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中国的河流 3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附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中国的河流 3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附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20 12:03:14

文档简介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第一长河。
2.识记长江干流长度和流经省市区和地形区
3.根据资料说出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
4.理解长江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5.分析长江在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
技能与方法:
1.利用查找地图熟悉的地理事物,建立空间概念;
2.分析长江成为“水能宝库”、“黄金航道”的河段及成因。
3.了解长江在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讨论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长江之病”的病因和“对症下药”,培养学生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

长江所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划、所流经的地形区;

长江上、中、下游的河段特征;

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及“黄金航道”的原因。
教学难点
长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程度和治理的措施及现状。
学情分析
绝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第一大河,但是对于长江所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划、所流经的地形区等知之甚少;对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不太了解;对于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及“黄金航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对于长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治理的情况非常感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
①长江概况;
②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和开发;
③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④长江生态问题的表现和治理对策。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一
导入:播放中华鲟视频,激发学生了解长江的兴趣。
学生活动一
观看视频。
教师活动二
布置任务:请利用课本和地图,说一说长江的概况
学生活动二
利用课本和地图,说一说长江的概况
教师活动三
推送练习:
下列有关长江的说法,正确的是(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世界第三长河;
长江沟通我国南北,成为我国南北经济沟通的主要通道
C.
歌曲《长江之歌》的歌词“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中的“高山”和“大海”分别指巴颜喀拉山、东海
D.
长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2.下列地形区按长江干流流经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青藏高原
③四川盆地
④横断山区
⑤云贵高原
②⑤①④③
B.②④⑤③①
C.②④⑤①③
D.④②③⑤①
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不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上海
B.西藏
C.青海
D.山东
学生活动三
完成练习
教师活动四
播放“中华鲟的回乡之路”,长江全流域视频和课本的图文资料,布置任务:说出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
学生活动四:
播放“中华鲟的回乡之路”,长江全流域视频和课本的图文资料,布置任务:说出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
教师活动五:
布置任务:根据所学内容和中华鲟洄游的所见,说一说我国是如何根据长江各河段的水文情况对长江进行综合开发的?
学生活动五:
根据所学内容和中华鲟洄游的所见,思考我国是如何根据长江各河段的水文情况对长江进行综合开发的?
教师活动六:
推送练习
4.
关于长江的各河段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
上游航运价值高
C.
中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D.
宜昌以下才可四季通航,有“黄金水道”美称
5.
关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市
B.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C.三峡工程建成后可彻底解决长江流域的水旱灾害
D.三峡工程坝址位于长江上游的云南省
学生活动六:
完成习题
教师活动七
设问:在中华鲟洄游的路上,有可能会遇上长江的洪水,请从自然和人为方面分析长江洪水频发的原因,以及如何治理?
学生活动七
思考并回答:在中华鲟洄游的路上,有可能会遇上长江的洪水,从自然和人为方面分析长江洪水频发的原因,以及治理对策。
教师活动八:
提供材料,要求学生结合中华鲟洄游的经历,思考长江开发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
学生活动八:
结合中华鲟洄游的经历,思考长江开发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
教师活动九:
展示长江的治理思想和习近平主席讲话视频。
教师活动十:
小结
作业
知能训练习题。
教学反思
【优点与特色】
1.本节课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对学生能自学的内容不详细叙述,重点探讨学生的存疑和兴趣点,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推送大量的视频、图文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需要来选取材料,培养了学生的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
学习内容不局限于课本,联系时事,紧跟时代发展趋势,让学生能将地理学习联系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问题与建议】
在问题的设置上,可以更加具体化精准化。
2.
课后拓展学习的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化;《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黄河的概况及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特征。
理解黄河各河段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能提出向相应的对策。
过程与方法:
根据微课视频及书本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黄河的贡献以及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黄河的水文特征(水量、含沙量、结冰期、水位变化、汛期、流速)
教学难点
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学情分析
本节是中国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部分的内容,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以及中国的河流的基本概况和长江,并且对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对教材的处理方面,学生熟悉的内容就不再重复,学生不熟悉或者不了解的内容适当提供资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学习。
教学内容
分析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水文特征以及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国第二长河。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备的知识。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密切,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展示
根据课程标准,细化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要去哪”。
