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宁翠兰
单位名称
喀什第二中学
填写时间
2020年8月20日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高二年级必修五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9《说“木叶”》
难点名称
探究诗歌语言潜在暗示性特点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探究诗歌意象“木”的暗示性含义,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从意象本身特征解读出意象丰富而具感染性的暗示性深层含义,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诗歌语言语言的解读基础薄弱,再深入探究诗歌语言暗示性含义,存在理解困难。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文章信息筛选、汇总,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2.通过小组讨论汇总,在不断交流中丰富对诗歌暗示性语言的认识。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将深情美丽的“木叶”形象赋予了湘夫人。“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将刚健遒劲的“落木”气质赋予了秋天。杜甫的这一创造性的发挥,这一冒险的成功其实都全在一个“木”字上,对“木”的艺术特征作者又是如何分析的呢?到底用意何在呢?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引发思考:相同概念的“木”与“树”在形象上的差别是什么呢?
重点研读课文4—6段,尽量选用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下列表格,归纳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意蕴。
方法提示:抓住每一段的关键词句。
落木(木叶)与树(树叶)对比有什么不同?
作者在文章中引用大量的诗句,将其作为“木叶”与“树叶”在艺术形象上存在巨大差异这一观点的佐证,并从始到终运用对比手法贯穿于文章始终。那么我们把这些对比进行归类中发现落木(木叶)基本都具有几个特点:
1.首先画出文中与木叶(落木)相关的引用诗句,进行分析。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秋云飞”—秋季、落叶)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东。”(“九月”—秋季、“催木叶”—落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下”—落木)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落木)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秋月”—秋季,“扫高木”—落叶—空阔)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秋季,窸窣飘零,微黄,联想到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
木叶(落木)特点:都在秋季,都含有落叶因素,并具有枯黄、干燥,疏朗空阔的特点。2.文中与树(叶)相关的引用诗句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嘉树”—枝叶繁茂—春夏之交)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丛生兮”—枝叶繁茂)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绿叶发华滋”—饱含水分)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叶密”—枝繁叶茂,“花落迟”—春夏之交)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高树”—饱满—茂密)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午阴”—密密层层的浓阴—枝叶繁茂)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采桑”—春夏之交,“柔条”—饱含水分,“纷冉冉”—枝条茂密)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黄叶树”—有水分—多而密)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叶落依枝”—绵密)
树叶的特点:在春夏之交,大多都是枝叶繁茂、浓阴满地、水分充足、叶片饱满,大多为绿色,少数黄色但也不缺少水分。
(学生进行对比归纳,教师进行明确)
3.大致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差异:环境、颜色、外形、质感、意味、联想
汇总如下:
意象环境颜色外形质感意味联想(落)
木
(叶)秋季枯黄稀疏
叶少干燥
枯萎空阔
舒朗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气息树
(叶)春夏之交绿色枝繁叶茂水分充足饱满
绵密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木”具有这两个艺术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第五自然段第一句)
“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作者林庚清晰地解答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敏感有修养的诗人将语言形象中的潜在力量发掘出来将把读者带入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落)木(叶)具有树(叶)所没有的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清秋的气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让诗歌意象更具感染性和启发性。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
课堂练笔
(一)请大家回忆有关“水”的诗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池》宋?杨万里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二)解读诗歌中“水”
1.
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要求: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在横线填上恰当的词语
。
这首诗是李白在
初出巴蜀乘船路过天门山(环境)时,运用了
水
的形象,
水
含有
水势湍急、激荡回旋、喷涌而出
的因素(意味),诗人通过它表达了
到广阔天地中自由驰骋的
情怀(思想、心境、感情)。
2.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要求: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在横线填上恰当的词语
。
这首诗是诗人在隐居山间的(环境)下,运用了
水
的形象,水
含有
清澈、明净
的因素(意味),诗人通过它表达了在山居生活中空灵、平静,洁身自好的心境(思想、感情)
小结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笔下梅花的形象不只是梅花的傲霜斗雪,更我们能深入体会到诗人在恶劣环境中任然坚持正义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面对碾作泥却清香依旧的梅花给予最高的美誉,也是他不为苟且之徒、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让我们看到纵使面对凄风苦雨,共产党人也会如“梅花”一样在山花烂漫的花丛中欢笑,乐观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