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教
学
笔
记
课题
三角形的面积
内容
56-57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认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比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认知迁移能力,在自主构建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数学学习的信心。4、培养良好习惯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在学习中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
熟练计算面积
难点
解决问题
关键
熟用公式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预习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复
案
3分5分12分15分5分
导入提问自主学习预习反馈巩固练习五、课堂检测六、总结作业
一、导入新课。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记得它们的面积公式吗?(一人回答)2、还记得正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平行四边形面积呢?3、小结:看来,我们所学习过的面积公式,都是在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转化推导出来的。4、谁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数学书56页。学生看书,思考板书问题,教师巡视检查指导。2、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情况课件出示预习交流内容与要求,组长负责,小组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点拨
(1)你把三角形转化成了你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2)原来的三角形和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为什么?四、巩固练习1、书上练习1-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2、在三角形中,S=2.4平方厘米,h=8厘米,求a.3、一块三角形的钢板,底边长是1.2米,面积是4.8平方米。这快钢板的高是多少米?3、求出三角形另一条底上的高。(单位:厘米)五、课堂总结检测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检测:有一直角等腰三角形,它的斜边是10厘米,你会求它的面积吗?B能力培养X预习
出示课题,交待本课学习内容.根据本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在操作、观察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布置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转化?整个探索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使学生真正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关注学生倾听习惯。引导学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关注学生小结能力的培养
板
书设
计
三角形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课
后反
思
本课可以类比前一课进行教学,即提出问题,寻找转化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基本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解决面积计算问题的思路和模式.为方便学生进行探索活动,可以布置学生准备一些三角形纸片,方格纸等材料.在预习中关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