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汽化和液化
一、单选题
1.炎炎夏日,江南第一古村—高椅古村是避暑纳凉、休闲度假、感受质朴民风的绝佳地方。村民纳凉时感觉凉快,是因为有风吹来,加快了汗液的蒸发。其实蒸发是( )
A.液化
放热
B.液化
吸热
C.汽化
放热
D.汽化
吸热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规律”的实验装置,乙图是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的水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仪器安装的顺序是:先上后下
B.由乙图可得:水的沸点是
C.由乙图可得: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当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仍然继续沸腾
3.如图所示,冬天用水壶烧水时,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4.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
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
C.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D.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
5.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从天而降”,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护目镜变“花”是困扰医务人员的一大烦恼,主要是因为在呼气时,嘴里呼出的气体会从口罩上沿进入护目镜,护目镜上立刻蒙上一层“雾气”。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
A.眼镜上的“雾气”是水蒸气
B.“雾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雾气”形成在护目镜的外侧
D.“雾气”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6.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以下关于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的是( )
A.减小
B.保持不变
C.先减小再增大,后保持不变
D.先增大再减小,后保持不变
7.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酒精灯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
C.用电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
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
8.我们在平时晾晒衣服时,把衣服展开比折叠在一起时干得快,放在太阳底下比放在阴凉处干得快。同学们根据上述现象提出了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研究的是( )
A.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B.衣服干的快慢跟它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
C.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它与空气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
D.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温度有什么关系?
9.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C,水沸点是100?C,煤油沸点是150?C,如图所示,烧杯和试管内盛有以上某种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
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
B.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煤油
C.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D.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10.利用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却没有燃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烛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B.水沸腾后,水不再吸热
C.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D.在加热过程中,只有水吸热,纸锅不吸热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吸入少许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观察到针筒里的乙醚液体逐渐消失,再向里推压活塞,会观察到针筒里的______再次出现。实验表明在一定的温度下,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2.如图所示,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中间是空心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_______,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_______成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空调”。(填物态变化名称)
13.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由于______遇冷______而成;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刻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遇到烧红的铁块发生剧烈的______(物态变化)产生______上升遇冷______(物态变化)而成。
14.冬天坐在开着暖气的汽车里,发现侧边的窗玻璃起“雾气”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雾气”会形成在玻璃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15.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试管内液体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乙试管内液体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16.一次性打火机里的液体燃料丁烷在常温下呈气态,有人称其不小心将打火机破碎在口袋中,致使身体冻伤,你认为他的说法是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17.冬季窗玻璃______侧有水雾产生,夏季开空调窗玻璃______侧有水雾产生,这是______现象。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同时烧开相同的两壶水,仔细观察比较还能发现:______房间内水壶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由此可以判断出_________房间的气温较高(选填“甲”或“乙”)。
三、实验题
18.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______℃,由此可以推断大气压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4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在图3中图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在水沸腾的过程中,水面会有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属于_______态物质,在形成“白气”的过程中伴随着______(“吸热”或者“放热”);
(5)小亮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6)熄灭酒精灯后,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C
4.C
5.B
6.C
7.C
8.A
9.D
10.C
11.液态乙醚
压缩体积
12.汽化
液化
13.水蒸气
液化
汽化
水蒸气
液化
14.液化
内侧
15.不会
会
16.正确
打火机里面的液体(或丁烷)迅速汽化吸收大量的热
17.内
外
液化
甲
乙
18.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98
低于
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a
液
放热
适当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