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99 南方地区
1.(2012年高考真题安徽卷)(32分)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 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广西沿海防城港市。
⑴描述图中两个Ⅰ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⑵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
⑶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12分)
2.(2012年高考真题安徽卷)(24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⑴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 、 ,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12分)
⑵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议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12分)
3.(2012高考真题全国大纲版,39)(6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价值。
材料一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 ,开凿灵渠 ,攻打百越 ,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岳武王 ,定居番禹 (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 ,“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后 ,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 ,“与剖府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 。南岳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赵佗又以财务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 ,“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谴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 , 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国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据《史记》等
材料二
图6示意灵渠位置。
图6
(3)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并说明原因。(12分)
(4)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8分 )
4. (2012高考真题福建卷,37)(37分)图13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图 13
表4︰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园地 城镇 陆地水域 滩涂 未利用
19912008 48.0841.87 14.479.89 18.7217.27 0.340.04 0.210.03 9.6523.91 7.966.35 0.350.63 0.220.01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7分)
(2)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8分)
(3)据表4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
(4)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12分)
5.(2012年高考真题天津卷)( 26 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云南省西北部地形分布的特点是 。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6 分)
近三年来,云南省遭受了持续特大干旱。
(2)面对特大干早,该省林区应特别重视防御的次生灾害是 。 ( 2分)
(3)应对持续干旱,该省农业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请列举两项, ( 6 分)
甲、乙两河在云南省境内的干支流有已建、在建水电站几十座。
(4)当地居民对水电站的建设持有支持、反对两种观点.请你为这两种观点各找一条理由。( 6 分)
支持的理由: ;
反对的理由: 。
丽江古城是纳西族人的聚居地,纳西族文化在此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5)据图8说明,丽江古城的纳西族文化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古老的纳西族文化在丽江得以保存的自然条件是 。(6分)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16分)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2分)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10分)
(3)根据表3,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8分)
表3 2007年甲省和全国的几项社会经济指标
地区 ≥6岁人口中,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人口比重(%) 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 中药材播种面积(万公顷) 加工而成的中成药产量(万吨)
甲省 10.92 24.98 3.68 1.37
全国 19.97 46.43 96.07 112.89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四川卷)图3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5~7题。
2.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
A.风蚀谷 B.冰蚀谷 C.张裂谷 D.断层谷
3.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从图中可推测出的是
A.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 B.花莲溪西侧陡峻、东侧平缓
C.大富以南,北部高、南部低 D.大富以南,北部低、南部高
4.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B.暖流流经,渔业资源丰富
C.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D.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5. (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单科卷,34)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4分)
资料一:见图20。
资料二:见表1。
表1北海、钦州、防城港2000—2004年三次产业产值 单位:亿元
资料三:见图21。
资料四:见图22。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________。(2分)
(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单选题,填选项字母)。(2分)
A.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B.防城港市第二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C.钦州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D.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的是北海市
(3)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三城市的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
A.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北海 B.2005年广西GDP小于重庆
C.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防城港 D.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钦州
E.2005年西南五省(市/区)GDP之和小于广东
(4)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3分)
(5)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对策。(4分)
6.(2009年高考海南卷,23)近些年来,G市(图8)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图中G市属于 ① 省,铁路名称是 ② 铁路。(4分)
(2)指出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6分)
7.(2009年高考山东卷,26) (25分)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图6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6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l)~(2)题。
(l)指出图6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分析B地年降水最少于A地的原因。(4分)
(2)在制作地形图时,我们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的位置来绘制等高线。请用此方法绘出C地的400m等高线。(2分)
图7为该地区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分析在当地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的意义。(8分)
图8为A地所在省、浙江、广东及全国2001~2008年第二产业占各自CDP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第(4)题。
