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12.冷暖悲欢谈祝福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12.冷暖悲欢谈祝福 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0 12:1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冷暖悲欢谈


入—
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社会中国人过年时的一种习俗,用牲醴和香火供奉“祖先”和“天神”。祝福的仪式,通常在腊月二十四以后的五六天内举行,通常是富贵人家的这一活动举办的十分隆重。
《祝福》鲁迅先生著名的短篇小说,用悲天悯人的笔触记录了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凄惨人生。
我们的“祝福”祝福美丽康健,祝福生活美满,祝福世界和平,祝福万物祥安,祝福岁月静好……



小说取名为《祝福》的深刻含义和艺术效果
一、人间冷暖
情节回顾
二、探究悲欢
艺术表现

学习—
人间冷暖
情节回顾
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因不惜力气,干活利索勤快得到太太欢心,她得以参与到周老爷家的“祝福”劳动中。

学习—
人间冷暖
情节回顾

学习—
人间冷暖
情节回顾
不料,很快婆婆发现了她的踪迹,她被婆婆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贺老六忠厚善良,为凑钱还债累病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当她在“祝福”晚上兴冲冲端出供品时,鲁家老爷、太太给了她重重一击!

学习—
人间冷暖
情节回顾

学习—
人间冷暖
情节回顾
祥林嫂从此精神萎靡,做事心不在焉,说话絮絮叨叨,惹人厌烦,被赶出了主人家。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

学习—
人间冷暖
情节回顾

学习—
探究悲欢
艺术表现
《祝福》起于“祝福”,终于“祝福
”。小说主人公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中。小说取名为《祝福》是自然的,我们需要做是走近文本最深处,体会这个题目的深刻含义和艺术表现力,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学习—
人间冷暖
情节回顾
(一)“祝福”的行为—小说艺术的框架
1.艺术结构框架。
小说以倒叙方式描写了在一片祝福声中,祥林嫂孤寂的死去,然后交代了祥林嫂初来鲁镇及丧夫失子的悲惨命运,同时穿插有关“祝福”的内容。最后写“祝福”的爆竹声以及“天地圣众”蹒跚空中仿佛要给鲁镇人们以无限祝福,如此不难看出,“祝福”的行为就是小说的艺术框架。在结构上“祝福”具有使一系列事件聚集为一个整体的重要作用。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均在这个框架之内。

学习—
探究悲欢
艺术表现
(一)“祝福”的行为—小说艺术的框架
2.悲惨命运框架。
如果我们只读情节分析,这个框架还是远远不够的,其中,参与祝福的所有人在行为或思想都给祥林嫂制造了悲剧,而悲剧的核心是不允许参与祝福,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祝福又是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框架是无法挣脱的网。

学习—
探究悲欢
艺术表现
(一)“祝福”的行为—小说艺术的框架
3.“祝福”框架枷锁中生存的卑微生命和悲惨命运。
从情节上看,两次丧夫,一次丧子的偶然事件,无疑给祥林嫂以致命打击,然而当生命个体遭受不幸,与之同类的生命(广义上说可以是人类的全体,狭义上说是同一地位的群体)如果能伸手援助生命的个体的不幸,在强大群体的呵护下就会无足轻重了,事实上祥林嫂的遭遇却恰恰相反。人们或以之为歧视的对象,弃之为草芥;或以之为谈资笑料,在咀嚼别人痛苦时得到欢乐,两类人跨越了阶级的鸿沟,联合起来吞噬祥林嫂的生命个体,其唯一的手段就是切断祥林嫂祝福的一切行动,又在祥林嫂面前放大着这种行为,祝福的行为就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框架,她无法也无力逃脱“祝福”给予的打击。当这种打击超出了负荷能力时,祥林嫂唯一的出路只能是痛苦的死去。

学习—
探究悲欢
艺术表现
(二)“祝福”的环境——小说的悲剧背景。
1.“祝福”环境的描绘。鲁迅在刻画“祝福”的环境时,用冷色调组成了凄凉的景象,灰色的天空、飞舞的冷血、黄昏的油灯。作者用昏暗的冷色,突出祝福时压抑的气氛,即使是爆竹也是那样的沉闷,可想而知,这样的自然景象所暗示的社会是多么令人窒息。而“祝福”又构成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核心,祥林嫂出来鲁镇,到年底总会为“祝福”彻夜忙碌,而后失去“祝福”劳动机会之后,又寂寞死于“祝福”声中,可是无论祥林嫂生前或死后,鲁镇的人们则年年如是,家家如是地进行着“祝福”。

学习—
探究悲欢
艺术表现
(二)“祝福”的环境——小说的悲剧背景。
2.“祝福”“吞噬生命的祭坛。通过这个特定的环境,仿佛使我们看到一个虚伪的祭坛,一个吞噬生命个体的维系封建统治思想的祭坛。烟雾缭绕之中,祥林嫂的生命个体被推倒祭坛之上,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不可抗拒。可见,祝福所代表的“环境”是扼杀祥林嫂的侩子手,难怪到了后来,祥林嫂变成了只会行走的木偶,至此,祥林嫂的肉体和生命已经没有了丝毫存在的意义。“祝福”这个特定环境真实地构成了祥林嫂悲剧的背景.

学习—
探究悲欢
艺术表现
(三)祝福的文化特征——小说的人物悲剧。
鲁迅小说中的环境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及反映了特定的文化特征,只有深刻的体会了这些文化特征,才能真正的理解了一些作品。
“祝福”是在特定的文化信仰中产生的宗教行为,大家知道,中国的信仰是一种更广泛的宗教信仰。这种特定的背景之下,做了一个不合理的,不合礼仪的事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向神赎罪,一切都化险为夷,可悲的是,祥林嫂辛辛苦苦的血汗钱没能实现这一最后的目的,致使维持生存的最后支点崩溃了,在这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不允许祥林嫂参与“祝福”的劳动,不单单是剥夺了其劳动的权利,更是剥夺了其向神忏悔的机会。因而,柳妈捐门槛的高见,以及捐了门槛依然如故的现实就证明了祥林嫂的心和灵魂已经被社会群体所抛弃,在信仰上斩断了她生存的一切依据,可以说,参加“祝福”对祥林嫂来说,其意义不再是简单的劳作,而是其生生存的理由,是被民族信仰所认同的,显然祥林嫂是被拒之门外的。由此可见,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是必然的,无论祥林嫂多么勤快,如何的听话,命运的结局都不可逆转“祝福”以赖以生存的特定文化特征小说故事发展的特定环境,向人们昭示祥林嫂命运的必然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