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9 21:1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词义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3、学会分析怀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苦闷,学习他的精神。
【走进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
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扬州--定州--惠州---儋dān州
坎坷的一生(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遭遇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元佑元年,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
【走进作者】
苏轼既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又典型的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他在政治上坚持儒家入世的精神,在生活上较多地采取庄禅旷达的态度,执著超脱。
背景介绍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为三国时期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曾两次到此游览,写下了两篇游记和这首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诗给我们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雄浑、大气、
磅礴、壮阔、
豪迈、苍凉
初读感受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细读品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历来为人们称道,它的好处在哪里?
眼前江景
历史
英雄

大江东流浪涛汹涌
雄浑大气
壮阔磅礴

时光易逝
人生短暂

苍凉
悲叹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细读品味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什么意思?有何作用?
人们说这西边的军事营垒是三国时期赤壁战场的遗址。
点题,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细读品味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一句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乱”——岩石山崖险怪(形)
“穿”——夸张手法,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惊”——拟人手法写出江水的汹涌(声)
“拍”——夸张拟人手法,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雪”——比喻手法,水色纯白如雪。(色)
雄奇壮丽、
惊心动魄
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
用这些景物写英雄当年活动的环境,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英雄气概。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细读品味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一句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壮丽的景色。
这里只用寥寥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
运用夸张(乱、穿)、拟人(惊、拍)、比喻(雪),
描绘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面,令人想到当年赤壁之战的壮阔场面,
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细读品味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江山如画”承上,是对前面所写景物的总括,
将这些具体景物收拢起来,成为一幅雄浑壮美的图画;
“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
“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
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这一声感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细读品味

一时多少豪杰”那为什么只写周瑜?在苏轼眼中的周瑜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风度翩翩
风流儒雅
镇定自若,丰功伟绩
儒将风度:从容潇洒,指挥若定,具有非凡的将略和豪迈的气概。
为何要写“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
以美女衬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
另小乔的姐姐大乔是孙权之嫂,所以周瑜外托君臣之义,内有姻亲之情,能够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大美女
表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
仰慕
英雄
怀古
伤己
周瑜:
年龄:34
生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年少有为
际遇:功成名就
对比当中
苏轼:
年龄:47
生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仕途坎坷
际遇:功业未就
哀叹自我
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
借怀古来抒发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
细读品味
细读品味
全词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尾,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人生如梦”写出了词人经历官场的倾轧,宦海沉浮后的侥幸后怕心情,以及对世事无常,难以掌握自己命运的感叹。
②“一尊还酹江月”抒发了词人以江月来排遣心中的抑郁,借山水来浇除心中的块垒的旷达洒脱之情。
总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写景
故垒西边——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过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写人
周郎:
雄姿英发
谈笑克敌
我:
早生华发
结束: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对比
照应
小结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描绘壮丽之景:词人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采用纵横驰骋、游刃有余的描写,为读者呈现出一派广阔的景致,显示出宏大的气魄。
刻画豪迈之人:词人选取了婚姻美满、风度儒雅、指挥才能卓越三个方面,把周瑜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这个年少得志、在赤壁之战中建立奇功的英雄身上,正寄托着词人的人生理想。
抒发壮志豪情:生不逢时,空有一腔抱负,无法施展,只能仰望古人。不过“风流人物”也是要被历史长河淘尽的,不如在江月、江风中举杯逍遥吧!词人在失落中得到了暂时的解脱。
《念奴娇·赤壁怀古》:本词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表达了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及对功业早成的周瑜的仰慕之情,抒发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主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