(4)比较分析A地所在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特征。(4分)对该省工业的发展,有人提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3分)
8. (2009年高考四川卷,36) (36分)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2分)
(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 ;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 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6分)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 ;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4分)
(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12分)
材料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9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5)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12分)
9. (2009年高考浙江卷,37) (26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区域内A、B、C三座城市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三座城市都有纺织、装备制造和文化等产业,各城市主要产业的年产值见表1。
表1 某城市群内A、B、C三座城各产业的年产值(亿元)
A B C 产业J年产值合计(∑j)
纺织业 70 40 60 170
装备制造业 150 150 50 350
文化产业 100 50 30 180
其他 280 260 260 800
城市年产值合计 600 500 400 1500
注:为了方便计算,表中产业结构情况及数据作了简化处理。
判断不同产业在不同城市的集中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区位商来确定。某城市的某个产业区位商越大,表示该产业越集中于该城市,理论上,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该产业应尽量向该城市集聚,以实现合理分工,形成产业集群。
某城市i的某个产业j的区位商计算公式为
式中,Qi为城市i不同产业的年产值;∑i为城市i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j为城市群内j产业的年总产值;∑ij为城市群全部产业的年总产值。
(1)已知A城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1.03、1.07和1.39,B城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0.71、1.29和0.83。据表1计算C城三大产业的区位商,利用计算结果确定上述三大产业在理论上应分别向哪座城市集聚 (9分)
(2)如果该城市群为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其以北的洞庭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实施了退耕还湖等措施,面积又开始扩大,请说明其生态意义。近年来,沿湖芦苇种植有所增加,请分析这将对洞庭湖产生什么影响 (8分)
(3)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以长江三角洲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和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内,在接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时区位优势明显。试分析长株潭城市群承接珠江三角洲玩具制造业和长江三角洲飞机制造业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9分)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图7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4~16题。
10.该流域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11.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12.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
13.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
A.旅游大客车 B.公交大客车 C.集装箱卡车 D.水产冷藏车
14.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海啸 B.赤潮 C.潮汐 D.寒潮
15.苏通大桥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人海口的长江大桥,它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和“最长斜拉索”四项世界纪录。这样设计有利于:
A.提高南北陆路运量 B.确保“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
C.稳定河口水文特征 D.抵御台风侵袭
16.(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湖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有37种,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铅锌储量也很丰富。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础较好,抹洲有全国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炼厂。
材料二:图16为“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条件示意图”。
地区 主要城市 储量占全省百分比(%)
锑 钨 锡 铅 锌 铜 汞 铋
湘东 长沙、株洲、湘潭 0.62 0.72 O.10 2.92 1O.12 32.44
湘南 衡阳、郴州、永州 3.30 94.14 99.71 72.6l 55.68 54.90 1.14 100.00
(1)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有 、 。(2分)
(2)湖南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2分)
(3)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 (4分)
(4)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湖南省酸雨最严重的城市有 等。分析该地区多酸雨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6分)
17.(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其人选条件的有:
①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 ②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产量
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 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18.(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37)(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图6),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12分)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据图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 千米。(4分)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与环境效益。(12分)
19.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35)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误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优势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分局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8分)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资料二:见表3。
表3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概念与特征 形成条件
辐射雾 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 ① 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② 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③ 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④ 有充足的凝结核。
平流雾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① 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② 暖湿空气的湿度大;③ 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2/s);④ 大气稳定。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_________雾。(1分)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_________雾。(1分)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_________雾。(1分)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5分)
20.(2007年高考广东卷地理,32)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共18分)
资料1:2005年云贵高原地区人均GDP为6619元(全国为15033元/人)。
