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12.祝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12.祝福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9 19:5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祝福》教学设计案
教师姓名
刘帅
单位名称
哈密市第八中学
填写时间
2020年7月22日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高一年级
必修三第一单元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祝福》
难点名称
理解《祝福》以“祝福”为标题的内涵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理解标题的内涵属于探究主旨类的问题,要求既要全面又要深入,只有全面掌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才能真正把握好,这个难点突破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处在高一年级,对于主旨内涵类的探究题型缺乏知识积累和阅读积累,所以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以寻找难点的多个突破口的方式来由浅入深的突破“理解《祝福》以‘祝福’为标题的内涵”这个难点问题。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以鲁迅先生《灯下漫笔》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代: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导入新课。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寻找解决难点的突破口
(1)第一个突破口:《祝福》处在鲁迅《灯下漫笔》中所说的哪个时代?
①《祝福》的创作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所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了帝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
②《祝福》表现的主旨?
(这篇《祝福》正是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会制度和旧礼教的罪恶,以唤醒人们来“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
第二个突破口:梳理《祝福》的情节结构?
(序幕——鲁镇的祝福景象及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在祝福声中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被卖再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后变为乞丐
尾声——鲁镇的祝福景象及”我”的感受)
第三个突破口:理解《祝福》的标题“祝福”这个词语的意思。
(①除夕祭祀天地,请求赐福。祝:馨香祷祝。古代指男巫,在神庙里管香火的人。②
泛指祈神和赐福。③指祝人平安幸福。)
(4)难点突破:理解《祝福》以“祝福”为标题的内涵.
(第一: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祝福的场面再现了鲁镇的典型环境,也是整个旧中国农村的典型环境。以“祝福”为题暗示着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思想弥漫在整个社会中,束缚着所有人的思想。第二: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提到祝福。可见,祝福是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以“祝福”为题,便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联起来。第三:“祝福”的欢乐气氛与祥林嫂的惨死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在旧中国底层劳动人民根本无福可祝,无福可言。第四:以“祝福”为题意在表明包括祥林嫂在内的广大中国老百姓从来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第五:“祝福”是鲁迅对以祥林嫂为代表的中国广大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祝愿,更是对中国未来的美好祝愿。鲁迅对中国的未来是充满了希望的。)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分析初中所学的课文《变色龙》(俄
契诃夫),标题的内涵。
(变色龙本是蜥蜴的一种,以变色龙颜色多变的特征而喻指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狡猾善变、
趋炎附势性格特征。用“变色龙”作标题,不仅富有讽刺意味,而且形象、醒目,有画龙点
睛的作用。)
小结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无疑是一双靓丽的眼睛,这双眼睛不仅能吸引读者,夺人眼球,而且能正确而生动地概括全文
,抒发情感,揭示主旨,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