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劝学》同步训练(含答案)_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1《劝学》同步训练(含答案)_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9 21:1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劝学》同步训练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夯实基础
)?
一、
单选题
1.
《劝学》中,对作者提出“学不可以已”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告诫人们求学不可以让它停止,即学习是无止境的。
B.通过写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阐述学习也是永远不能停止的道理。
C.认为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学习,人力定能征服自然。
D.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强调学习是人们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不是决定因素。
B.荀子的文章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C.《劝学》认为人的知识要靠后天获得,人的技能要靠后天培养,君子的资质和一般人的没有什么不同,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是很可贵的,它严正地否定和批判了“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谬论。
D.《劝学》第二段连用三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3.
下面对《劝学》第三、第四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
下列对《劝学》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开篇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B.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的观点。
C.“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自身的努力。
D.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二、
填空题
5.
根据提示填写句子。
(1)《劝学》中,强调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并无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
(2)《劝学》中,以行路为喻,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表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省察来增加自己的见识和提升自己的德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在《劝学》中也提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他说:“________,________。”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劝学》中,借助“风雨”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莘莘学子要把《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当成座右铭,勉励自己要持之以恒,因为只有坚持,才会成功。
三、
文言文阅读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B.①故木受绳则直?
?
?
?
?
?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
?
?
?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D.①蛟龙生焉?
?
?
?
?
?
?
?
?
?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2)下列句中的画线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圣心备焉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运用列举事例的论证方法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节选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秦观《劝学》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晦”。
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②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5)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
(
拓展延伸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世给事州县。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峡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又入为户部判官。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后知青州。东封,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代还。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榷茶之法弊甚,诏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同议经制,稍宽其旧。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
【注】①榷茶之法:茶叶专卖法。
(节选自《宋史》,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
B.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
C.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
D.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
B.东封,是“泰山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C.便宜,既指斟酌情势,自行处理事务,也指有利国家的建议,本文指后者。
D.“权”在古代表示“暂时代理”,“守”“假”“摄”也都有“代理”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策主动请命,胆气过人。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峡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却表示自己曾三至蜀境,堪当此任。
B.凌策很有治才,颇受朝廷器重。因有能干之名,王旦推荐他接任卢之翰之职;凌策病重期间,皇帝还多次派宦官带着医生前往探望。
C.凌策处事果断,利国利民。广、英两州从吉河到板步,每年盛夏瘴气四起,过客十死八九,凌策请求开山修路,直抵曲江,深得百姓好评。
D.凌策淳朴温和,处事精细审慎。当时茶叶专卖之法弊端很多,诏令凌策与李迪、吕夷简共同修法,使旧法稍稍放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
②饶州产金,尝禁商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师丹字仲公,琅邪东武人也。治《诗》,事匡衡。举孝廉为郎。元帝末,为博士。建始中,州举茂才,复补博士,出为东平王太傅。初,哀帝即位,高昌侯董宏上书言:“秦庄襄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事下有司,时丹以左将军与大司马王养共劾奏宏:“知皇太后尊之号,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上新立,谦让,纳用莽、丹言,免宏为庶人。郎中令冷袭、黄门郎段犹等复奏言:“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蕃国之名以冠大号,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置吏二千石以下各供厥职,又宜为共皇立庙京师。”上复下其议,有司皆以为宜如袭,犹言。丹议独曰:“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为号者,母从子,妻从夫之义也。欲立官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尊卑之义也。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丹由是浸不合上意。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上以问丹丹对言可改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丹老人,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又丹使吏书奏,吏私写其草。丁、傅子弟闻之,使人上书告丹上封事行道人遍持其书。上以问将军中朝臣,皆对曰:“志臣不显谏,大臣奏事不宜漏泄,令吏民传写流闻四方。臣不密则失身,宜下廷尉治。”事下廷尉,廷尉劾丹大不敬。事未决,给事中博士申成、炔钦上书言:“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发愤懑,奏封事,不及深思远虑,使主簿书,漏泄之过不在丹,以此贬黜,恐不厌众心。”遂策免丹。
