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59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
(2012年高考真题安徽卷)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26~27题。
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2012高考真题北京卷,39)(22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图13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据图回答第(3)、(4)题。
图13
(3)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4分)
(4)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6分)
(2011天津高考)图3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6~7题。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 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 dg—气候湿润、林地多
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 c B. d C. e D. f
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40)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曰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3分)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大气 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水文 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土壤 根系固持土壤,股指落叶层吸收一定量地降水
生物 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
(2)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8分)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I卷)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
4. 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
5.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化肥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
6.(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四川卷,36)(36分)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10中①河流与图11中②河流补给的差异是:①河流 ,②河流 。与①河流域相比,②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的明显优势是 。(8分)
(2)图10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10分)
(3)分析图10中乙地的湿地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8分)
(4)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11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6分)
(5)请在图12模式图中选择两条路线,画上箭头并注明水循环环节名称,以正确表示图11中丙地区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水分交换。(4分)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7.(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B. 高出稍许 C.高度相同 D. 高度较低
8.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A. 黄土塬 B. 沙滩地 C. 沼泽地 D. 自流盆地
9.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 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 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 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9-11题。
10.(2009年高考宁夏卷)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 湖滩面积大,水浅 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 湖区少有大舞,能见度好 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11.(2009年高考宁夏卷)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12.(2009年高考宁夏卷)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
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2,表1为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图4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据此完成9~11题。
表1 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
类型 箭竹及灌丛 阔叶林 旱地 水田 石砾地、裸地 高山灌丛草甸
比重(%) 28.90 25.30 10.40 3.10 5.70 0.01
13.(2009年高考全国I卷)该水源地内
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14.(2009年高考全国I卷)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保护高山灌丛 B.防治水土流失
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 D.扩大梯田面积
15.(2009年高考全国I卷)该水源地位于
A.长江三峡谷地 B.青藏高原
C.汉江谷地 D.江南丘陵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表1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km2
转化来源湿地类型 旱田 城镇用地 工矿用地 草地 其他
河渠 489 -7 0 235 48
海涂 43 -155 -2027 0 17627
水库坑塘 25657 -33 -211 5694 926
水田 76 -793 -1053 0 0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6.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卷(新课程))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湿地主要是指沼译、泥麦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读图1回答1-2题。
图1
18.图1中非湿地为
A.① B.② C.③ D. ④
19.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20.(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 )
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 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森林的首要价值体现在( )
A.改善生态环境 B.为工业提供原料
C.为人类提供食品 D.为建筑业提供木材
22.(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森林被称为“绿色水库”,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它能( )
A.增加降水 B.保持水土 C.涵养水源 D.调节气候
23.(1993年高考地理试题)我国正在建设的两条“绿色长城”指 [ ]
A.长城沿线的森林带 B.“三北”防护林
C.黄河下游两岸的护堤林 D.沿海13000公里滨海防护林
24.(1990年高考地理试题)下列关于森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保持林区生态平衡,绝对不可采伐林木
B.林木的采伐要和抚育更新相结合
C.应经常清除林内枯枝落叶
D.森林是可更新的资源 [ ]
10
等温线(℃)
湖泊、海洋
河 流
沼 泽
图 例
125°
135°
60°
50°
50°
125°
135°
-45
-40
-40
-35
-30
-25
-20
-15
-10
①
甲
图10
乙
65°
75°
湖 泊
河 流
图 例
50°
50°
60°
65°
75°
图11
②
丙
海 洋
内外流域
分水岭
图12
阳坡
河谷
阴坡
图4
面积百分比/%
高山灌丛草甸
阔叶林
箭竹及灌丛
旱地
裸地
石砾地
水田
100
60
40
80
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