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六年级上册
7 开国大典
部编 RJ·六年级上册
zh-ng 音序 Z 结构 左右
政 偏旁 攵 笔画数 9
形近 ①敌人 ②致辞 组词 政治 政要 政府 笔顺:
f^ 音序 F 结构 半包围
府 偏旁 广 笔画数 8
形近 ①麻雀 ②俯视 组词 政府 学府 笔顺:
b~n 音序 B 结构 上下
宾 偏旁 宀 笔画数 10
形近 ①海滨 ②五彩缤纷 组词 宾客 贵宾 嘉宾 笔顺:
l1n 音序 L 结构 左右
栏 偏旁 木 笔画数 9
形近 ①拦车 ②灿烂 组词 栅栏 栏杆 牛栏 笔顺:
hu# 音序 H 结构 左右
政 偏旁 氵 笔画数 5
形近 长江 江河 组词 汇入 交汇 汇合 笔顺:
b3o 音序 B 结构 左右
爆 偏旁 火 笔画数 19
形近 ①曝光 ②瀑布 组词 爆炸 引爆 爆发 笔顺:
xu`n 音序 X 结构 上下
宣 偏旁 宀 笔画数 9
形近 ①因地制宜 ②宫殿 组词 宣传 宣布 宣泄 笔顺:
zhǎn 音序 Z 结构 上下
盏 偏旁 皿 笔画数 10
形近 ①一盆 ②浅色 组词 灯盏 茶盏 笔顺:
yu- 音序 Y 结构 半包围
阅 偏旁 门 笔画数 10
形近 ①闲谈 ②阁楼 组词 阅读 阅览 审阅 笔顺:
zh# 音序 Z 结构 左右
制 偏旁 刂 笔画数 8
形近 ①风驰电掣 ②刹车 组词 制定 制止 制作 笔顺:
t2n 音序 T 结构 左右
坦 偏旁 土 笔画数 8
形近 ①但是 ②担子 组词 坦克 平坦 坦途 笔顺:
j& 音序 J 结构 左右
距 偏旁 笔画数 11
形近 ①拒绝 ②规矩 ③火炬 组词 距离 差距 笔顺:
l5ng 音序 L 结构 左右
隆 偏旁 阝 笔画数 11
形近 ①降落 ②窟窿 组词 隆重 兴隆 隆冬 笔顺:
sh- 音序 S 结构 左右
射 偏旁 身 笔画数 10
形近 ①躲藏 ②鞠躬 组词 发射 射击 射箭 笔顺:(共40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
六年级上册
7 开国大典
部编 RJ·六年级上册
1949年10月1日——举世瞩目的日子。这一天,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情景引入
点击图片播放
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处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广场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与天安门浑然一体,共同构成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
背景资料
课文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字词学习
我会读
擎着 诞生 电钮
瞻仰 聂荣臻
q!ng
d3n
ni^
zh`n
ni-
zh8n
点击图片跳转生字课件
多音字
隆
(l5ng)
(l4ng)
隆重 兴隆
轰隆
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
整体感知
课文描写了大典的哪几个场面?
文章描写了会场布置、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场面,有详有略,但都蔚为壮观。
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会场的布置。
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典礼仪式。
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阅兵式。
第四部分(第 自然段):群众游行。
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1-4
11-13
14-15
5-10
初读课文后,你觉得开国大典的场面是怎样的?
隆重的
庄严的
热烈的
开国大典的“大”体现在哪里呢?结合每一部分来体会。
课文解读
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是怎样的?默读第1至4自然段。
会场的布置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突出了参加庆典的人数之多、人员范围之广。
宏大的场面预示着这是一个已经觉醒腾飞的大国,正向世人展示着他朝气蓬勃的面貌。
找一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人们兴奋的心情?
“汇集、老远、清早、五更天摸着黑”表现了人们兴奋的心情。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比喻:说明了广场上的人很多。
总结句。描述了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旗如潮的热烈场面,同时反映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
典礼仪式
快速阅读5至10自然段,小组交流:典礼的过程是怎样的?
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成立——升旗仪式——鸣放礼炮——宣读公告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夸张
三十万人的动作一致,表现了盼望见到主席的急切心情和对主席的无限热爱。
声音很大,气势宏伟。
排山倒海 翻江倒海
波澜壮阔 铺天盖地
词语积累(描写场面大的词语)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感受三十万人听到新中国成立后,无比激动、兴奋的心情。
小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全国各地……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
体现出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激动、自豪。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对五星红旗的崇敬和热爱。
严肃而恭敬地看。
如果把“瞻仰”一词换成“看”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瞻仰”是恭敬地看,表达了人们对五星红旗的崇敬和热爱。
阅兵式
典礼后,紧接着是阅兵式。小组合作朗读11、13自然段,找出描写阅兵队伍的词句。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阅兵部队的特点是什么?
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突出了人民群众因为有了自己强大的军队而无比兴奋、激动、自豪。
“两个半钟头,欢呼,鼓掌”
“还觉得不能够表达”
再读描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这一段堪称场面描写的经典。点面结合,相互映衬。按照“兵”出场的顺序,先“点”后“面”, 雄伟壮观。
默读第14、15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分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群众游行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生动地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课文按开国大典的进行顺序,分大典前、大典时、大典后这三部分内容叙述。“大典时”分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而“典礼”这部分内容又分为领袖出现、宣告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加入了对群众反应的描写,不仅使文章更主动,而且能表达人们喜悦的心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课文是怎么把开国大典写清楚的?
开国大典
大典前
人员众多 布置周到 场面红火
宣布成立 礼炮轰鸣
宣读公告 阅兵仪式
游行浩荡
大典中
(热烈而庄严)
大典后 光明充满北京城
结构图示
课堂小结
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记叙阅兵式的部分,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场面,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自豪的感情。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简介
拓展延伸
下课啦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此外我还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学生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引导学生想象时,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最后回读全文,总结全文。不但让学生从人文角度去归纳概括,更主要的是要联系文章总结场面描写的方法。这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课后反思时,我深刻地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必须要充分地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在理解课文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