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视频展示黄河风光
通过黄河不同河段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初步认识黄河,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走进黄河,初步认识黄河。
了解黄河概况及河段特征
通过地形图、温度带图、干湿类型图、黄河水系图等资料,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并能分析黄河水文特征。
引导学生分析河流与地形、气候之间的联系。
读图,结合所学说出黄河的基本概况、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认识黄河的贡献
通过图片等资料,举例说明黄河对人类的积极影响。
结合黄河河段的特征,引导学生分析水能资源特点。
观赏黄河流域的优美风光,唤起对黄河的热爱。
结合图文资料,合作探讨,举例说出黄河的贡献,并根据老师的引导,分析水能集中河段。
分析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并提出治理对策
能够认识黄河不同河段存在的问题并简要分析原因。
根据各河段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
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根据黄河不同河段的生态环境现状,合作探究各河段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课堂小结和小测
1.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设置问题检测学习效果。
回顾本节所学,反思是否达到目标。完成练习。
作业
完成本节课对应的练习,并绘制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去理解、分析问题,化难为简。
2.从黄河的基本概况、水文特征到黄河的贡献以及黄河的“忧患”及治理,各环节清晰、衔接顺畅,便于建立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
3.自主学习与小组探究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有助于学生形成分析地理问题的学科思维。
4.贡献与问题并存,开发与治理并重,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5.材料还可以再丰富一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外流区为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结合气候和地形等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水文特征的成因。
教学重点
中国内流河与外流和分布特点,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及其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教学难点
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及其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已基本了解和掌握了阅读地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初步掌握了在地图上获取有用信息的方法,本节要求通过阅读地图获取信息的活动比较容易开展。通过之前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地理思维,有了用地理视角看待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意识。在本章的前几节,学生初步掌握了我国地形和气候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为接下来的河流特征分析做了铺垫。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教学内容:
“外流区为主”这部分内容,看起来相对独立,但实际上,一方面,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涉及流域内的地形、气候、植被和土壤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另一方面,河流影响着流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同时,人类活动也影响和改造着河流的基本特征。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既要有地形和气候等知识储备,又能对人地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作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视频《1分钟长江》
【观看视频并思考】
1.河流对于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2.河流有哪些特征?
二、新授
(一)识河流——我国主要河流
【活动】1.在图中描绘出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和塔里木河等河流,说出它们注入的海洋?你还发现了什么?
(1)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澜沧江——注入太平洋
(2)雅鲁藏布江、怒江——注入印度洋
(3)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4)塔里木河——未注入海洋
【总结】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
【回顾】什么是分水岭、流域、水系、内流区、外流区?
分水岭——分隔两大水系的山岭或高地
流域——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或汇水区
水系——流域内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
外流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流域)
内流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
知河流——内外流区分布
【出示内外流去分布图】观察我国内外流区分布面积有何特点?找出我国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出示内外流区面积径流量比重图片】为什么外流区径流总量比重较高,内流区径流总量比重较低?
【活动】在图上,找出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看一看它与哪些界线接近?并归纳出中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总结】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外流河主要分布于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三)探河流——河流水文特征
【观看视频】《长江》、《黄河》
观察对比:请你说说长江和黄河河流特征上有什么不同?思考:河流特征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
水文特征——流量
1.观察图片,黄河与长江谁的水量大?
2.河流之水来自哪里?
图示:河流的补给类型
(1)大气降水补给
(2)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3)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湖泊水补给
(5)地下水补给
3.黄河和长江属于什么补给类型?
4.综合思考:河流流量受什么因素影响?
水文特征——含沙量
1.图中黄河与长江河段的河水有什么差别?为什么黄河含沙量大?
2.观看实验视频,综合思考:影响含沙量的主要因素是?
水文特征——汛期
1.河流水位明显上涨的时期为汛期,长江汛期一般是在几月份?
2.长江和黄河谁的汛期长?为什么?
3.中国外流河的汛期出现在什么季节?为什么?
4.综合思考:汛期长短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水文特征——水位变化
1.黄河水位变化大还是小?
2.为什么会出现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差别?
3.对比刚果河,综合思考:影响水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水文特征——结冰期
1.河流在什么情况下结冰?
2.河流结冰期受什么因素影响?
3.中国哪里的河流有结冰期?
【总结】影响水文特征的自然因素
流量大小
——干湿状况
含沙量的大小——植被覆盖状况
汛期长短——雨季长短
水位变化大小及汛期和枯水期出现的季节——降水季节分配
有无结冰期及长短——冬季气温
(四)练习
完成下表,在正确表述家乡河流水文特征选项后画“√”。
2.表格对比中国外流和水文特征
内流河水文特征:
(五)中国的湖泊
1.自主阅读:京杭运河
2.中国的湖泊:
出示图片:中国两大湖区分布。
【课堂小结】
观看视频思考
学生看图描绘,分析问题
学生看图回顾概念
看图分析
注意思考
总结归纳
观看视频思考
对照图片,思考问题
观察图片分析
观看视频思考
看图分析与思考
看图分析与思考
分析与思考
总结
填写表格
填写表格
阅读
分析
作业
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查找资料说明,河流的水文特征对经济发展或人们生活有什么样的作用,写一篇300-500字的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