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基础+素养)精题双练--2021-2022学年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基础+素养)精题双练--2021-2022学年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2 11:0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刷新题夯基础
一、单选题
1.宋太祖不仅自己手不释卷,还经常督促
(?http:?/??/?www.21cnjy.com?)文武大臣们读书明理。大臣赵普文化水平低,在宋太祖的劝说下,每天退朝后都读书到深夜,所以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宋太祖重视读书人意在
A.克服藩镇割据祸患
B.完善官员选拔机制
C.倡行重文抑武方针
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来源】江西省吉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A
【详解】
据材料可知,宋太祖不仅自己爱读书,还鼓励文武
(?http:?/??/?www.21cnjy.com?)大臣读书使其读书明理,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形成读书风气,且有利于克服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祸患,故选A;材料未涉及选官制度,排除B;材料未涉及其抑武方针,C排除;材料只是强调宋太祖重视读书,未涉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D排除。
2.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
(?http:?/??/?www.21cnjy.com?)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有可能是21cnjy.com
A.汉代匈奴入侵山西
B.唐代吐蕃入侵河西走廊
C.宋代西夏入侵陕西
D.元代回回入侵河套地区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临平、萧山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为了加强中央
(?http:?/??/?www.21cnjy.com?)集权,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枢密院负责军事,三司使负责财政,参知政事负责行政,所以材料中场景应该是北宋时期,故C项正确;汉代的宰相负责行政大权,不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故A项错误;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不符合材料现象,故B项错误;元代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宰相的权势很大,不符合材料现象,故D项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宋代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
(?http:?/??/?www.21cnjy.com?),却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共事的韩琦对他多次羞辱。狄青慨叹,“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宋朝
A.“冗官”“冗兵”严重
B.“崇文抑武”国策
C.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
D.理学观念影响政治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答案】B
【详解】
宋代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却因出身行伍而备受
(?http:?/??/?www.21cnjy.com?)歧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宋朝“崇文抑武”国策,故B正确;“冗官”“冗兵”严重、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理学观念影响政治和这一现象无关,故ACD错误。
4.下表是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时间


公元960年
111
638
公元979年
297
1860
A.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地方机构人浮于事
【来源】浙江省衢州市温州市5
1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答案】B
【详解】
从数据可以看出,宋代治理管辖的州县逐步强加
(?http:?/??/?www.21cnjy.com?),反映出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治理与管控,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财政问题,排除A;从州县的数量看不出重心的南移,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人事问题,排除D。
5.宋朝时出现了《百家姓》。之后《百家姓》的
(?http:?/??/?www.21cnjy.com?)开头随王朝的变化而变化。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的变化主要体现了【版权所有:21教育】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皇帝权威的独尊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B
【详解】
根据“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
(?http:?/??/?www.21cnjy.com?)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并结合所学可得知,宋代是赵姓的天下,因此其姓氏排在了第一位,反映出了皇帝权威的独尊,B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等级与文化的专制,排除CD。
6.苏洵在《嘉祐集》中描述到:“有县令,有郡
(?http:?/??/?www.21cnjy.com?)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苏洵评论的是(

A.元代行省制
B.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C.清朝理藩院
D.汉初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来源】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B
【详解】
根据“转运使”,结合所学可
(?http:?/??/?www.21cnjy.com?)知,北宋设置转运使,负责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B;结合所学可知,元代、清朝、汉代都没有设立转运使这一官职,以控制地方,故排除ACD。21
cnjy
com
7.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
