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20 18:2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
1.某同学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B.铁与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小科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无明显现象。由此实验可知(??

A.?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铁?????????????????????????????????B.?金属的活动性顺序:Zn>Fe>Cu
C.?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D.?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

可能含有CuCl2
3.钯、镍、铜在电子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小明想比较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只有实验④有明显的现象。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铜>镍>钯
?????????????????????????B.?铜>钯>镍
?????????????????????????C.?镍>钯>铜
?
??????????????????????????D.?镍>铜>钯
4.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
B.?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C.?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和CuCl2
D.?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
5.工业制镁的方法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结晶;……上述过程中不包括(?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6.铁画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它是由低碳钢等材料经锻打、焊接、酸洗、上漆等多道工艺制成。下列关于铁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给铁画喷漆既美观又可以防锈蚀
B.?铁画上的铁锈可用稀盐酸擦洗掉
C.?铁画可以长期悬挂在潮湿环境中
D.?低碳钢为铁合金,但硬度比铁大
7.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金属数量巨大,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金属锈蚀与保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在铁表面刷油漆可以防止铁锈蚀
B.?及时擦干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可防止生锈
C.?铝的抗锈蚀性比铁强,是因为铝的活动性比铁弱
D.?铁容易与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反应,因此可以做干燥剂
8.将用砂纸打磨后的铁丝插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的质量增加
B.?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C.?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D.?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9.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Fe丝、Cu丝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
B.?将Fe丝、Ag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C.?将Fe丝、Cu丝、Ag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D.?将Fe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中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图中漫画情景的是(??

A.?此反应是置换反应??????????????????????????????????????????????B.?若金属1是锌,金属2可能是银
C.?此反应可能是Cu+2AgCl=2Ag+CuCl2???????????????D.?若将铁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将有红色铜析出
11.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乙表面产生气泡,甲表面无明显现象;将甲、丙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甲表面有银析出,丙表面无明显现象.下列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乙>甲>丙???????????????????????D.?丙>甲>乙
12.长期埋在地下的金属管线会被腐蚀。常温下,某金属管线腐蚀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含水量越高,金属腐蚀速率越快
B.?埋在地下的金属管线被腐蚀仅与土壤中水分有关
C.?土壤含水量在20%~40%时,金属腐蚀的速率逐渐加快
D.?可以采用刷漆、涂油等方法防止金属管线被腐蚀
二、填空题
13.铜、铁、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回答:
(1)“双吸剂”的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常用于食品保鲜,其原因是铁粉能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
(2)用等质量的锌、铁、镁三种金属分別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曲线X、Y、Z分别表示锌、铁、镁的反应情况
B.反应后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镁
C.反应后可能没有剩余的金属是锌和铁
D.三份盐酸均反应完
14.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六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序号)。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⑤将等体积的三种金属打磨后分别与氧气反应,比较剧烈程度,⑥将铝和铜分别表入硝酸银溶液,再将铝和铜分别浸入稀盐酸溶液中
(2)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三、解答题
15.小明同学学习了有关金属的知识后,做了以下设计和实验。
(1)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他她设计了四个方案,其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________。反应Cu
+
2AgNO3
=
Cu(NO3)2
+
2Ag发生在方案________中。
A.
Fe、Ag、CuSO4溶液??????????????????
B.
Fe、Cu、AgNO3溶液、稀盐酸
C.
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D.
Cu、Ag、Fe、稀盐酸
(2)将铁粉加入盛有ZnSO4和CuSO4

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据此判断,滤渣中含有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16.“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
+2H2O=2Na0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钠块大小
硫酸铜溶液
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绿豆大小
稀溶液10ml
产生蓝绿色沉淀

绿豆大小
浓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稀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浓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1)【实验结论】⑴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________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⑵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2)⑴【实验反思】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________。
⑵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能否与盐反应是利用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

