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长度和时间
一、单选题
1.下列数据中,符合中学生实际情况的是( )
A.脚的长度约为
5cm
B.拇指宽度约为
1cm
C.行走一步距离约为
150cm
D.心脏跳动一次需
10s
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18cm=18×0.01m=0.18m
B.18cm=18+100cm=0.18m
C.18cm=18cm÷100=0.18m
D.18cm=18×0.01=0.18m
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4.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中的“”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米()
B.分米()
C.厘米()
D.微米()
5.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四次测量的结果为:13.25cm、13.27cm、13.22cm、13.28cm,则该物体的长度为( )
A.13.27
cm
B.13.28
cm
C.13.255
cm
D.13.26
cm
6.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B.
C.D.
7.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econd),符号是s。
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0.1h=600min
B.10min=600s
C.1h=60s
D.10min=360s
8.物理实验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A.手表
B.停表
C.电子表
D.沙漏
9.如图所示,机械秒表的示数( )
A.1min9.8s
B.9.8s
C.1min39.8s
D.2min9.8s
10.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
A.3.15cm
B.3.150cm
C.2.15cm
D.2.150cm
二、多选题
11.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可以不注明单位
12.李明同学测得自己的身高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B.测量结果精确到了毫米,准确的数字是
C.是估计值
D.这个数字精确到厘米
13.下面是体育课代表记录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可能的是( )
A.实心球投掷成绩8.5m
B.俯卧撑1分钟做20个
C.仰卧起坐1分钟40次
D.1000m跑的成绩为88s
三、填空题
14.填写合适的单位(用符号填写):一节课的时间是45_______;一扇门的高度是2
____。
15.如图甲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______(选填“A”或“B”)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______c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左右两侧分别为小、
大表盘的局部放大图,则该停表的示数为______。
16.四次测同一物理课本的长度分别是18.34cm,
18.43cm,18.44cm,
18.46cm,这四次测量记录中有一次错了,___________是错的,则该课本的长度应是_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位同学测量铅笔的长度时读数的视线位置,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cm;观察时视线角度正确的是___________同学(选填“甲”、“乙”或“丙”);测得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四、实验题
18.小根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
(1)图中这两种读数方式中正确的是____图,另一种读数方式会使测量结果___(选填“偏大”或“偏小”),铅笔的长度应为__cm;
(2)接着,小根同学又用这把刻度尺去测量他的物理课本的厚度,五次读数分别为0.72cm,0.74cm,0.72cm,0.92cm,0.74cm。记录的五个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___cm,该物理课本的厚度应为____cm,小根同学多次测量同一本课本并求出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
(3)若这把刻度尺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9.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
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L(不含书皮);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设:没有磨损);
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n;
d.用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h;
(1)上述有错误的步骤是_____,应改为_____;
(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填字母序号)_____.
(3)步骤a中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5cm,中学生脚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25c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铅笔直径约7mm,中学生拇指宽度略大于此数值,在
10mm=1cm
左右。故B符合题意;
C.成年人的步幅约70cm,中学生的步幅略小于此数值,在60c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解:正确的换算过程是
18cm=18×10-2m=0.18m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B
解: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者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误差不是错误,故A错误;
B.由减小误差的方法可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
C.认真测量也不能避免误差,只会减小误差、避免错误,故C错误;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4.D
解: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可知2.5的单位为微米,符号为m,故可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解: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
故D正确。
故选D。
6.C
解: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A错误;
B.刻度尺没有与铅笔平行,故B错误;
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故C正确;
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D错误。
故选C。
7.B
解:常用时间单位的基本关系是1h=60min,1min=60s,所以
0.1h=6min
,10min=600s
,1h=3600s
,10min=600s,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B
解:A
C.手表、电子表是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工具.不符合题意;
B.停表可以较精确的测量时间,在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符合题意;
D.沙漏是古代的计时工具,准确程度较低.不符合题意.
9.C
解: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9.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9.8s,即秒表的读数为1min39.8s。故选C。
10.C
解:由题意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橡皮的起始端在1.00cm处,末端在3.15cm处,所以橡皮的长度为
L=3.15cm﹣1.00cm=2.15cm
故选C。
11.BD
解: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否则会造成读数不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零刻度线被磨损的刻度尺可以从某整数刻度开始测量,所以,刻度尺不是必须从左端的零刻度线开始量起。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故D错误,符合题意。
12.CD
解:身高是1.580m,则说明最后一位“0”是估计的,倒数第二位的“8”是准确的;“8”的单位是厘米,故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厘米;故AB错误,CD正确
13.ABC
解:A.中学生投掷实心球的成绩可以达到12m,所以实心球投掷成绩8.5m是有可能的,故A符合题意;
B.中学生俯卧撑平均一个,所以1分钟做20个是有可能的,故B符合题意;
C.仰卧起坐一分钟做40个是有可能的,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跑1000m在3.5min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4.min
m
解:[1]一节课的时间是45min。
[2]一扇门的高度是2m。
15.B
2.80
188s
解:[1]A刻度尺,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B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1cm=1mm,使用B刻度尺测量更准确。
[2]B刻度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80cm。
[3]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未超过一半;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8s,因此秒表读数为3min8s(或188s)。
16.18.34cm
18.44cm
解:[1][2]四组数据中18.34cm与其它三组数据相差太大,是测量错误造成的,而课本的长度应该是
17.0.1
乙
3.50
解:[1]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2]使用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所以乙同学读数正确。
[3]图示,铅笔是由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开始,那么其长度为3.50cm。
18.甲
偏大
3.40
0.92
0.73
减小误差
偏大
解:(1)[1]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故甲正确。
[2]按照乙图读数为3.50cm,但铅笔的长度为3.40cm,所以读数偏大。
[3]根据甲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3.40cm。
(2)[4]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最后一位是估读值,所以0.92cm这个数据与其它数据相差很大,是一个错误。
[5]设物理课本的厚度为d,物理课本的厚度为
[6]测量课本的厚度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主要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3)[7]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在严冬季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会收缩,所以测量结果会偏大。
19.D
用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h
bacd
减小误差
解:(1)书的页码,不代表书的实际张数,张数应该用页数除以2计算,所以上述有错误的步骤是d,应改为:用或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h.
(2)测量长度时,先选择合适的刻度尺,并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再进行测量,记录总张数,计算结果,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bacd.
(3)一张纸的厚度很小,远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不能直接测量;
所以测量一本书的厚度,求平均值,目的是可以减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