(?http:?/??/?www.21cnjy.com?)经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州、县三级,元朝为行省、路、府、州、县五级。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来源:21cnj
y.co
m】
A.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加
B.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
C.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
D.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答案】B
【详解】
从题中可以看出,由两级到三级甚至更多
(?http:?/??/?www.21cnjy.com?),体现出了中央在地方设置上,机构更加完整,管理更加具体,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说明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强化,故选B;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反映,故排除A;不能通过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推断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故排除C;从题中可以看出,县在各个时代都存在着,但这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本质,故排除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唐代科举考试有公卷、通榜之制,参考学
(?http:?/??/?www.21cnjy.com?)子以平日诗文成绩和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拔取知名之士,而不是专凭考试之一日短长。宋代施行糊名制,公卷、通榜逐渐被废止,科举取士只凭考试成绩。这种变化反映出www-2-1-cnjy-com
A.宋代专制制度更为僵化
B.唐代社会环境更加宽松
C.科举丧失人才选拔功能
D.科举制度更趋严密规范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规范科举考试
(?http:?/??/?www.21cnjy.com?)的程序,逐渐废止拔取知名人士的公卷、通榜制,施行糊名制,科举取士只凭考试成绩等做法,反映出科举制度更趋严密规范,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宋代专制制度更为僵化,A项错误;唐代社会环境更加宽松与材料主题不符,B项错误;宋代科举并未丧失人才选拔功能
,C项错误。
9.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
记述
出处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
(?http:?/??/?www.21cnjy.com?),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警,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乏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A.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
B.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
C.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
D.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
【来源】广西来宾市象州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答案】D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北宋通过强化中央
(?http:?/??/?www.21cnjy.com?)集权的措施,虽然削弱了地方权力,但是也导致在同少数民族作战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D。21·cn·jy·com
二、材料分析题
10.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多有创新,历史悠久,体系完备,影响深远,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建立了高度集中的封
(?http:?/??/?www.21cnjy.com?)建专制政体,皇帝是国家一切权力的主宰者,国家机关是协助皇帝执政的办事机构。适应这种专制体制的需要,唐朝废除了以前历代王朝在中央政府中占有决策地位的“三师”和“三公”,建立以辅佐皇帝执政为职能的三省六部为主的中央政府机关。21
cnjy
com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唐朝
(?http:?/??/?www.21cnjy.com?)“三省”中央政府机关的名称及政府的运作程序,并指出位于太极宫的中央政府机关是哪两个?结合所学指出宰相议事地方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北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并指出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的官职名称。
【来源】浙江省衢州市温州市5
1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答案】(1)名称及职能:中书省负贵
(?http:?/??/?www.21cnjy.com?)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敢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中书省和门下省:政事堂。
(2)措施: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通判。
【详解】
(1)名称及职能:根据所学回答三省
(?http:?/??/?www.21cnjy.com?)六部制的内容即可,即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敢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中书省和门下省:根据所学可得出是政事堂。
(2)措施:根据所学回答宋代加强中央
(?http:?/??/?www.21cnjy.com?)集权的措施即可,主要有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通判。
刷新题培素养
一、单选题
1.(2021·陕西宝鸡市·高三二
(?http:?/??/?www.21cnjy.com?)模)下图是陈列在中国科举博物馆中的一组宋代瓷俑,从左至右分别是抱着葫芦的医生、抱着书本的读书人和拿着元宝的商人,其中中间读书人个子最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http:?/??/?www.21cnjy.com?/??)
A.陶瓷业成为重要的税收来源
B.科举制扩大了选拔官员的范围
C.重文风气影响人们价值取向
D.受教育程度导致三者地位不同
【答案】C
【详解】
根据“其中中间读书人个子
(?http:?/??/?www.21cnjy.com?)最高”可以看出,读书人在宋代的社会地位,这与宋代重文轻武的治国国策有一定的关系,反映出当时重文风气影响人们价值取向,C正确;材料与税收无关,排除A;材料强调读书人的地位,与科举的完善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B;受教育与社会地位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D。21·世纪
