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一、单选题
1.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物质R,使皮肤红肿。实验测定物质R呈酸性,由此推断,要消除红肿,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食醋?????????????????????????????B.?肥皂水?????????????????????????????C.?浓氢氧化钠溶液?????????????????????????????D.?稀盐酸
2..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等发明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具有酸的性质).若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植入肿瘤细胞的遗传物质中,经过复制,科研人员可跟踪、监视肿瘤细胞的生长.关于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与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C.?只能与硫酸反应??????????????????????????????????????????????????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3.某工厂排出的废水经检验pH<7,并含有较多的Cu2+
,
它们对人体、牲畜和农作物都有害,从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切合实际的合理方案是加入(??
)
A.?NaCl和HCl???????????????????B.?Na2SO4和MgCl2???????????????????C.?CaO和铁粉???????????????????D.?石灰石和Ag
4.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得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5.我们经常针对宏观事实建立微观解释,下列思维方式科学的是(???
)
A.?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因为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变了
B.?蔗糖放入水中会消失不见,是因为蔗糖分子分解了
C.?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会反应实质是H+会和OH﹣结合成H2O
D.?气体加压体积会缩小,是因为气体受压分子变小了
6..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
B.?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
C.?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遵医嘱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胃酸
D.?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7.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Zn+2HCl═ZnCl2+H2↑???????????????????????????????????????B.?CuO+2HCl═CuCl2+H2O
C.?Cu(OH)2+H2SO4═CuSO4+2H2O?????????????????D.?AgNO3+HCl═AgCl+HNO3
8..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一定无关的是( )
?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
C.?在蚊虫叮咬处涂抹稀氨水可以减轻蚊虫分泌出的蚁酸造成的痛痒
D.?在工业上,用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制取氢氧化钠
9.下列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CaO+H2O═Ca(OH)2?????????????????????????????????????B.?HCl+AgNO3═AgCl↓+HNO3
C.?3H2SO4+2Fe(OH)3═Fe2(SO4)3+6H2O????D.?H2SO4+BaCl2═BaSO4↓+2HCl
10..下列两种物质相互混合时,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
A.?纯碱和稀硫酸????????????B.?石灰水和稀盐酸???????????C.?铁锈和稀硫酸???????????D.?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11..?201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B.?硬水和软水可用石蕊溶液来区分
C.?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D.?水电解时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1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医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B.?实验室制H2??????????????C.?盐酸除铁锈??????????????D.?盐酸除水垢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时测定反应容器中溶液pH变化的示意图。
(1)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_______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滴入溶液体积为V1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
14.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溶液。
(2)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5.将m1g
7.3%
HCl溶液和m2g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m1+m2=50g)。
(1)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________℃左右。
(2)实验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A点所得溶液中的两种溶质是________。
(4)通过计算确定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
16.在一次实验中,老师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中,未看到明显现象,科学小组的同学针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经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一种溶质是X.
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X;猜想二:有X和HCl;???
猜想三:有X和NaOH;
【实验探究】
(1)小书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猜想________不成立.
(2)小兴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认为猜想二成立.小梁同学认为小兴同学的判断不科学,理由是________。
(3)小云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由此断定猜想二成立.
【实验拓展】小炬同学使用了与碳酸钠不同类别的药品,也设计了一种方案验证猜想二成立。她的方案是: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则证明猜想二成立。(要求填写出药品名称以及出现的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酸的通性可知,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要消除红肿,必须用碱中和掉蚁酸,那么A、D错误;
肥皂水呈弱碱性,而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太强,容易造成二次伤害,故B正确,C错误。
故选B。
2.【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具有酸的性质),结合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具有酸的性质),含有氨基(具有碱的性质)能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含有羧基(具有酸的性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故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故选:A.
3.【答案】
C
【解析】【分析】工厂排出的废水pH小于7,显酸性,可以加入能与酸反应的物质处理其中的酸性物质,含有的铜离子可以通过将其置换为铜的方式加以回收.
【解答】解:A、NaCl和HCl不但不能回收可溶性铜盐而且会使废水酸性增强,故选项错误;
B、加入Na2SO4和MgCl2既不能与废水中的酸反应,也不能和可溶性铜盐反应而达到回收铜的目的,故选项错误;
C、加入铁粉可以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铜从而回收铜,加入的生石灰可以降低废水的酸性,故选项正确;
D、加入石灰石能与酸反应从而降低废水的酸性,银排在铜的后面,不能与含铜离子的盐反应,故不能回收铜,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答案】
D
【解析】【分析】右图而可以看出该反应是碱性溶液与酸性溶液相互结合至恰好反应,此时pH等于7,再滴加酸液溶液会显酸性,pH小于7,利用这一过程对图一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在图二中根据pH的变化情况可知,pH由大于7到等于7最后小于7,正好是碱的溶液加酸后的过程,在图一中只有氢氧化钙与硫酸的反应正好符合.
