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11 区域地理综合
(2012年高考真题四川卷)图3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回答8~9题。
1. 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A.①曲线 B. ②曲线 C. ③曲线 D. ④曲线
2. 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低,蒸发旺盛
B. 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 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 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3. (2012年高考真题四川卷,36)(36分)图10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11为东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1等深线判断,甲地海底地形类型是 ,其成因是 。据图10、图11,比较E、F两钢铁企业不同的最优区位条件,E是 ,F是 。(8分)
(2)当图10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风向(用带箭头线划,画在答题卡的方框内)。(2分)
(3)图12是图10所示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图示意图。读图10、图12,简述该半岛的地形特征。(6分)
(4)图10中M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6分)
(5)图13是东海沿31°N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据图11、图13,填表比较该海域东、西部盐度的差异、季节变化和成因。(表见答题卡)(8分)
(6)指出图11中乙岛3月平均气温与9月平均气温的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
2.(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与该国相比,浙江农业区位条件不利的是
A.耕地资源不足 B. 市场需求量不大 C. 水热资源贫乏 D. 农业劳力短缺
3.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35-40)读下列有关瑞士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瑞士国家馆(右图)主体结构由两个承重的大小圆柱组成,左为“城市空间”,右是“自然空间”,主题构思为“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城市空间”的顶部是绿草如菌的屋顶。在“自然空间”参观者可以乘坐山地缆车从地面到屋顶参与奇特的乡村旅行,欣赏瑞士美丽的花卉,领略瑞士“欧洲屋眷”、“欧洲水塔”的独特乡村风貌。瑞士大量人口居住于城市周边的小镇,每天乘坐火车等公共交通到城市工作。
材料二:瑞士经济发达,但95%的原料、能源依靠进口。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4%、23.3%和72.7%。瑞士素有“钟表王国”、“金融帝国”和“会议之
国”之称,钟表制造十分发达,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全国共有银行6000余家,苏黎世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瑞士也是许多国际组织的所在地,每年仅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就达6000个之多,2007年游客过夜数达3636万人次。
⑴瑞士位居中欧,西接法国,南邻 (国家),北与 (国家)为邻。 河是瑞士唯一通往北海的国际航道。
⑵从地形和河流的特征看,瑞士享有“欧洲屋脊”、“欧洲水塔”之称的原因是
⑶从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的所占比重看,瑞士的第 产业很发达,在这一产业中,
业、 业尤为突出。
⑷根据材料一判断,目前瑞士的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 阶段。
⑸从资源、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分析瑞士成为“钟表王国”的工业区位条件。
⑹2010年上海世博会瑞士馆的许多设计展示了瑞士自然与人文地理特色,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列举两例说明。
(2007年高考江苏卷地理)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答10~12题。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200 8952 18245 3357 8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045 514 387 288 1344
4.由表l分析可以看出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5.我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6.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7.(2007年高考广东卷地理,33)下图中B、R、I、C四个国家被人称为“金砖四国(BRIC)”。(共16分)
资料1:见图17。
资料2:表3是四国的有关情况。
表3
国家 B R I C
国土面积(万km2) 851.4 1707.5 298.0 960.0
人口(亿) 1.9 1.4 11 13
2001年国民总收入(亿美元) 5285 2534 4743 11310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被誉为 世界原料库 世界加油站 世界办公室 世界工厂
资料3:I国总理早就提出“用电子革命把国家带入21世纪”。据报道1997-2005年间,I国软件出口额从16.5亿美元猛增到236亿美元,雨季还将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美国硅谷的企业中有大量的I国人担任高层管理人员。I国IT(信息技术)企业非常重视自主开发能力,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生产模式。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1)B、R、I、C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国家的中文名)。(4分)
(2)R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分析B国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从R国与I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比较,________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分)
