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级
四
学科
语文
课型
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
课时
3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会认“徐、篱”等6个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学习重点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学习准备
教学过程
批注
导学过程
《宿新市徐公店》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2.认读“宿、徐”。3.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1.了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再读诗句,读通顺。 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1.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2.读诗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说一说。
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小组讨论交流。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五、吟吟诵诵,渐入诗境配乐一齐读诗。六、图文对照,学编故事 1.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短短的镜头,展开想象,把你“见”到的说给同学听听吧。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四时田园杂兴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2.读诗题,解题意。
二、初读古诗,感知内容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3.小声自读,边想画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1.交流学法
2.学生自学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4.质疑: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1.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2)交流
2.赏析“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1)诗歌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2)交流(3)读诗思考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清平乐·村居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1齐读课题。2.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词的特点: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词有上下片;词是押韵的。)交流释疑。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之美1.生齐读。“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小”“草”“媪”,发现了什么?(第一、二、四句末尾三个字韵母都相同,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大家把词的上片读读,感受一下。四、放飞想象,浸润静谧之美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2.品环境细细品来,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齐读。3.品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你们向往这样的生活吗?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出示这首词的画面,提出写话要求。1.配乐写话
2.画面取名
3.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年
级
四
学科
语文
课型
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
课时
2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乡下人家?
学习目标
1.会认“徐、篱”等6个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学习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学习准备
教学过程
批注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二、自学课文,解决字词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配几幅图,分别给每幅图起个名字。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汇报交流。细读课文,找出全文中心段1.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2.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五、课堂总结,再现课文。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导入课文二、体验情感,学习方法?
带领学生用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提炼出两句诗,并进一步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魅力。二、体验情感,学习方法?
带领学生用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提炼出两句诗,并进一步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魅力。2.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句写得很有意思,说说看这句话哪里让你感到有意思?三、抒发情感,学习方法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文,我们欣赏了乡下迷人、独特的风景,了解了乡下人家质朴、快乐的生活,不禁心生向往之情。2.课外延伸:你们想不想赞美自己身边的乡下人家?我们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比如具体描写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对比的方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等,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乡下人家的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屋前瓜果美又香,种花种竹好风光。(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大鸡小鸡觅食忙,小鸭戏水河中央。(鸡鸭觅食图)?红霞晚餐看鸟归,夜听虫鸣入梦乡。(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独特迷人好风景,乡下人家心欢畅。
导学反思
年
级
四
学科
语文
课型
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
课时
2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3
天窗?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3.体会
(?https:?/??/?www.5ykj.com?/?Article?/?"
\t
"https:?/??/?www.5ykj.com?/?Health?/?si?/?_blank?)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学习准备
教学过程
批注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户,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习惯在屋顶上开个天窗,天窗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3.
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指导书写
理解词语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开天窗?2.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部分(1-3自然段):天窗的由来。
(4-7自然段):天窗带给我们的慰藉。(8自然段):感谢发明天窗的人们。3.完成填空:《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四、学习结尾,学会质疑1.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复习引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么发明了天窗?2.导入:(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课文的最后,茅盾先生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生接读)(2)你怎么理解“无”“有”“虚”“实”?(3)简要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二)细读课文,重点感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读。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圈画出来,并做批注。小组交流,代表展示:第五自然段透过天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学生读书,思考,勾画。品读交流(1)天黑了,孩子们还留恋着月光下的草地游戏或河滩上的追逐戏闹,却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这时候,心情是怎样的?6.语言训练:当我们扫兴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方小小的夜空……我们的思绪又会是怎样的呢?(三)总结升华,探知真谛文中加了引号的“天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四)拓展练笔,训练读写天窗虽小,却能开人心窍!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又带给你怎样的想象空间呢?请你大胆地想象,完成小小练笔。
板书设计
小小的空白??夏天阵雨
“无”?“有”
唯一的慰藉神奇的世界
被逼上床??
