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综合与测试(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综合与测试(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0 10:1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单选题
(共16题)
1.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游红色旅游景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成了十一国庆假期出游的热门项目。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
A.中共创立,开天辟地
B.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C.秋收起义,转战农村
D.会宁会师,长征胜利
2.下表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其中,与1923年6月至1937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动无关的因素是(

时间
1921.7
1923.6
1927.4
1927.8
1934.9
1937.1
1945.4
1949.10
人数
57
432
5.7万
1万多
30多万
4万多
121万多
448万多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开辟
C.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说:“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这是因为这两大事件


A.使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
C.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标志
D.为“工农武装割据”提供了理论依据
4.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王瑞俊在1921年作诗“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人海,乔有麓下看沧桑”,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王尽美。这一举动


A.反映了世界政治的新潮流
B.践行了孙中山“扶助农工”的主张
C.强调个人主义的人生态度
D.表明了对封建礼教的彻底否定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经历了从①北京-②上海-③广州(武汉)-④赣南闽西根据地-⑤陕甘宁边区-⑥(西柏坡)北京的迁移过程。其中在①③④⑤阶段取得的成就分别为


A.马克思主义传播、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开创、全民族抗战局面实现
B.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思想成熟
C.马克思主义传播、国民革命运动高涨、革命道路开创、毛泽东思想成熟
D.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土地革命高涨、民主革命基本胜利
6.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制订的实际工作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把工人运动放在全部工作中的首要地位。中共一大后不久1921年8月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这一做法主要是基于


A.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斗争经验
7.1915年5月9日,日本政府强迫中国接受了二十一条。13日,陆征祥以中国外交部的名义,全文发表了顾维钧起草的声明,向中外宣告了中日交涉的始末。同时,北京政府制定了国耻纪念日,将国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计划。北京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A.激发民众爱国情绪
B.推卸历史责任
C.避免公众舆论谴责
D.巩固政府统治
8.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指出:“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所以组织政治罢工,扩大到总同盟罢工,加紧工人武装的组织与训练,以树立武装暴动的中心力量,是准备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的主要策略。”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


A.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战略
B.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C.革命道路探索中的曲折
D.力图巩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9.人民版必修三说“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他在1902年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到了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人教版必修三则说“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前国人并未理解马列主义真谛,人教版和人民版的叙述不矛盾
B.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已经知道马克思,人教版和人民版的叙述矛盾
C.马列主义并非十月革命送来,人教版错误
D.梁启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人民版错误
10.中国外交代表曾联名致电政府表示:“弱国交涉,始争终让,几成惯例。此次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前途将更无外交可言。”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
11.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无产阶级这一概念进行了创造性的解释,即避开生产方式是否先进问题,把划分无产阶级和非无产阶级的标准落实到是否出卖劳动力这一-点上。这种认识意在


A.论证中国革命道路的合理性
B.揭露封建土地制度的反动本质
C.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
D.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
1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这反映出《宪法大纲》


A.消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D.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13.1933年五六月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召开,运动会上军民互动,同场竞技。毛泽东为运动会题词“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还担任乒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这次运动会