(5)I国软件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3分)
A.政府的大力支持 B.全球对各种软件的急剧需求
C.拥有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水平高
E.多优良港口
8.(2007年高考上海卷地理,21-26)读“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示意图(部分)”,回答问题。(16分)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举行火炬传递活动,总行程137000千米,历时130天。其中,4月1日至5月3日,圣火将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传递,唤起人类对和平、和谐和团结的珍惜,表达人类对友谊、关爱和尊重的渴望。
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示意图(部分)资料来源:2007年4月27日《解放日报》
⑴奥运火炬从北京向西挺进的路线,是中华民族先辈曾经走过的、象征“中国与世界联系”的、具有历史意义的“________之路”。
⑵火炬传递从亚洲出发,依次途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洲,最后回到亚洲。在火炬传递途中,位于太平洋东岸的城市是________,位于西半球正值秋季的城市是________,地处岛国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2个),位于半岛上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2个),唯一居于内陆国的城市是________,地跨两大洲的城市是________。
⑶在奥运火炬传递的路线中,从达累斯拉姆到马斯喀特沿途,出现的植被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与同纬度非洲大陆西部植被南北更替状况相比,在________高原地区缺失了该纬度带应有的典型植被________。
⑷2008年4月1日火炬传递活动开始之是,下列各组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单项选择)
A.曼谷-马斯喀特-伦敦-堪培拉 B.堪培拉-曼谷-马斯喀特-伦敦
C.马斯喀特-曼谷-伦敦-堪培拉 D.曼谷-马斯喀特-堪培拉-伦敦
⑸2008年5月3日火炬返回我国时,下列各组城市中,白昼长度从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单项选择)
A.达累斯萨拉姆-吉隆坡-首尔-平壤 B.圣彼得堡-伊斯兰堡-孟买-雅加达
C.布宜诺斯艾利斯-曼谷-长野-伦敦 D.胡志明市-旧金山-阿拉木图-巴黎
⑹当2008年8月8日晚8点北京奥运会开幕时,世界各地的华侨与我国留学生也将在当地观看实况传播,在上图所列城市中,居住在________的华侨正沐浴着早晨的阳光,而学习、生活在________的我国留学生恰逢正午的钟声敲响。
9.(2007年高考四川卷文综,36)(36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05年10月2日13时30分(当地区时),“和平之旅”使者哥德堡号仿古木帆船于图9中A港启航,经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于2006年8月29日10时30分(抵达地区时)抵达图10中B港。
(1)哥德堡号从A港至B港,共航行了_____天_____小时。航行期间,A港白昼长短的变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2)位于C洪西南方向且距离最近的世界著名海峡名称是________。试分析C港成为世界著名大港的重要交通位置条件。(8分)
(3)指出图9中甲阴影区与图10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
(4)甲区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油气开采和化工、机械设备、食品工业为其三大主导部门;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试用你所学地理知识对上述工业特点的成因分别给予合理解释。(12分)
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气开采和化工、机械设备、食品工业为其三大主导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07年高考天津卷,36)(32分)下图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读图,回答问题。
(1)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及其治理措施。(12分)
(2)说明乙区域河流下游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6分)
(3)填表说明黄河、恒河部分水文特征与气候的关系。(6分)
甲区域中Y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20世纪50年代后,在老城区以西10余千米处建设了以机械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区。(如图10所示)
(4)说明图中A工业区布置的合理性。(8分)
11.(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卷(新课程),36)根据图10中地理信息,回答问题
(1)请比较A图所示区域东部与西部气温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区域 气温差异 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部
西部
(2)A图所示区域类似这种气温分布规律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事象还有哪些?请列举两例。
(3)在方框中填写B国①、②两区域植被类型的名称,以及沿20°S纬线植被类型变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4)写出A图中所示农业地域类型在B国的主要分布地区。
12.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33)图13中,a、b、c、d分别表示四个国家。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13
(1)四国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填名称) 。我国从 、 、 等所示国(用图中字母表示)进口铁矿石。
(2)b和d所示国家都盛产的重要经济作物是 ,适宜该经济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是 。
(3)a和c所示国家的城市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其共同区位因素是 。
13.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32)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图9
