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1956-2012)汇编 考点36 城市区位(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地理真题(1956-2012)汇编 考点36 城市区位(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7-09 09:5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36 城市区位
(2012高考真题全国大纲版)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3,完成8~9题。
图3
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1.(上海市普通高校2010届高三春季招生综合能力测试,30-34)(本题共13分)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认为人类文明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历时数千年,第二次浪潮历时几百年,第三次浪潮可能只要几十年。
材料一:四大文明古国地理位置示意图
①尼罗河流域 ②两河流域 ③印度河—恒河流域 ④黄河—长江流域
⑴根据上图归纳四大文明古国所处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
⑵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会出现在上述地区?
材料二:1750年,欧洲总人口大约有1.4亿,占世界人口的比例19.2%,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65.8%。到1850年,欧洲人口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2.66亿,占世界人口的比例22.7%,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63.9%。到1900年,欧洲人口达到4.01亿,占世界人口的比例24.9%,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58.3%。
⑶用柱状图表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人口变化。
⑷结合图表指出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趋势,并说明造成欧洲人口变化的原因。
圣火于2008年5月4日开始在图内113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奥运火炬传递到经济特区深圳、汕头、厦门。这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1)指出上述城市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说明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2分)
3.(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 [城乡规划]图18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 。(2分)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 。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2分)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 。 (3分)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3分)。
4.(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下列各组城市的排序,依次作为宗教圣地、矿产地和政治中心兴起的一组是( )
A.拉萨、攀枝花、华盛顿
B.耶路撒冷、阿伯丁、十堰
C.伊斯兰堡、大庆、巴西利亚
D.麦加、宝鸡、堪培拉
5.(1989年高考地理试题)在以下首都中,目前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尚未分开的是:
A.华盛顿 B.巴西利亚
C.东京 D.伊斯兰堡
6.(1988年高考地理试题)目前,我国特大城市最多的省是:
A.台湾 B.四川
C.辽宁 D.山东


人口密度/人/km2
100
20
300
500
800
亚 洲
欧 洲






欧洲
亚洲
占世界人口比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