“虚”?“实”
导学反思
年
级
四
学科
语文
课型
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
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三月桃花水
学习目标
能够正确认读“绮、和、谈”3个生字,理解“绮丽
回旋
应和
纤细
沉醉”等词语。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爱恋与赞美。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教学过程
批注
导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刘湛秋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二)读懂文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3.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4.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学习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二)学习第2-6自然段。“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拟人方法)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朝霞”“酒窝”(比喻)。3.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
“水面”的段落。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这首散文诗写的是春水,作者表达了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什么声音? 竖琴 沉醉
喜爱和赞美什么光芒? 明镜
导学反思
年
级
四
学科
语文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
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转述
学习目标
1.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2.注意人称的转换。。
学习重点
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学习难点
在交际中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学习准备
教学过程
批注
导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把一些事情转述给别人,把事情转告给别人听,可以叫捎口信、传话,也可以叫转述。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转述2.尝试转述练习学生同桌自由练习转述,再分小组进行转述。(1)选择上面的其中之一个内容进行练习转述。(2)不要忙着举手。想想,刚才通知是怎么说的。每人先大声地说几遍。记不住的,可以看着屏幕把内容读一读。 (3)同桌互说,纠正说错的地方。 同学们,记住通知的内容了吗?请同桌之间互相转述。(4)组织评析:是否将通知正确清楚地告诉了家长,人物之间的交流是否注意了人称的转换,是否做出适度的情感反应。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二)生生表演,练习转述。 1.再请出一组同学来练习转述。 三、实例练习。 1.刚才那些同学转述得多好,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当对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你没听清,或记不住时,怎么办?(记下要点)还可以怎么办?一下听不清怎么办?(请他再说一次) 2.师生合作表演四、课堂小结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1.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2.人物之间的交流是否注意了角色的转换
板书设计
弄清要点,不要遗漏
注意人称角色转换
导学反思
年
级
四
学科
语文
课型
习作
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
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我的乐园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写自己的乐园,写出真情实感。?2.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自己的乐园的美好,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3.互相评价习作,提出修改建议,修改作文。
学习重点
写出自己乐园的样子,以及带给自己的快乐
学习难点
能描绘出自己乐园的样子。
学习准备
教学过程
批注
导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体验游戏。出示动物乐园图片,看,动物们在自己的乐园里,生活得多么快乐呀!湖畔、林间、广场、校园……处处都留下了我们欢快的笑声。这些地方都是我们的乐园。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乐园》二、掌握技巧,写好作文1.课本上已经给你们提供了一些场所,任由你选择,你要选择哪一个?你想怎样写呢?(1)满是玩具的房间(2)班级图书角(3)家里的院子(4)村头小河边的草地(5)学校的篮球场(6)爷爷的菜地2.欣赏经典,感悟写法。《我的乐园》作文写作技巧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乐园里,你最喜欢做些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写出真情实感。理清自己作文的思路:首先要选择作文的内容,再进行合理选材,确定文章结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进行详细地叙述。三、习作交流,用心修改1.大家把自己的作文读给自己听,读给同桌听吧!(板书:读)2.我还想请几个同学大胆地站起来读一读自己写的文章,其余的同学注意听,提出自己的建议。指名朗读自己的作文。(师听学生作文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修改自己的习作。
领悟写法,课堂小结想一想,怎样写好景物一类的习作?今天的作文课上我看到了同学们愉快的笑容,大家在作文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懂得了写作的一些技巧。其实,在平常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勤于思考,把自己听见的、看见的、想到的进行合理地整理,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就行了。只要我们努力,坚持,我想大家也都会喜欢上作文的。
板书设计
乐园的样子
做些什么
给“我”的快乐
导学反思
年
级
四
学科
语文
课型
习作
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
课时
2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3.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4.积累和理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学习重点
词句段运用(积累词语,了解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仿照例段写片段)
学习难点
理解并积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学习准备
教学过程
批注
导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有些语句特别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这些语句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或想法?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作者情感或想法的部分用“
”画出来。3.学生交流。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4.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1)《乡下人家》表达了作者的想法是“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2)《天窗》表达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二、词句段运用(一)读一读,并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1.?出示2.读一读,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平舌音“璀、璨”,鼻音“袅”。3.说一说,这些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第一行词语都是描写城市生活的词语,第二行词语都是描写乡村生活的词语。4.选一选,说一说。(3)说一说,你体会到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城市或乡村的词语?
一、词句段运用(二)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绘出了什么地方的风景画?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教师总结:第一个片段写了一幅傍晚时田园风景画。第二个片段写了一幅海边风景图。2.选择其中一幅图,照样子写写。二、日积月累1.出示《卜算子.咏梅》,学生尝试读一读。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
乐园的样子
做些什么
给“我”的快乐
导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