿化带的布局,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8分)

49.(1984年高考地理试题)下图是一个市镇的平面略图。该市镇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东南风。请从该市镇建设的合理布局考虑,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在图上(1)、(2)、(3)的哪一个位置上建自来水厂较合适?为什么?
(2)在图上(4)、(5)、(6)的哪一个位置上建化工厂较合适?为什么?
(3)图上(7)、(8)的哪一个位置上建卫生防护绿化带较好?为什么?
(4)在图上(9)、(10)的哪一处建疗养院较好?为什么?
(5)在图上(11)、(12)的哪一处建立地区中心气象站较好?为什么?
图7某城市人口增长状况分布图
人口增长(%)
>50
0—50
-20—0
<-20
年份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0
0.6
0.8
1.2
夜间人口
1.4
白天人口
与1970年人口密度的比值


中心商务区
距离


楼高
城郊过渡带
图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