【解答】铝的活动性大于锌和铁,能与氯化锌溶液、氯化亚铁溶液反应,铁的活动性小于锌,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所以题中设计依据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故选D。
2.【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铁能与氯化铜反应不能与氯化锌反应,且铁与氯化铜反应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分析。
【解答】铁不能与氯化锌反应,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
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氯化铜完全反应,滤液成分为氯化锌和氯化亚铁,固体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
A、
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不符合题意;
B、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Zn>Fe>Cu
,符合题意;
C、
若试管中氯化铜无剩余,则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不变
,不符合题意;
D、
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

一定不含有CuCl2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
D
【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够将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①铜与稀盐酸不反应,那么活动性铜<氢;
②钯与稀盐酸不反应,那么活动性钯<氢;
③钯与硝酸铜不反应,那么活动性钯<铜;

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那么活动性氢<镍;
那么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镍>氢>铜>钯

故选D。
4.【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铁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而不能与氯化锌反应,铁和锌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解答】A、滤渣中加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渣中不含铁和锌,则证明铁的活动性小于锌,大于铜,不符合题意;
B、
两支试管混合后,铁与氯化铜反应,由方程式Fe+CuCl=FeCl+Cu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不符合题意;
C、
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可能有CuCl2
,符合题意;
D、
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一变多”为分解反应,“多变一”为化合反应,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新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分析。
【解答】
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包含碳酸钙分解,氧化钙与水化合,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会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整个过程中不包括置换反应;
故选B。
6.【答案】
C
【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防锈的知识分析;
(2)根据铁锈和稀盐酸的反应分析;
(3)根据铁生锈的知识分析;
(4)根据合金的定义和特点分析。
【解答】A.给铁画喷漆,可以隔绝空气和水分,因此既美观又可以防锈蚀,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铁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铁锈可以用稀盐酸擦洗掉,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会生成铁锈,所以铁画不宜长期放在潮湿的环境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低碳钢为铁合金,但硬度比铁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铁生锈实质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由此确定防锈措施及铝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A、
在铁表面刷油漆可以使铁与氧气和水隔离,防止铁锈蚀
,不符合题意;
B、
及时擦干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可防止铁接触水而生锈
,不符合题意;
C、
铝的抗锈蚀性比铁强,是因为铝常温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铝膜,符合题意;
D、
铁容易与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反应,因此可以做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
D
【解析】【分析】金属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进入溶液56份的铁,置换出64份的铜,因此溶液质量减小,故A错误;
B.硫酸铜溶液呈蓝色,而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因此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B错误;
C.金属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没有气体生成,故C错误;
D.置换出的铜单质呈红色,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
B
【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铁和铜,都能与硝酸银反应,只能确定银的活动性比它们小,不能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A错误;
B.铁能够和硝酸铜溶液反应,那么活动性铁>铜;银不能与硝酸铜反应,那么活动性铜>银,那么活动性铁>铜>银,故B正确;
C.铁和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氢强;铜和银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无法判断他俩的活动性强弱,故C错误;
D.铁和硫酸铜,硝酸银都能反应,不能判断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
C
【解析】【分析】(1)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与化合物,叫置换反应;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
(3)首先分析两种金属是否可以为铜和银,再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4)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然后确定反应是否能够发生。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反应物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也是单质和化合物,因此为置换反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金属1的活动性比金属2强,而锌的活动性比银强,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氯化银不溶于水,无法与铜发生反应,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因此会有红色的铜析出,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
11.【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能与酸或盐反应时,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不能反应则证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分析。
【解答】
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乙表面产生气泡,甲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甲的活动性小于乙,将甲、丙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甲表面有银析出,丙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甲的活动性大于丙,则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为乙>甲>丙;
故选C。
12.【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变化趋势及铁生锈原理分析。
【解答】A、由图像可知,开始土壤含水量越高,金属腐蚀速率越快,然后又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B、
埋在地下的金属管线被腐蚀与土壤中水分、氧气量等都有关
,不符合题意;
C、
土壤含水量在20%~30%时,金属腐蚀的速率逐渐加快
,高于30%又减慢,不符合题意;
D、
可以采用刷漆、涂油等方法使金属与水氧气隔离而防止金属管线被腐蚀
,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3.【答案】
(1)水和氧气
(2)B,C
【解析】【分析】(1)根据铁生锈实质是铁与氧气、水反应分析;
(2)根据图像中产生氢气质量与产生氢气速率结合三种金属产生氢气由快到慢为镁、锌、铁,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由多到少为镁、铁、锌分析。
【解答】(1)铁在生锈时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的反应;
(2)由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强弱及产生氢气的速率可知,曲线X、Y、Z分别表示镁、锌、铁的反应情况
,A错误;
因等质量的三种金属完全反应,镁产生氢气最多,其次是铁,锌产生最少,由产生氢气质量可知,反应后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镁