资料2:G省地处云贵高原,图16和表2反映了G省人口密度分布及相关情况。图16、表2中的相关系数大于(或小于)零,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负)相关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显著。
表2: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和土地开垦率的相关系数表
坡度范围 <13° 13°-17° 17°-21° >21°
地形坡度 -0.17 -0.73 -0.66 -0.24
土地开垦率 0.54 0.76 0.78 0.44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根据图16,在________m之间的地域,人口密度与海拔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在图中所示的5个海拔区间中,与人口密度负相关最明显的是________m的区间。(4分)
(2)根据表2可知,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
地形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的两个坡度范围是________和________;在这两个坡度区间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5分)
A.土地开垦过度 B.环境(植被)遭受破坏 C.降水丰富
D.修建梯田 E.地表崎岖
(3)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最低的地区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2分)
A.云贵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山东丘陵
(4)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及其对策。(7分)
21.(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 下列与我国西南地区相关的正确说法是
A.西双版纳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冬无寒潮,夏无台风
B.垂直地域分异明显,自然带谱自西向东复杂程度增大
C.地势险要,交通不便,水土流失较严重
D.位于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地形起伏大,平原丘陵规模大
22.(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Ⅲ(新课程),36)
图2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读图2,完成下列要求。
。图2
(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
(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
(3)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
(4)在开发利用M河时,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
(5)图示区域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 、 。
23.(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旧课程),36)读图8,回答:
图8
(1)图示地区地形复杂,地势 。
(2)PQ线的东南部属于 (地形区),该地形区的气温、降水特征是 。
(3)内力作用在图示地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PQ线的东南部与西北部相比,人口密度较大的是 ,造成两地人口密度不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旧课程))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域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10~15题。
24.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25.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26.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
A.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B.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27.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 )
①临近原料地 ②靠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28.(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旧课程),40)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5
(1)读图5,判断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约为( )
A.50 km B.110 km
C.160 km D.300 km
(2)绘出图6中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图6
图7
29.(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31)据图4-8回答:
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保护区。
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市。
C是B市的____________________港。
D是__________________市(经济特区)。
30.(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5)图2-42为“长江经济带交通与经济分布图”,该地区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经济优势明显。读图解答:
(1)图中与长江干流相交的铁路干线,自西向东依次是:A.--------线;B.--------线;C京广线;D.--------线;E?京沪线。
(2)图中长江沿岸的大型钢铁工业基地自东向西依次为上海、马鞍山、--------、重庆、--------。图中商品粮基地,数码①表示的是 商品粮基地,数码③表示的是 商品粮基地。
(3)请将下文中几处有错误的地方用括号表示出来:
“长江经济带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稻米、小麦、棉花、油菜籽、桑蚕、茶叶、苹果和淡水鱼的主要产区,也是我国多种农产品的重要商品性生产基地。长江经济带工业发达,人口众多,煤、铁、石油等矿产和水能资源丰富,水运条件优越,是一个由沿海深入内地的综合性经济带”。
31.(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1)?读“中国部分地区图”,在下面空格中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名称及其他内容:
(1)河流A: 江;铁路B :线;核电站C: 核电站;行政区D: 区。
(2)经济特区E: 市;经济特区F: 市。
(3)设立经济特区有利于发展何种类型的工业: 工业和 工业。
32.(1985年高考地理试题)将下图中六个数字所代表的城市或港口名称,填在图右面相应的空格中:(3分)
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
33.(1985年高考地理试题)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从气候、河流、植被、农业等方面举出十个论据加以说明。(5分)
34.(1983年高考地理试题)我国目前已经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A.广州、汕头、深圳、珠海;
B.深圳、漳州、泉州、汕头;
C.福州、广州、深圳、珠海;
D.汕头、珠海、厦门、深圳
35.(1983年高考地理试题)关于我国南部沿海三省一区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北回归线穿过闽、粤、台、桂三省一区;
B.是我国境内热量和水分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五指山的东南坡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C.大部分为丘陵、低山,但我国东部地区最高山峰却在本区内;
D.台湾西部平原、珠江三角洲为稻米产区;
E.区内盛产热带和亚热带水果
36.(1982年高考地理试题)珠江三角洲是由两个三角洲复合而成。其中,一个是由 冲积而成的大三角洲,另一个是由 冲积而成的小三角洲。
37.(1956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放后在海南岛 族与 族的聚居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1825
2917
1612
1851
1729
3105
Ⅰ
Ⅱ
Ⅲ
Ⅳ
Ⅲ
Ⅲ
Ⅱ
Ⅰ
30°N
110°E
115°E
图 例
Ⅰ 耕地快速减少区
Ⅱ 耕地较快减少区
Ⅲ 耕地缓慢减少区
Ⅳ 耕地基本平衡区
河、湖
山峰和海拔/m
城市
省、直辖市界
3105
⊙
⊙
武汉
巫
山
长
长
江
江
图13 1990~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
图 例
耕地
林地
河、湖
居民点
○
古迹
∴
山峰
海拔/m
湖面
海拔/m
断层陡
坡范围
○
∴
断
层
断
层
陡
坡
4122
4122
1974
1974
点
苍
山
A
B
陡
坡
洱
海
○
大理古城
下关
0
3
6
km
图14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0
5
10
km
花
莲
溪
太
平
洋
北回归线
大富
120°30′E
图3
图 例
城 镇
河 流
冲积扇
25°
115°
图8
G
西
江
河流
铁路
高速公路
省界
特别行政区界线
图6
200
200
500
500
500
500
200
25°
120°
A
B
C
图 例
等高线
河流
城市
420
460
410
400
450
350
400
350
340
410
300
250
210
280
390
450
350
500
430
280
160
300
450
570
沼气池
薪柴
保护
沼液
粪便
沼渣
饲料
原料
原
料
畜产品
料
收入
产品
水源
灌溉
水田、果园
养鱼
(水塘)
林草植被
(坡地)
农产品加工
养畜
居民
图7
图8
全国
浙江
广东
A所在省
2001
2003
2005
2007
40
45
50
55
60
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