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1956-2012)汇编 考点53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地理真题(1956-2012)汇编 考点53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7-09 09:5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53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2012高考真题海南卷)(10分)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图10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
图10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图示区域地形和气候条件对该区域苗族男子着装习惯的影响。
图19 图20
材料二 图2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统计图。
图21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4分)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 。(2分)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 。(2分)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
对新疆的影响: ▲ 。
对江苏的影晌: ▲ 。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 。(3分)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回答3~4题。
2.(2009年高考福建卷) 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I B、Ⅱ C、Ⅲ D、Ⅳ
3.(2009年高考福建卷) 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28)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气候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
有利影响: ; 不利影响: 。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3分)
5.(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34分)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图9),回答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        ;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        。(4分)
(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     业、     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     、     等新能源。(8分)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6分)
(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譓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 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请归纳:
       、       、       、       。(8分)
(5)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4分)
(6)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6.(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34)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21分)
资料一:见图19
图20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图
资料三:见图21
图21 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图 (2000年)
资料四:见表2
表2 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东部地区 93.86 87.69 87.77 87.83
中部地区 3.87 9.25 9.38 9.17
西部地区 2.27 3.06 2.85 3.00
(1)图20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6分)
A、自然条件优越 B、市场潜力大 C、矿产资源丰富 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足部成熟 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2)图21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表2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4分)
(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8分)
(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3分)
7.(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32)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3分)
资料一:见图14
资料二:见图15
资料三:见图16
(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图15,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_________。(2分)
(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2分)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与东部地区比,城市裙带动能力弱
C.劳动力丰富 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E“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
(3)下列条件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3分)
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B.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C.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D.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4分)
(5)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2分)
8.(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 (新课程)) 决定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植被和气侯 B.气候和地貌 C.地貌和水文 D.土壤和植物
9.(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四川卷(新课程),39)在人类社会近现代发展史上,出现过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一艘海轮于2006年1月5日上午8时(当地区时)从B国港口城市②起航,经过28天13小时到达A国港口城市①,到达时当地区时为: 月 日 时。该海轮起航时,阳光洒满海面,海轮的影子朝向________方向。

(2)为节省燃料,海轮一路上尽可能顺洋流沿最短航线航行,在B国沿海航行时助航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___。假定海轮旗帜的飘向只受盛行风向影响,则整个航程中旗帜飘向的变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图10中阴影区所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10.(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新课程),36)读图11、图12,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北海与南海的海水性质差异、资源优势与存在的环境问题。
(2)分析南海沿岸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
(3)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指出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盛产天然橡胶的自然因素。
(4)1980年前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力成本相差不大。2002年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710、3540、2000美元,该指标差距加大,同时劳动力成本差距也增大。
结合图13,说明马来西亚天然橡胶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5)比利时、荷兰、挪威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口天然橡胶,请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6)简述北海沿岸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11.(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21-25)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大河的地理示意图,读图回答。

⑴甲图所示的是_________河;乙图所示的是_________河。
⑵干流右岸易受河水侵蚀的是_________图所示河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图所示河流径流量相对较小,因为该河大部分流经_________气候区。流域内水资源供不应求,甚至引发纷争,其原因除径流量相对较小外,还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另一图所示河流径流量大,径流季节变化_________,因为该河大部分流经_________气候区。这里淡水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人口_________,很少被利用。
⑷甲图中A处水利工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工程带来了一系列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问题。而乙图所示河流流域则由于___________,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⑸目前这两条大河流经的国家共同面临的社会发展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
A.劳动力不足 B.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
C.城乡差异悬殊 D.教育、就业压力大
12.(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属于我国沪宁杭地区和德国鲁尔区共同区域优势的是 (  )(不定项选择题)
A.煤炭资源丰富
B.鱼米之乡,农业发达
C.水陆交通便利
D.城市密集,智力资源丰富
13.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组合中,两地主要产业部门不相一致的是(  )
A.福山—匹兹堡 B.丰田—底特律
C.硅谷—九州岛 D.休斯敦—长崎
14.(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28)我国西部大开发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不懈努力,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请你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读下图和下表回答:
(1)根据图上的编号填出相应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①    ②    ③     
东中西部GDP占全国的比重(%)
1978年 1990年 1998年
东 部 52.42 53.68 58.12
中 部 30.92 29.90 27.92
西 部 16.66 16.42 13.96
东西部人均GDP变化及东西部差距(单位:元)
1978年 1990年 1998年
东 部 483 2080 9483
西 部 255 1060 4052
东部与西部的比值 1.89 1.96 2.34
(2)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在1978~1998年期间,东部和西部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          。东部和西部人均GDP的变化是         。
(3)西部大开发重点是依托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在开发西北地区时应以    铁路干线为重点,该铁路干线将西部的几个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串起来,它们分别是:       。该线西段已与      (国家名称)中亚铁路接轨通达西欧,将成为西欧大西洋沿岸与东亚太平洋地区最近便的陆上通道。
(4)修建进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计划中铁路进藏有青藏、川藏等方案(如图所示),青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      ,川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        。选择青藏铁路的好处是          。
(5)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在修建青藏铁路时将遇到的困难有(  )
A.缺氧 冻土
B.太阳辐射弱 地震
C.气压高 土地盐碱化
D.云雾多 滑坡
(6)在西部大开发的能源建设中,除西气东输工程外,正准备实施     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受惠的不仅是东部地区,在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方面的好处是:              。
15.(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33)读“中国长江中游地区”和“美国五大湖地区”图,填表解答:
(1)填表:
长江中游地区 五大湖地区
湖泊名称 A: A′: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农业地域类型 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主要矿产资源 铁、铜、锑
主要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
水陆交通枢纽 B: B′:
钢铁工业中心 芝加哥、匹兹堡
汽车工业中心 C: 底特律
(2)五大湖地区拥有世界上汽车年产量最大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通过比较,对长江中游地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5)将俄罗斯西北工业区和中国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在工业部门以及工业发展条件等方面的异同点填入表中:
17. (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北美洲与亚洲气候特征的相似之处是( )
A.大陆性强
B.深受海洋影响
C.东岸有典型的季风气候
D.西岸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城市
河流
等高线、高程/m
图2
图9
图14 中部六省位置示意图
图15 三大地区GDP比重增幅图
图16 六省面积、人口、耕地及主要农产品占全国比重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