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军神
一、教学目标
会认“沃、匪、绷”等7个生字,会写“庆、诊、沃、领”等15个生字,积累多音字“晕”、积累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课文背景资料及刘伯承资料。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
1.读课题,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2.学生分享对作者和刘伯承的了解。
毕必成,男,1941年2月5日出生,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
人,中国著名电影编剧。毕必成共创作200万字文学作品,创作并已拍摄的电影剧本12部,发表的电影剧本21部,电视剧本80部(集)。题材比较多样,艺术手法也日臻成熟。因病于1993年12月22日逝世。
刘伯承: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四川开县人(今重庆市开州区)。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中国人民解放军
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3.交流背景资料。
二、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三、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四、分班分享。
1.分享生字
(1)字音:匪(fěi)
绷(bēng)
多音字“晕”
yūn(昏迷;头脑不清)晕倒、晕厥、头晕、晕头转向
yùn
(光圈;光影;波纹、头发昏有旋转的感觉)日晕、霞晕、光晕、晕车
(2)“衷”查“衣”部,“中”不要少写竖。
“匪”笔顺笔画:横,竖,横,横,横,竖,横,横,横,竖折
(3)形近字:龄——领、翎,崭——嵌、暂、堑
施——拖
2.词语。
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肃然起敬:形容感动后产生的恭敬钦佩的心情和态度。
3.学生再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1-11)沃克医生为一个眼睛受伤的年轻病人问诊时,发现他是个军人。
(11—15)沃克医生欲进行手术,刘伯承不肯使用麻醉剂。
(16—17)刘伯承在手术中一声不吭。
(18—26)手术之后,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4.引导学生利用段意合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到重庆一家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做眼部手术,手术中拒绝使用麻醉剂,手术后,为他做手术的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
五、质疑。
六、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齐读课题。课文主要写的什么?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板书)。
2.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还哪些问题?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解决了单元语文要素的问题,你们的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因此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课文描写刘伯承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现了他怎样的内心?(生读)
二、学生自学
1.请听自学要求:默读课文,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圈出关键词,通过换位思考、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结合资料体会刘伯承的内心,用一两个词语做简单批注。
2.自学完成,拍手示意,开始。
三、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小组交流时,有两个提醒:
1.发言时一定要观点加理由(板书),先说你体会到刘伯承什么样的内心,再读你找的句子,说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小组成员按顺序交流,如果你找的句子和别人相同就做补充。开始。
四、小组准备上台分享
小组准备上台分享,我们先进行排练,要求:
小组在三个板块中选一部分重点排练。注意:每个组员都要有任务,你可以按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板书朗读来分工;也可以按不同的体会方法分工。排练时间2分钟。
五、全班分享手术中
1.关注学生在台上的站位,提醒发言时一定要观点+理由
2.学生分享
第17自然段: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轻轻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他抓破了。
(1)我体会到刘伯承具有坚强的意志,请大家看到第17自然段,抓神态描写的关键词“一声不吭、汗如雨下”猜想刘伯承的内心是……不用麻醉剂,他承受了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都没吭一声,可以看出他的坚强。
师:刘伯承有这样坚强的意志力,他不愧为“军神”。
(2)动作描写:抓住“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抓破”等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事例,体会他忍受的巨大痛苦,感受他顽强的毅力。
师:我补充,“崭新、居然”体会到刘伯承惊人的毅力,联系生活中旧床单撕破都不容易,何况是崭新的,他得用多大的力,足可见他毅力惊人,难怪沃克医生会这样赞叹到:引读22自然段沃克医生的语言。
(3)联系16自然段沃克医生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和此时汗珠滚滚的沃克医生进行对比,进一步体会刘伯承的顽强。
(4)你们小组能把刘伯承坚强的内心读出来吗?(小组读第17自然段)。他们读得怎么样?(评价、再读,全班齐读。)
(5)刘伯承的神态、动作体现出他有如此坚强的意志,如此顽强的毅力,因此,手术后沃克医生称赞到:引读22段沃克的语言。
3.分享完毕,有礼下台。
六、引导学习手术前、手术后
1.手术前
(1)手术中体现了刘伯承坚强的内心,手术前还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的坚强?
从第10自然段可以看出他的坚强。抓住神态、语言描写的词句,“微微一笑”看出刘伯承的从容镇定。
(2)第13自然段是神态、语言描写,感受到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平静、保持清醒的大脑”联系上下文和资料,猜测想法,体会人物的坚强。
(3)手术前主要是通过对话描写体现人物内心的,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师生分角色朗读1—15自然段对话)。
2.手术后还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刘伯承具有顽强的毅力。
(1)第18——22自然段刘伯承的神态、语言,体会到他身体虚弱,但是坚强乐观。
(2)师:“七十二刀”,试想一下,如果用刀子一刀一刀割手指,七十二刀,你会怎样?刘伯承做的可是神经密集的眼部手术,他得承受多大的痛苦呀!难怪沃克医生大声赞叹到:引读22自然段,读出赞叹敬佩之情。
(3)小结:本节课我们从描写刘伯承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及沃克医生由冷漠—赞叹——敬佩的内心变化,感受到刘伯承堪称(指着课题齐读)军神。
七、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八、延伸扩展
这节课,我们读懂了《军神》这个故事,知道了“军神”是人们对刘伯承的由衷赞美。还有人称刘伯承为“武神”“编外参谋”“教书先生”,那么这些称呼的背后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查阅刘伯承的相关资料,看看他的其他称号背后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板书设计:?
11
军神
沃克医生称刘伯承军神
手术前
镇定自若
(对话)
手术中
镇定、平静
一声不吭
惊人的毅力
手术后
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