A.巩固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B.表明中共的工作重点转向改善生活
C.是敌后根据地得到巩固的表现
D.利于鼓舞红军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14.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
15.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16.土地革命时期,中共认为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之工具,消灭封建势力是反帝的必由之路;抗战时期,提出凡反法西斯、援华国家都不是帝国主义;“二战”
结束后,认为应联合世界民主力量与美帝国主义斗争。不同时期对“帝国主义”的认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根据时局调整策略适应革命形势变化
B.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断深化与成熟
C.主张联合民主力量建立反帝统一战线
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内涵不断变化
二、综合题(共3题)
17.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高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这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18.近代中国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变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大事记
材料二
从1840年至1949年的109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有史以来的剧烈变化不仅经历了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腐败統治的双重作用,不断向半殖民地丰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并且“沉沦”到“谷底”,更经历了冲出“谷底”,为了国家独立、民主和现代化而奋起反抗,向上发展,进而走出丰殖民地丰封建社会的魔影,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中国的历程。
——王伟光
(1)据材料一找出1840至1900年,“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腐败统治的双重作用”使中国不断沉沦的四个主要事件,并选择其中一件事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这个深渊的“底”在哪里?底就在20世纪头20年……因为是“谷底”,所以是中国社会最困难的时候……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到“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
——张海鹏
(2)结合所学,列举“谷底”时期,中国“沉沦”和转机”的六个主要事件或现象。
(3)据材料一找出1921年以后,使中国冲出“谷底”,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魔影的四个主要事件,并选择其中一件分析其影响。
(4)据以上分析,你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
19.1912年民国建立到1919年五四风雷,中华民族经历了从近代沉沦到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法律上实现“民国”取代“帝国”的措施。“民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无古人的变化”,请从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角度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以前的政治行动有何缺陷?与之相比,五四运动又具有了哪些新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参考答案
1.A
【详解】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成立了中国共产党,A正确;南昌起义建立军队,不在上海,排除B;湘赣边秋收起义,不在上海,排除C;甘肃会宁会师,不在上海,排除D。
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6月至1937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先增加后减少,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导致共产党党员人数增加,故A正确,排除。1927年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开辟,导致共产党党员人数增加,故B正确,排除。1934年后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导致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故C正确,排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在1937年9月,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民革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农村革命根据地长征
3.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进一步壮大,另一个方面,辛亥革命救国运动的失败,促使先进的中国人继续寻找救亡之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为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故选A。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标志,辛亥革命与此无关;为“工农武装割据”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在共产党成立后的1927年。因此BCD均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
4.A
【详解】
根据题干“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可知作者心怀解放受压迫民众的志向,反映了其受到马克思主义阶级解放与民族解放的思想影响,故A项正确;孙中山“扶助农工”的主张为三大政策内容,与题干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反映王瑞俊立志于解放全人类,未体现王瑞俊个人主义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对封建礼教的否定,排除D项。故选A。
5.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经历了从①北京-②上海-③广州(武汉)-④赣南闽西根据地-⑤陕甘宁边区-⑥(西柏坡)北京的迁移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⑤阶段取得的成就分别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国民革命运动高涨.革命道路开创.毛泽东思想成熟,故C正确。工农武装割据,属于④赣南闽西根据地,故A排除。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上海,故B排除。民主革命基本胜利,在⑥(西柏坡)北京的迁移过程,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
6.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把工人运动放在全部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并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以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是因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创建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故A正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基础,故B错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故C错误;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斗争经验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
7.A
【详解】
日本政府强迫中国接受二十一条后,北京政府向中外宣告了中日交涉的始末,并制定了国耻纪念日,将国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计划。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激发民众的爱国情绪,给日本制造舆论压力,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北京政府推卸历史责任和避免公众舆论谴责,故BC错误;显然,此举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巩固政府统治,故D错误。
8.C
【详解】
中共中央认为应当组织罢工和工人暴动,反对“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毛泽东已经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但是显然受到中共中央的批判,说明革命道路探索较为曲折,选项C正确;选项A不符合当时党中央的主张,排除;第五次反“围剿”时间是1933年开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间是193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9.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前国人并未理解马列主义真谛,因此人教版和人民版的叙述不矛盾,故A正确;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到了马克思,但国人并不理解,故B错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故C错误;梁启超显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人民版叙述是正确的,故D错误。
10.C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此事件是某次对外交涉,外交人员致电政府意欲拒绝签字,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应该是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五四运动,故选C项;辛亥革命发生和新文化运动都发生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之前,排除AB项;国民大革命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不是由于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排除D项。故选C。
11.A
【详解】