教育网
2.(2021·山东高三其
(?http:?/??/?www.21cnjy.com?)他模拟)针对王安石推行的均输法,苏辙上奏说“旧日官岁乘米,钱散于民,故农不大伤,无钱荒之弊。今发运司以所象米代供,而责钱于诸路;诸路米无所售,而敏钱以偿发运司,则钱日益荒,而农民最病,此东南之大患也。”由此可知,苏辙认为均输法
A.损害了富商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B.违背了商品经济交换规律
C.客观上加剧了东南地区的钱荒
D.加重了广大农民赋役负担
【答案】C
【详解】
从题干中可看出,苏辙指责王安石变
(?http:?/??/?www.21cnjy.com?)法中推行的均输法采取折米征钱的做法,导致了市场上的钱荒现象,故选C项;题干中未涉及富商的态度,苏是官员,代表的是大地主大官像,排除A项;均输法推行的用近易远的原则是符合商品经济交换规律的,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折米征钱的举措加重了农民负担,而非役负担,排除D项。
3.(2021·全国高三月考)宋初
(?http:?/??/?www.21cnjy.com?)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职官制度,省、部、寺、监只备员无职掌,而在正官之外别设差遣以掌其事,正官用以决定官员的俸禄,差遣才是官员的实际职务。正官有文、武两套资序,经渭分明,而差遣则较为复杂,有的专门委任文官,也可文武兼任。这套制度
A.利于加强对宋朝官员的管控
B.导致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C.提高了宋朝官员的行政效率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宋初实行“官、职、差遣
(?http:?/??/?www.21cnjy.com?)”相分离的职官制度,这一做法使官员的权力不断被分化,这种分化事权的举措,有利于防止官员权力膨胀,利于加强对官员的管控,故A项正确;宋朝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是冗官、冗兵、冗费以及“守内虚外”等政策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宋初职官制度导致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这一制度中很多官员有俸禄、无具体职务,所以对于官员的行政效率提高没有促进作用,故C项错误;宋太祖实行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治理,而材料只是涉及职官制度,不能得出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D项错误。
4.(2021·黑龙江鹤岗市·鹤岗一中高二月考)以下是我国古代某一阶段的官员、户数变化情况表。此表反映了
时间(年)
官员数(人)
户数(户)
户、官数比
140
7567
9698630
1282
609
12576
9070414
721
737
18805
8973634
477
1190
42000
12355800
294
A.人口总数持续增长
B.社会阶层流动逐步加快
C.科举取土人数增多
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答案】D
【详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从140年的汉代到
(?http:?/??/?www.21cnjy.com?)1190年的宋代,官僚数量和户数都大大增长,尤其是从737年到1190年,官僚数量激增。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宋代的冗官有关,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故D正确;A项的“持续”不符合140—609年的信息,故错误;材料不是强调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快,故B错误;140年还没有科举制,故C错误。
5.(2021·江苏淮安市·高三二模)
(?http:?/??/?www.21cnjy.com?)《宋书·百官志》记载:郡守,秦官。秦灭诸侯,随以其地为郡,置守、丞、尉各一人……汉景帝中二年,更名守曰太守,尉为都尉……汉末及三国,多以诸部都尉为郡……晋成帝成康七年,又省诸郡丞……宋太祖元嘉四年,复置。据此可知
A.郡的设置最早出现于秦朝
B.汉承秦制推行郡县和封国并行
C.中央集权制度在不断加强
D.古代地方行政设置具有延续性
【答案】D
【详解】
从材料反映的“郡”作为地方行政单
(?http:?/??/?www.21cnjy.com?)位在很多朝代均有设置等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单位的设置具有延续性,故答案为D项;郡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西汉的郡国并行制,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看不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排除C项。
6.(2021·湖南益阳
(?http:?/??/?www.21cnjy.com?)市箴言中学高三其他模拟)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体制逐渐地由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向后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体制调整,在宋代,虽然三省名义始终存在,但是已经混同为一省。同时由于枢密院、三司的设立,宰相的军权、财权被剥夺,三省制度名存实亡。这一变化表明了21教育网
A.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
B.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
C.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D.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唐代政治体制逐渐地由前期的
(?http:?/??/?www.21cnjy.com?)三省六部制向后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体制调整,结合所学可知,所谓的使职差遣指的是临时派某官离开其原来的职守去任某事,这实质上是对臣下权力的削弱,对君主权力的加强;宋代,虽然三省名义始终存在,但由于枢密院、三司的设立,宰相的军权、财权被剥夺,三省制度名存实亡,所以三省制从唐到宋的变化,表明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故C项正确;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是表面现象,并非实质,故A项错误;“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是为加强君主专制服务的,故B项错误;监察体系不断完善的实质也是君主专制的加强,且材料所说的官职也与监察体制无关,故D项错误。
7.(2021·广东高三其他模拟
(?http:?/??/?www.21cnjy.com?))宋代设有封椿库,将每年的结余收入此库,以备急用。封椿库的财物数量十分庞大。据说宋太祖时设立此库的目的是为了向契丹赎回燕云十六州,或将其作为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军费。关于封椿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www.21-cn-jy.com
A.有利于宋朝彻底收复燕云十六州
