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20 18:2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变化
一、单选题
1.疫情期间,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早晨用体温计测量体温???????????????????????????????????????B.?市民佩戴口罩出门
C.?回家用水冲洗双手??????????????????????????????????????????????D.?用75%酒精对家里物品进行消毒
2.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渍????????????????????????????????????B.?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C.?用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D.?用碱溶液来吸收有毒的酸性气体
3.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熔化?????????????????????????B.?蔗糖溶于水?????????????????????????C.?大理石破碎?????????????????????????D.?粮食酿酒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酚酞遇纯碱溶液变红色???????????????????????????????????????B.?生石灰在空气中吸水
C.?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潮解????????????????????????????????D.?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失去结晶水
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B.?浓硫酸腐蚀布块???????????????????????C.?氢氧化钠潮解???????????????????????D.?烧碱变质
6.“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被曝光的事件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用自来水、酱色、盐等兑制成的“假酱油”????????B.?用工业石蜡涂抹在瓜子表面给瓜子“美容”
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D.?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7.喝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我市盛产各种名茶。为保持茶叶的品质,要做到防潮和防氧化。为此在茶叶的包装袋内往往放入一小包黑色的还原铁粉作为“双吸剂”,失效后会变成棕黄色物质(氧化铁)。请问这一从黑色物质到棕黄色物质的变化过程属于(???

A.?化学性质???????????????????????????B.?物理性质???????????????????????????C.?化学变化???????????????????????????D.?物理变化
8.“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杂质评为20世纪最经典的广告词之一,该广告词最能体现钻石的性质是
(??

A.?熔点高???????????????????????????B.?硬度大???????????????????????????C.?不能导电???????????????????????????D.?化学性质稳定
9.下列性质,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难溶于水?????????B.?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C.?氧气能支持燃烧?????????D.?氧气能供给呼吸
10..下列涉及的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汽化??????????????????????????B.?水结成了冰??????????????????????????C.?水沸腾??????????????????????????D.?水通电分解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是化学变化??????????????????????????????????????????????B.?煤燃烧是化学变化
C.?用粉碎机将矿石粉碎是化学变化?????????????????????????D.?火药爆炸是物理变化
12.金属镁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那么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氧化镁????????D.?固体的质量增加了
13.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陶瓷烧制???????????????????????????B.?火药使用???????????????????????????C.?活字印刷???????????????????????????D.?粮食酿醋
二、填空题
14.红氧,非金属单质,化学式O8

是氧的一种单质形式,它可被认为可能会是更好的氧化剂,因为它能量密度更高。O8遭遇96GPa以上的高压就会变为金属氧,不仅会导电,在低温下表现出超导性:
(1)红氧,被认为可能会是更好的氧化剂,是利用了红氧的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下同)。
(2)红氧遭遇96GPa以上的高压就会变为金属氧,不仅会导电,在低温下表现出超导性;金属氧不仅会导电,在低温下表现出超导性是利用了金属氧的________性质。
15.下面是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a.酒精能挥发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c.水沸腾变成水蒸气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6.氯气有下列性质:①呈黄绿色
②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
③密度比空气大④红热的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
⑤氯气和消石灰反应制取漂白粉。根据这些叙述可归纳出:(填数字)
(1)氯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
(2)氯气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
早晨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市民佩戴口罩出门不涉及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回家用水冲洗双手不涉及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用75%酒精对家里物品进行消毒涉及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
A
【解析】【分析】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汽油能够溶解油渍,因此用汽油清晰衣服上的油渍,这是物理性质,故A符合题意;
B.硫酸铜中的铜离子能够和蛋白质形成不溶性的盐,使蛋白质变性,是化学性质,故B不合题意;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可用盐酸除去水瓶中的水垢,是化学性质,故C不合题意;
D.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用碱溶液吸收有毒的酸性气体,是化学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
D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钢铁熔化,只是它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蔗糖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大理石破碎,只是它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粮食酿酒,是粮食通过发酵生成酒精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
C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最大的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酚酞试液与显碱性的物质反应时能够变色,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在空气中吸水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潮解,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
??D、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能失去结晶水而风化生成碳酸钠,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5.【答案】
C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铁,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浓硫酸腐蚀布块,其实是浓硫酸将布块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来,然后生成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潮解,是它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烧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
C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判断。
【解答】A.用自来水、酱色、盐等兑制成的“假酱油”,它们只是简单的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用工业石蜡涂抹在瓜子表面给瓜子“美容”,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其实就是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给“粉丝”美容,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只是简单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铁粉失效后生成新物质氧化铁,发生了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C。
8.【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广告词的意义分析。
【解答】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说明钻石的化学性质稳定,很难发生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D。
9.【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A、氧气难溶于水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B、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氧气能支持燃烧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供给呼吸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水的汽化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水结冰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水沸腾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生成了新物质氢气和氧气,为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
水沸腾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煤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
用粉碎机将矿石粉碎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答案】
C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为:有新物质的生成;
【解答】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氧化镁;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13.【答案】
C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而物理变化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这是二者判别的重要依据。
【解答】陶瓷的烧制,火药的使用以及粮食的酿醋,它们发生的变化中都产生了和原本不同的新物质,为化学变化,ABD不符合题意。而活字印刷是金属、木块或者胶泥进行雕刻成字模后进行印刷,没有产生新物质,为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4.【答案】
(1)化学
(2)物理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1)氧化性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2)金属氧
在低温下表现出超导性,超导性不需化学变化体积,是利用了金属氧的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1)化学;(2)物理。
?
15.【答案】
(1)c
(2)d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酒精能挥发,是物理性质;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性质。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d。
16.【答案】
(1)①②③
(2)④⑤
【解析】【分析】(1)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显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和稳定性。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两点(熔点
沸点)、两度(硬度和密度)、五性(导电性、导热性、延辗性、挥发性和溶解性)。
(2)区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时主要看有没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1)氯气的物理性质有:呈黄绿色;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故选①②③;
(2)氯气的化学性质有:红热的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
;氯气和消石灰反应制取漂白粉,故选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