井冈山时期,基于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现实,毛泽东将无产阶级的划分标准由“生产方式是否先进”发展为“是否出卖劳动力”,这一创新扩大了无产阶级阶级的范围,有利于论证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合理性,A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扩大无产阶级即革命领导阶级范围的阶级划分办法,目的不在于揭露“封建土地制度的反动本质”,B项错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客观结果不是“主观意图”,C项错误;把“出卖劳动力”的人都划为无产阶级,不是为了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D项错误。
12.D
【详解】
富农等阶级可以团结为革命力量的阶级被错误打击,说明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故D项正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正是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表现,故排除A项;民主革命纲领是反帝反封建,而大纲里规定富农不能享有相关民主政治权利,划为对立阶级力量,故排除B项;国民革命运动是从1924年至1927年,而《中华苏维埃共国宪法大纲》是20世纪30年代颁布的,故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
召开运动会,毛泽东亲自担任乒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显示了领导人与普通民众紧密联系,这些行为都能够有效的鼓舞军队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故选D;1933年是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的国共对峙时期,此时不可能巩固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排除A;召开运动会不能说明中共的工作重点转向改善生活,排除B;此时是土地革命时期,敌后根据地的建立是在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故选D。
14.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图中所示即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高涨,B项正确;
辛亥革命并没有得到各地农民运动的广泛响应,A项错误;大革命失败后,农民革命根据地主要建立在湘赣等省的省际交界地区,与图中所示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形势不符,C项错误;1947年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时,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并没有如图所示得到迅猛发展,D项错误。
15.C
【详解】
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唯物史观和周年问题,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今年考查也是意料之中。马克思主义成为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的“鲜亮底色”,突出了高考历史命题的政治性。本题切入了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四个自信”中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
16.A
【详解】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认为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之工具,这是反封建斗争的需要;抗战时期,提出凡反法西斯、援华国家都不是帝国主义,这是团结抗日的需要;二战后,联合世界民主力量与美帝国主义斗争,这是反对霸权主义斗争的需要;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根据时局调整策略适应革命形势变化,故选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帝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无法体现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排除B;C不能全面反映不同时期对“帝国主义”的认知,排除;D项不能体现二战后对“帝国主义”的认知,排除。
17.(1)特点: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社会基础逐渐扩大;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积极作用: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3)主要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参与人员从学生、扩展到商人、城市市民,最后工人阶级,说明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也意味着社会基础逐渐扩大;从地区来看,从北京逐渐扩展到全国。直接原因:结合五四运动的背景可知爱国群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积极作用:根据材料“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可知,国民党的改组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3)主要因素:依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北伐战争主要反对帝国主义支持的军阀,均涉及“民族”问题,可归纳出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是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和民族凝聚力增强。
18.(1)帝国主义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封建腐败统治: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扼杀戊戌变法、镇压义和团运动。
示例: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英国等侵略者通过《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侵犯,中国开始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沉沦:《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转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无产阶级发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3)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大革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覆灭、新中国成立。
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其影响且正确
示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或: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4)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答案不唯一,表达出双重性即可。)
【详解】
(1)帝国主义侵略:依据材料一数轴中的列强侵华事件可知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封建腐败统治:依据材料数轴上方事件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扼杀戊戌变法以及镇压义和团运动等回答。示例:结合所学对于举出的事件进行分析即可,比如分析鸦片战争可以从《南京条约》签订促使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侵犯以及中国社会性质巨变回答。
(2)沉沦: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围绕20世纪初事件从《辛丑条约》签订、袁世凯复辟帝制、“二十一条”的签订以及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等回答。
转机:依据材料二时间和所学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等回答。
(3)事件:依据1921年以后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事件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大革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长征、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以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覆灭等回答。示例:结合列举的事例分析影响即可,比如中国共产党成立可以从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以及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回答。
(4)依据三个材料的信息以及所学从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又是民族抗争的历史回答。
19.(1)措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变化:政治制度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封建帝制)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社会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缺陷: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
新的特点:牵动的社会面很广(或群众基础广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或彻底地不妥协)。
(3)理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准备了条件。
【详解】
(1)措施:根据“‘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结合所写可将从法律上实现“民国”取代“帝国”的措施归纳为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变化: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的意义作答即可,政治制度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封建帝制)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社会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缺陷:根据材料“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可将五四运动以前的政治行动的缺陷归纳为: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
特点:根据材料“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可概括出五四运动具有牵动的社会面很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的特点。
(3)理解: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作答即可。根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