B.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要藏富于民
C.有助于支撑宋朝长期的对外作战
D.封樁库的财物只能用于军事作战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据说宋太祖时设立此库的
(?http:?/??/?www.21cnjy.com?)目的是为了向契丹赎回燕云十六州,或将其作为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军费”可知,封椿库可以为宋朝长期的对外作战提供经济保障,所以C正确;“有利于宋朝彻底收复燕云十六州”中的“彻底”一词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所以A错误;“藏富于民”不符合材料内容,所以B错误;根据材料“宋代设有封椿库,将每年的结余收入此库,以备急用”可知,封樁库的财物不仅能用于军事作战,还可以用作其他用途,所以D错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8.(2021·黑龙江大
(?http:?/??/?www.21cnjy.com?)庆市·大庆中学高三其他模拟)1007年,宋朝应党项首领李德明的要求与其进行榷场贸易,西夏建立后双方就此还签订了合约。1057年西夏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英宗治平初年,西夏“求复榷场”,宋方不许。后其上章谢罪,宋才恢复榷场。这反映了宋朝
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
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
C.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
D.政治统一促进了边界贸易
【答案】C
【详解】
根据“要求与其进行榷场贸易,西
(?http:?/??/?www.21cnjy.com?)夏建立后双方就此还签订了合约”,以及宋代榷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宋代通过经济手段处理民族间的关系,利用榷场贸易联合或者打压其他民族,处理民族间的问题,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软弱,排除A;材料强调的不是灵活多变,而是一种手段段,排除B;当时没有统一,排除D。【出处:21教育名师】
9.(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
(?http:?/??/?www.21cnjy.com?)习)秦朝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就分封制的存留进行争论;唐朝设置了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北宋的谏院权限很大,对朝廷百官的任用及各种政事都可讨论,规谏朝政缺失;明朝创行密疏言事之制,赐给大学士“绳愆纠缪”图章,“凡政事有缺,……悉用此印密疏以闻”。这些制度的创立重在
A.避免官员权力的膨胀
B.有效的限制了皇权专制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廷议分封制、
(?http:?/??/?www.21cnjy.com?)唐朝宰相在政事堂议事、北宋讨论政事的谏院和明朝的大学士密疏言事等,都具有集思广益的特点,重在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D项正确;避免官员权力的膨胀只是材料中相关制度的任务之一,不是重点,A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本质是服务皇权,并未有效限制皇权专制,B项错误;材料中提到的制度不是为了强化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与中央集权的加强无关,C项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10.(2020·广东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
(?http:?/??/?www.21cnjy.com?)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2·1·c·n·j·y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http:?/??/?www.21cnjy.com?/??)
材料三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
(?http:?/??/?www.21cnjy.com?)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答案】(1)表现: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设立中朝,削弱丞相的权力;实行察举制;设立刺史制度;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势力。2-1-c-n-j-y
(2)特点:决策和行政分离;集体宰相制;门下省发挥着枢纽作用;分层决策机制。
作用:三省六部制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措施:中央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
(?http:?/??/?www.21cnjy.com?)立包括转运司在内的“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将地方的精锐部队编人禁军,并定期轮换;各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
【详解】
(1)据材料一“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http:?/??/?www.21cnjy.com?),结合所学可知,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据材料一“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结合所学可知,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削弱丞相的权力;据材料一“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结合所学可知,实行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设立刺史制度,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督;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势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
(?http:?/??/?www.21cnjy.com?),可从决策和行政分离、集体宰相制、门下省发挥着枢纽作用、分层决策机制等总结特点。作用: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从相权三分,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同时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长远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等分析总结。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控实权、军事上收精兵、经济上制钱谷等方面,归纳宋太祖中央集权的措施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