反应后可能没有剩余的金属是锌和铁
,B、C正确;等量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相等,由图像可知,三份盐酸没有反应完,D错误;
故答案为:(1)水和氧气;(2)BC。
?
14.【答案】
(1)①④⑤⑥
(2)MgCl2
【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能否与盐酸溶液反应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分析;
(2)根据镁的活动性比铜和铁强,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溶液都带颜色分析。
【解答】(1)
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铝以硫酸铜反应,证明铝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证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正确;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银不能与硫酸铝和硫酸铜反应,只能说明银的活动性最弱,无法证明铜和铝的活动性强弱,错误;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铜和银都不能与硫酸铝反应,无法证明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错误;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铜不能与硫酸铝反应,能与硝酸银反应,可证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小于铝,正确;⑤将等体积的三种金属打磨后分别与氧气反应,比较剧烈程度,可以比较三金属的活动性,正确;⑥将铝和铜分别表入硝酸银溶液,能证明银的活动性最弱,再将铝和铜分别浸入稀盐酸溶液中
,可证明铝的活动性比铜强,正确;
(2)
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说明镁将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全部反应掉,且生成氯化镁,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MgCl2

故答案为:(1)
①④⑤⑥
;(2)
MgCl2

三、解答题
15.【答案】
(1)D;BC
(2)铜、铁;ZnSO4、FeSO4
【解析】【分析】(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强弱可通过物质之间的反应来判断,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能从金属活动性弱的金属盐溶液中置换出该种金属。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Fe>Cu>Ag;
(2)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根据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以判断滤渣的组成和滤液的组成。
【解答】(1)A方案中Fe能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Cu,说明Fe的金属活动性排在Cu的前面,Ag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Cu,说明Ag的金属活动性排在Cu的后面,方案可行;
B方案中Fe、Cu都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说明Fe、Cu的金属活动性都比Ag强,Fe能与稀盐酸反应,Cu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Fe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在Cu的前面,方案可行;
C方案中Cu不能与FeCl2溶液反应,说明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弱于Fe,Cu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说明Cu的金属活动顺序强于Ag,方案可行;
D方案中Fe能与稀盐酸反应,Cu、Ag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只能说明Fe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比Cu、Ag的强,不能比较出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方案不可行,选D。反应Cu
+
2AgNO3
=
Cu(NO3)2
+
2Ag发生在方案BC中;
(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可知,铁粉能与CuSO4反应置换出Cu,不能与ZnSO4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滴入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粉,所以铁粉过量,滤渣的成分为Cu和Fe;因为CuSO4已经反应完所以滤液中的溶质是ZnSO4、FeSO4。
故答案为:(1)D;BC;(2)铜、铁;ZnSO4、FeSO4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红
(2)钠和水先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钠块的大小、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解析】【分析】(1)【实验结论】①铜单质为红色固体;
(2)①【实验反思】钠不会和硫酸铜直接反应,而是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②将①②、②④分别进行比较,确定影响反应产物的因素即可。
【解答】(1)【实验结论】①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红色固体生成,即没有铜单质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2)①【实验反思】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钠和水先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
②比较①②可知,当钠块大小相同时,溶液的浓稀不同,产物不同;
比较②④可知,当溶液的浓稀相同时,钠块的大小不同,产物不同。
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钠块的大小、硫酸铜溶液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