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09 14:1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工业园区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调研
初二语文 2012.0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不得使用铅笔、红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必须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一部分(25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案dú( ▲ ) ②雄biàn( ▲ ) ③盘qiú( ▲ )卧龙 ④主观yì( ▲ )断
2.下面句中共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眼看大雁南飞,霜风渐紧,寒衣还是没有影儿,团部领导有些心慌起来,尤其是团长急得一愁莫展,五十多岁的人,仿佛一夜之间脸上便写满沧桑,连眼角也明显松驰下来。
②渡假村,因其综合了休闲、美食、健身等诸多因素而颇受市民青睐,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经营质量的良莠不齐必将粉碎部分企图浑水摸鱼的商家的黄梁美梦。
错别字 ▲ ▲ ▲ ▲
正确字 ▲ ▲ ▲ ▲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10分)
① ▲ ,食之不能尽其材。(韩愈《马说》)
②晓镜但愁云鬓改, ▲ 。( ▲ 《无题》)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 ▲ 》)
④ ▲ ,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 ▲ 。
(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⑤夕阳西下, ▲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⑦ ▲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⑧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4.名著阅读题。(5分)
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在潘家酒楼上与哪两位一起吃酒?后来赠与金老的15两银子是哪里得来的?(3分)
②杨志因犯何事被发配往北京大名府充军的?后又受何人差遣押解生辰纲?(2分)
  【答】                  ▲               
5.阅读下面一篇寓言故事,写出其寓意。(2分)
从前,野猪和马常常在一处吃草。可是马有马性,猪有猪性,所以他们常常闹矛盾。野猪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马很恼怒,一心想要报复,就跑去请求猎人帮忙。猎人说:“野猪是很凶狠的,除非你让我给你套上辔头,并骑在你的背上,才能打败野猪。”马报仇心切,便答应了猎人的要求。于是,猎人给马套上辔头,骑在马上打败了野猪。之后,猎人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从此马就成了猎人的奴隶。
 【答】                  ▲               
第二部分(45分)
阅读《口技》一文,完成6-9题。 (10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鼾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4分)
①会宾客大宴( ▲ ) ②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
③宾客意少舒( ▲ ) ④几欲先走( ▲ )
7.下面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句是(2分)( ▲ )
A妇抚儿乳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C腰白玉之环 (<送东阳马生序》)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8.概括说明第二段声音描写角度的变化。(2分)
 【答】                  ▲               
9.选文每段段末均有关于宾客的描写,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2分)
 【答】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划线的两句话。(4分)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①余于扬州会友得观。于席右设围屏,郭坐屏后,不置灯烛。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用沸水略烫)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
曰:“天已明,可卖矣。”②肉上案声起,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续志》,有删改)
10.【答】                  ▲               
阅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选段,回答11-13题。(6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了到重要的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淡,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全部是风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作用。
昆虫采蜜传粉,有一特殊的习性,就是经常只采访同一种植物的花朵。这个习性有利于保证同一种植物间的异花传粉,繁殖后代。这样可以固定种的特征,包括花的颜色。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当初有一种植物,花色微红,由于其中红色比较显著的花朵,容易受到昆虫的注意,获得传粉的机会较多,经过无数代的选择,在悠长的岁月中,昆虫就给这种植物创造出纯一、显著、鲜艳的红色花朵。昆虫参与自然选择的作用,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
11.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给“风媒花”下个定义。(2分)
  【答】                  ▲               
12.有人认为“蜂争粉蕊蝶分香”这句诗放在此处有些突兀,谈谈你的想法。(2分)
  【答】                  ▲               
13.简要概括昆虫在参与植物繁衍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分)
  【答】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4-16题。(8分)
文章五诀
梁衡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好看呢?先抛开内容不说,手法必须有变化,就单项技巧而言,描写而不单调,叙事而不拖沓,抒情而不做作,说理而不枯燥,文章就算做好了。更多时候是这些手法的综合使用,变化再多,基本的东西只有几样,概括说来就是: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文章五诀”。
②正如一根单弦也可以弹出一首乐曲,只跑只跳也可以组织一场体育比赛。但毕竟内容丰富、好听、好看的还是多种乐器的交响和各种项目都有的运动会。一所以无论哪种文体,单靠一种手法就想动人,实在很难。一般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试用这个公式来检验一下名家名文,无不灵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记”,但除用一二句小叙滕子京谪守修楼之事外,其余,“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都是写形,“感极而悲“其喜洋洋”是写情,而最后推出一句震彻千年的大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事、情、理,四诀都已用到,文章生动而有深意,早已超出记叙的范围。有人说马克思的文章难读,但是你看他在剖析劳动力被作为商品买卖的本质时,何等的生动透彻:“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具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在这里,“形”字诀的运用,已不是一个单形,而是组合形了。可知,好文章是很少单用一诀一法,唱独角戏,奏独弦琴的。
③常有人抱怨现在好看的文章不多,原因之一就是只会用单一法。十八般兵器你只会勉强使用一种,对阵时怎能不捉襟见肘,气喘吁吁。不要说你想“俘虏”读者,读者轻轻吹一口气,就把你的小稿吹到纸篓里去了。前面说过,形、事为实,情、理为虚,典则是作者知识积累的综合运用。“五诀”的运用要特别讲究虚实互借。这样,纪实文才可免其浅,说理文才可避其僵。比如钱钟书的《围城》中有这样一句话:“(男女)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来挂网。”这是借用有形之物来说无形之理,比单纯说教自然要生动许多。
④“文章五诀”说来简单,但它是基于平时对形、事、情、理的观察提炼和对知识典籍的积累运用。如太极拳的拥、捋、挤、按,京戏的唱、念、做、打,全在临场发挥,综合运用。高手运笔腾挪自如,奇招迭出,文章也就忽如霹雳闪电,忽如桃花流水。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作答。(2分)
  【答】                  ▲               
15.分析划线句的论证方法和论证效果。(2分)
  【答】                  ▲               
16.第③段讲述了两个层次的意思,请逐条概括并说明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4分)
  【答】                  ▲               
阅读下文,回答17-21题。(17分)
在那颗星子下
舒婷
(1)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
(2)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3)高中时,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十一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绷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读书。
(4)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我每当大摇大摆屡屡犯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5)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辜老师长得还神气。
(6)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受到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7)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多少年苦练终是无用)。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8)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跌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
(9)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做出判断,那儿人多,那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咕噜咕噜。
(10)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地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致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扛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11)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113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10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词还是错了,被狠狠扣了七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地揪住了。
(12)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13)慢!
(14)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夸一通,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15)放学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16)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
(17)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永远闪烁在我记忆的银河中。哦,我的林老师。
17.本文记述了读书时的一件小事,情节却一波三折,写出作者巧妙设计的几个意外。
(4分)
  【答】                  ▲               
18.结尾段划线句,“纤细”与“沉甸甸”看似矛盾实则含有深意,结合句义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               
19.第(1)段景物描写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20.(4)—(7)段内容,从全文看相对独立,说说其对于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作用。(2分)
  【答】                  ▲               
21.作者写道:“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永远闪烁在我记忆的银河中。”为什么说林老师是我记忆中“最亮的星星”?“我”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概括回答。(4分)
  【答】                  ▲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静”字常见的意思有:停止的,静止;没有声音,安静、寂静;安详闲雅,静心。
以“静”为题作文。要求:不少于600字:除诗歌以外,文体自选;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