(1)A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2)B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按自上而下顺序) 、 和 。
(3)A图、B图所示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导致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4)当P1地盛行西南风时,P2地的气候特点是 ,流经P2地的主要洋流是 。
14.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21-25)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的地图简图,读图回答:
甲图 乙图
⑴甲图是 海峡,其东端有世界著名海港 ;乙图是 海峡,其最狭处建有世界著名的 隧道。
⑵ 图所示海峡往往风浪较小,因为该海峡位于 带(气压带风带全称); 图所示海峡往往风大浪高,因为该海峡位于 带(气压带风带全称)。
⑶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甲图所示海峡沿岸国家都属于 国家;乙图所示海峡沿岸国家均属 国家。
⑷在图中海峡范围内用箭头方向线标出:①甲图标出来自世界最大石油产地的原油运输方向;②乙图标出来自附近著名油田的原油运输方向。
⑸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油进口量逐年增长,目前已超过消费量的1/3。
①在甲、乙两图所示海峡中,对我国进口石油有重大影响的是 海峡。
②为了保障我国的石油供应,可采取的措施有(多项选择)( )
A.拓展石油进口渠道,分散风险
B.加强国际合作,保障海峡安全通航
C.大力开发国内油田,不再进口石油
D.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③除了石油进口外,该海峡对我国的重要意义还表现在(多项选择)( )
A.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的海上运输要道
B.我国远洋航线中最繁忙的东行航线的枢纽
C.通往南亚、东非、北非、南欧、西欧最短航程的必经之地
D.纺织品出口到美国的重要海运通道
15.(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51-53)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区域特征,并回答有关问题。
⑴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比较
相同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比较
相同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你认为中国西部开发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44-46)甲、乙两图分别为印度和意大利的地理简图,读图回答:
⑴两国中面积较大的是 (国名),判读依据是 。
⑵乙图中亚平宁山脉的走向为( )
A.东西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南北走向
17.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30)甲、乙两图分别为英国和美国工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甲图中钢铁工业中心②的名称是 ,在乙图⑤、⑥、⑦中,钢铁工业中心是 (填写数字代号),它与②在工业布局类型中,同属 型。
(2)甲图中国家的石油工业基地④的名称是 ,它是随着 油田的开发而形成;乙图中国家最大的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学工业中心是 (填写数字代号)。
(3)乙图中国家著名的硅谷位于图中 (填写数字代号)城市附近;甲图中被称为英国的“硅谷”集中在 (填写地名)中部一些城市。
(4)甲图中的国家是世界农产品主要进口国之一,该国属典型的 气候,此种气候类型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但对 生长有利,该国近年来接连发生了 病、口蹄疫等,影响了农牧业生产;乙图中的城市⑦以北地带由于生长期较短,在农业专业化区中属于 带。
(5)乙图中的国家首都的数字代号是 ,它与甲图中的国家首都的城市职能主要区别是 。
18.(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 下列地区中,湖泊数最多的是 ( )
A.青藏高原 B.东非高原
C.中西伯利亚高原 D.云贵高原
19.(1988年高考地理试题)读“东方快车”路线示意图,将下列各组文字所描述的城市的名称,填在相应各小题后的括号内。(4分)
本题共四小题,每小题1分。
(1)这个城市由多瑙河两岸的两个城市组成,有几座雄伟的大桥把两岸城市连成一体。 ( )
(2)多瑙河流贯市内,山青水秀,风景如画,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城。
( )
(3)位于多瑙河下游平原的中部,多瑙河某支流的河畔。它是所在国家的多种工业中心。 ( )
(4)这个城市座落在巴伐利亚高原,南望可见雄伟的阿尔卑斯山。它是所在国家南部主要工业中心。 ( )
20.(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1)读图并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名以及其他内容,填入表中相应的空
21.(1983年高考地理试题)我国西双版纳地区与苏丹、埃及相邻地区纬度大致相当,试对比两地区气候特征,并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两地各属何种气候类型?主要经济作物有什么不同?西双版纳在发展经济作物方面有哪些有利条件?(14分)
22.(1980年高考地理试题)试将中国与美国的地理概况,按下列项目加以对比:
A.两国的海陆位置。
B.两国地形大势主要山脉走向对两国河流的流向及冬季冷气流的影响。
C.两国小麦、棉花及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D.两国工业分布在地区上的发展变化,并举出代表性城市为例。
23.(1959年高考地理试题)1958年我国棉产量已经超过资本主义国家中棉产量最大的
国,这个国家的棉花主要分布在 部;1958年我国煤产量已经超过英国,英国的主要煤区多分布在 山区、 附近和 周围。
24.(1956年高考地理试题副题)填欧亚大陆空白图:(共10分)
(1)我国文化艺术代表团曾经访问过的下列各国的首都:苏联是① 、英国是② 、阿尔巴尼亚是③ 、意大利是④ 、埃及是⑤ 、印度尼西亚是⑥ 、日本是⑦ 。并将上列代表地名的数字,填在适当的地点。
(2)法国最大的产铁区是⑧ ;西德最大的产煤区是⑨ ;罗马尼亚的石油工业中心是⑩ 。并将上列代表地名的数字,填在适当的地点。
10°
20°
30°
40°
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年降水量(mm)
纬度
图3
①
②
③
④
M
200
500
1000
M岛等高线图
F
20°
E
M
甲
乙
26°
32°
128°
124°
80°
70°
10°
80°
124°
128°
图10
图11
500—
1000—
1500—
0
海拔(m)
←—— 西
东——→
图12
1.0
2.0
3.0
4.0
122°
124°
126°
128°
130°
经度
盐度(%)
冬季
夏季
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