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75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2012年高考真题上海卷,44-46)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1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地区 旱灾频次 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32 219
松辽平原 169 357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151
⑴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4分)
⑵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
⑶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
图12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词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2题。
2.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课标版,43)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图11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4.(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40)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敌。图20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9分)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6分)
5.(2009年高考福建卷) 【自然灾害与防治】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下图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2)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6. (2009年高考山东卷,31) (10分)【地理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表6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6 (单位:次)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贵州 21 35 54 5 0 0 0 0 0 0 36 8
四川 23 7 26 8 0 0 0 0 0 0 0 3
云南 25 104 534 155 19 0 0 0 0 0 0 6
(l)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2分)并分拆其原因。(2分)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6分)
7. (2009年高考浙江卷)【自选模块测试试题——“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3分)
(2)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4分)
(3)C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 (3分)
8.(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31)(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图12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6分)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4分)
9.(2007年高考海南卷地理)(10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4年8月12日20时,台风“云娜”在B地(属浙江省)登陆。13日,该台风减弱并向江西省移去(图12)。我国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站与自动气象站网组成气象综合探测系统,跟踪“云娜”自生成至消亡的全过程,并做出了及时、准确的预报。政府部门根据台风预报,对受“云娜”影响的危险地区,实施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云娜”是此前半个世纪在浙江登陆的最强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远少于以往各次强台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
(1)说明该台风造成人员伤亡较少的主要原因。(4分)
(2)2004年8月12日下午,A、B两地的风向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台风对涉及区域造成的重要影响。(6分)
10.(2007年高考山东卷文综,31)(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制】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图22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3分)
(2)分析②、②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4分)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3分)
11.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寒潮在美国经常长驱南下,其影响因素除大气环流外,主要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分布 D.洋流分布
12.(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3.(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填空并回答: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⑴、⑵小题的相应空格内:
A.洪水 B.风暴潮 C.干旱 D.水土流失 E.泥石流 F.台风
⑴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 、 。在图(四)中,地区Ⅰ与地区Ⅲ共有的自然灾害是 (多项选择);在地区Ⅱ内 、 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 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⑵(多项选择)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 ,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 ,发生在水圈中的是 。
⑶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
(1) 。
(2) 。
(3) 。
14.(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34-37)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读相关资料,回答:
资料一:在过去的2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资料二:今年从3月18日傍晚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达100小时,甘肃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20日一天内便给北京“输送”了3万吨沙土,北京人均分摊3千克。
资料三: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⑴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 (填灾害区名称)。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_____灾害。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 和________营造防护林等改善 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
⑵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为了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对策?
⑶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 )
A.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
B.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⑷.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5.(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5)我国东南地区的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台湾省、 省和 省沿海地区。
云 贵 陕 青 冀 川
灾害数量(次)
南海诸岛
图例
涝渍灾害区
河流
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