故选D
5.【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因为氢分子、氧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没有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蔗糖放入水中会消失不见,是因为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会反应,实质是H+会和OH﹣结合成H2O,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气体加压体积会缩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6.【答案】
B
【解析】【解答】A、熟石灰属于碱,与酸性土壤的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金属表面的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金属氧化物,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属于碱,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的蚁酸,与药水中的碱性物质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
7.【答案】
C
【解析】【解答】A、Zn+2HCl═ZnCl2+H2↑,为置换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A错误;
B、CuO+2HCl═CuCl2+H2O,因为氧化铜为金属氧化物,不是中和反应,故B错误;
C、Cu(OH)2+H2SO4═CuSO4+2H2O,为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
D、AgNO3+HCl═AgCl↓+HNO3
,
AgNO3属于盐,不是酸碱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
8.【答案】
D
【解析】【解答】A.氢氧化铝属于碱,胃酸的成分主要是盐酸,属于酸和碱的反应,故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
B.硫酸属于酸,但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所以该应用过程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即可能是中和反应,也可能不是中和反应;
C.蚊虫叮咬分泌出的蚁酸为酸,而稀氨水为碱,所以该应用故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
D.氢氧化钙属于碱,而碳酸钠为盐,所以该反应不是酸和碱的反应,一定不属于中和反应.
故选D.
【分析】把握住中和反应的定义,即酸和碱生成盐和水.强调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再根据选项给出的物质类别即可作出判断.
9.【答案】
C
【解析】【解答】A、氧化钙和水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硝酸银为盐,不满足中和反应的定义,故B错误;
C、硫酸为酸,氢氧化铁为碱,该反应生成的硫酸铁为盐,同时生成了水,所以该反应为中和反应,故C正确;
D、氯化钡为盐,不满足中和反应的定义,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
B
【解析】【解答】A.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该反应为盐与酸的反应,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的反应,故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B.石灰水为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碱,盐酸为酸,二者混合属于酸与碱的反应,故属于中和反应;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氧化物,与稀硫酸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D.硝酸银和氯化钠属于盐,该反应为盐与盐的反应,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的反应,故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故选B.
【分析】中和反应就是酸和碱的反应,可以从中和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根据选项给出的物质类别即可作出判断.
11.【答案】
A
【解析】【解答】A、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正确;
B、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区分,错误;
C、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错误;
D、水电解时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纯净物定义区分;
B、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分分析;
C、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分析;
D、根据水电解实验分析.
12.【答案】
A
【解析】【分析】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特例。
【解答】A.氢氧化铝属于碱,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属于酸,二者反应生成盐--氯化铝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故正确;
B.实验室中,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同时生成盐--硫酸铝,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盐--氯化铁和水,反应物是一种金属氧化物,一种是酸,不符合中和反应的概念,故错误;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盐,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3.【答案】
(1)硫酸
(2)硫酸钠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情况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硫酸呈酸性,pH小于7,恰好完全反应pH=7。
?
【解答】(1)由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情况可知,该反应中溶液pH从大于7逐渐减小,说明是将硫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2)
滴入溶液体积为V1L时,溶液pH=7,说明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
故答案为:(1)硫酸;(2)硫酸钠。
?
14.【答案】
(1)NaOH
(2)不能;无色酚酞不能鉴别酸性和中性溶液
【解析】【分析】用于酸碱滴定的指示剂,称为酸碱指示剂。是一类结构较复杂的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在溶液中能部分电离成指示剂的离子和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并且由于结构上的变化,它们的分子和离子具有不同的颜色,因而在pH不同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
【解答】(1)无色的水遇到无色液体能够变红色,则可能是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而无色溶液遇酚酞不变色,则无色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碱性物质有多种如NaOH、KOH等;故答案为:NaOH(合理即可);
(2)溶液最终为无色,则可能是溶液呈中性,也有可能是酸性溶液,所以无法确定溶液一定是中性;故答案为:不能;无色酚酞不能鉴别酸性和中性溶液;
故答案为:(1)NaOH(合理即可);(2)不能;无色酚酞不能鉴别酸性和中性溶液。
三、解答题
15.【答案】
(1)21
(2)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3)NaOH、NaCl
(4)解:设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NaOH+
HCl=NaCl+H2O
40
36.5
(50g-30g)x
30g×7.3%
所以40/(50g?30g)x=36.5/30g×7.3%
?
?
?故?x=12%
【解析】【分析】(1)从图示观察起始温度即为实验室环境温度;(2)m1从5g-30g,溶液的温度始终在升高,然后逐渐下降,说明30g时二者恰好反应,该反应过程放出热量;(3)图中A点处于温度的过程中,两者还在发生中和反应;(4)m1为30g时二者恰好反应
【解答】(1)该实验开始时的温度是22℃,所以实验时的环境温度为22℃;
(2)酸与碱的反应为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3)A点前后温度仍不断升高证明?HCl和NaOH正在反应,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NaCl;
(4)设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
?
?
?
?
?
?
NaOH
?
?
+
?
?
?
?
HCl=NaCl+H2O
?
?
?
?
?
?
?
?
40
36.5
?
?
?
?
?(50g-30g)x
30g×7.3%
所以40/(50g?30g)x=36.5/30g×7.3%
?
?
故?x=12%
故答案为:(1)22℃;(2)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3)NaOH、NaCl;(4)?12%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三
(2)氯化钠也能跟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3)加入Zn或Fe产生气泡
或者是加入紫色石蕊变红色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的现象分析;
(2)根据氯离子的鉴别方法分析;
(3)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1)因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能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所以加入氯化铁溶液后无明显变化,一定没有氢氧化钠,所以猜想三不成立;
(2)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小兴的判断不科学;
(3)因酸能与活泼金属或石蕊试液等反应,所以若加入活泼金属产生气泡或加入石蕊试液,试液变红都可以证明猜想二的成立。
故答案为:(1)三;(2)
氯化钠也能跟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3)
加入Zn或Fe产生气泡?
或者是加入紫色石蕊变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