(节选自《汉书》)
【注】①封事:古代大臣奏事,用袋封绒以防泄露。②策:策书,君主封上授爵或免官时,用策书为符信。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上以问丹/丹对言可改/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
B.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上以问丹/丹对言可改/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
C.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上以问丹/丹对言可改/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
D.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上以问丹/丹对言可改/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博士”是古代学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等,后成为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工作的官职。
C.“从子”在文中指兄弟的儿子。古人家族观念很浓,曾祖父往上的同族子侄辈,则不称从子,而称族子。
D.“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薄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之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丹敢于直言。汉哀帝即位不久,高昌侯董宏上书建议尊称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遭到师丹等人的反对,董宏被贬为平民。
B.师丹不屈从权贵。郎中令冷褒、黄门郎段犹等奏请更改定陶共皇太后和共皇后的名号和车马服饰,设供职官吏,遭到师丹反对。
C.师丹做事不密。他让属下给皇上写奏章,属下为了炫耀自己,把草写奏章的事告诉了丁、傅子弟,被判决为“大不敬”之罪。
D.师丹终被免官,给事中博士申成、炔钦上书为师丹辩护,认为师丹让属下起草奏章并无过错,但皇上还是罢免了师丹的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新立,谦让,纳用莽、丹言,免宏为庶人。
②欲立官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尊卑之义也。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自博望侯骞死后,匈奴闻汉通乌孙,怒,欲击之。及汉使乌孙,若出其南,抵大宛、大月氏相属,乌孙乃恐,使使献马,愿得尚汉女翁主,为昆弟。初,天子发《易》书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红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条枝、身毒国。而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
是时汉既灭越,而蜀、西南夷皆震,请吏入朝。于是置益州、越巂、牂柯、沈黎、汶山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乃遣使柏始昌吕越人等岁十余辈出此初郡抵大夏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于是汉发三辅罪人,因巴蜀士数万人,遗两将军郭昌、卫广等往击昆明之遮汉使者,斩首虏数万人而去。其后遣使,昆明复为寇,竟莫能得通。而北道酒泉抵大夏,使者既多。而外国益厌汉币,不贵其物。
自博望侯开外国道以尊贵,其后从吏卒皆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天子为其绝远,非人所乐往,听其言,予节,募吏民毋问所从来,为具备人众遣之,以广其道。其吏卒亦辄复盛推外国所有,言大者予节,言小者为副,故妄言无行之徒皆争效之。外国亦厌汉使人人有言轻重,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汉使乏绝积怨,至相攻击。而楼兰、姑师小国耳,当空道,攻劫汉使王恢等尤甚。而匈奴奇兵时时速击使西国者。于是天子以故遣从骠侯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至匈河水,欲以击胡,胡皆去。王恢数使,为楼兰所苦,言天子,天子发兵令恢佐破奴击破之,封恢为浩侯。
(节选自《史记·大宛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欲地接以前通/大夏乃遣使柏始昌/吕越人等/岁十余辈出此/初郡抵大夏/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
B.欲地接以前通大夏/乃遣使柏始昌/吕越人等/岁十余辈/出此初郡抵大夏/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
C.欲地接以前通大夏/乃遣使柏始昌/吕越人等/岁十余辈出此初郡抵大夏/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
D.欲地接以前通/大夏乃遣使柏始昌/吕越人等/岁十余辈/出此初郡抵大夏/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弟,即兄和弟,包括近房和远房的弟兄;也比喻关系亲密如兄弟般友好。
B.《易》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春秋》合称为“五经”。
C.三辅又称三秦,文中指治理京畿之地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位官员。
D.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第,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开辟西域之方略多措并举。修筑令居以西的亭障,设置酒泉郡,沟通西北各国,又加派使者抵达安息、奄蔡、黎轩、条枝、身毒国等国。
B.汉朝开辟西域的过程多有波折。汉派使者,欲直达大夏,却在昆明受挫;派遣将领攻打阻拦汉使者的人,斩首数万,最终还是未能沟通大夏。
C.汉朝任命出使官员时讲究方法。汉朝天子接受主动请缨者的要求,招募官吏和百姓而不详细查问其出身,并为他们配备人员,派遣他们出使。
D.汉朝开辟西域的意义重大深远。本文叙述开辟西域虽历尽艰辛,但最后终于出现了“使者相望于道”的繁华景象,出使大宛的使者络绎不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时汉既灭越,而蜀、西南夷皆震,请吏入朝。
②外国亦厌汉使人人有言轻重,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C
2.D
3.C
4.C
二、
填空题
5.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
文言文阅读
6.BCA
7.
D
B
D
(4)①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
②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易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5)可以论证。荀子《劝学》的观点是“学不可以已”,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以及读书时学时辍所导致的后果,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可以从反面论证“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8.
D
C
B
(4)①适逢江、淮歉收,盗贼蜂起,朝廷任命凌策兼任淮南东路安抚使。
②饶州产金,曾有令禁止私人买卖,有时接到举报,逮捕关押的人挤满监狱。
9.
B
C
C
(4)①皇上新登位,很谦让,采纳了王莽、师丹的话,免董宏为平民。
②如果要立官置吏,车马服饰与太皇太后等同,就不能用来明确尊卑的道义。
10.
B
C
D
(4)①这时汉朝已经消灭(扫灭)南越,蜀地和西南各夷族(部落)都震恐,请求汉朝设置官吏入朝拜见。
②外国也讨厌汉使者人人说话不真实,估计汉朝大军离得远,不能到达,因而断绝食物,使汉使者遭受困苦。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