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1956-2012)汇编 考点58 荒漠化(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地理真题(1956-2012)汇编 考点58 荒漠化(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7-09 09:5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58 荒漠化
(2012高考真题海南卷)表1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图5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4~15题。
表1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2
沙 地 468. 7
草 地 58. 8
盐碱地 32. 1
耕 地 16. 6
沼泽地 10. 7
建设用地 1. 4
1. 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 治理盐碱地 B. 退耕还草
C. 保护沼泽地 D. 植树造林
2. 该区域可能位于
A. 云贵高原东部 B. 松嫩平原中部
C. 黄土高原中部 D. 内蒙古高原西部
图11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21~22题。
2.(2009年高考江苏卷)P地与Q地相比,P地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3.(2009年高考江苏卷)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
4.(2009年高考宁夏卷,37) (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① 区。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②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14分)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卷(新课程))图2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3—4题。
图2
5.图中所示各河流(  )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6.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古长城遗迹
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草方格沙障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回答10~12题。
7.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8.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9.“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请仔细阅读下文: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是由于滥垦、滥牧与滥伐森林的结果;10%是因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中破坏林草所造成;5%是由于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
(注意:请严格按上段文字表述的内容,结合学过的地理知识,经过思考把选出的一项最确切的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一题得2分,选错或多选均不得分。)
10.(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Ⅳ(新课程),40)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图6 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6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我国政府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很多地方以此为契机,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替代产业。退耕后的农民既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口粮,又从多种经营和其他副业中增加了收入。
(3)简述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4)简述土地退化及治理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11.(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今春以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度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时期所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1)我国_________、_________和华北一带冬春季常遭受风沙灾害,_________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
(2)造成北方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________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主要是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________和_________行为,造成__________的恶果;在林区的___________行为,导致地表水分减少,风沙天气多发。
(3)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3)在干旱或 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往往会引起土地 化。
13.(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14.(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这些沙漠化土地的形成
A.主要是由于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是由于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主要是由于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由于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耕地
草地
沙地
建设用地
盐碱地
沼泽地
-8
-6
-4
-2
%
6
4
2
0
图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