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同步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同步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0 21:5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1.西汉灭亡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的建立
(1)背景: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2)建立: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3.光武帝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
(1)目的: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2)具体措施:①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影响: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陶院落(模型)
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1.背景(或: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2.表现: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1)外戚专权:皇帝年幼时,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
(2)宦官专权: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3.影响: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1.背景
(1)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2)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2.概况:______年,经过精心策划,________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3.特点:这是一场有宗教色彩的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4.结果: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黄巾军受到重挫,损失惨重,起义首领张角因病去世,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5.影响: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1.西汉到东汉的演变历程。
2.西汉与东汉的比较。
朝 代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 城
灭亡时间
盛 世
西汉
刘邦(汉高祖)
公元前202年
长安
公元9年
“文景之治”
东汉
刘秀(光武帝)
公元25年
洛阳
公元220年
“光武中兴”
3.
时 间
事 件
背 景
措 施
相同点
西汉初期
高祖措施
社会经济凋敝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①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
②战争逃亡的人回家,恢复原有的田宅
③把因饥饿卖身为奴的人释放为平民
④减轻赋税田租,十五税一
从背景方面看,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统治,也是为扭转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局面而采取了积极对策;从措施方面看,都是通过减轻农民负担来恢复、发展生产
东汉初期
光武措施
社会经济凋敝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①前后下了九道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
②减轻赋税田租,三十税一;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
③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
一、选择题
1.“一进为过厅,内院有双鹤对舞……二进为堂屋,堂上置樽酒,主客对酌……楼下系一猛犬,有仆役执帚清扫。”东汉画像砖中这一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反映了(  )
A.“光武中兴”,人民生活安乐
B.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
C.外戚专权,政治腐败不堪
D.“文景之治”,经济繁荣发展
2.经典诵读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历史三字经》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建东汉,都洛阳。释奴婢,查豪强。汉中兴,百年强。”这段内容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周武王姬发
B.汉高祖刘邦
C.汉文帝刘恒
D.光武帝刘秀
3.东汉开国皇帝勤于国政,改革开拓,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呈现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在长安兴办太学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5.如果研究东汉政权是怎样走向衰亡的,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入选(  )
①外族的入侵   
②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   
③农民起义的爆发   ④少数民族的叛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6.与秦末农民起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  )
A.利用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D.提出了口号
变题: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残暴统治
7.下列关于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局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②人民生活贫困 
 ③时局动荡不安 
 ④农民起义一触即发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下列选项中属于“天下向(响)应”原因的有(  )
①东汉朝政腐败
②自然灾害频发
③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④封国势力强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A.秦朝
B.新朝
C.西汉
D.东汉
二、非选择题
10.(12分)十二生肖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记岁方法。据专家考证,最早完整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出现于东汉。让我们一起走进东汉,探讨一下东汉的历史。
【兴盛篇】
材料一:南宋诗人陈亮称赞:“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龙川文集》
材料二:“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1)材料一中陈亮赞颂的是谁统治时期出现的什么局面?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3分)
【衰落篇】
材料三:
皇 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2)你能从上面表格中发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使东汉政局出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给东汉带来了什么危害?(3分)
材料四: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后汉书·皇甫嵩传》
(3)根据材料分析,黄巾起义爆发引起了怎样的反应。这种反应说明什么?(3分)
【反思篇】
(4)通过“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以及东汉走向衰落的表现,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3分)
11.(14分)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又因皇帝姓刘而被称为“刘汉”。汉朝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作出了巨大贡献。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6分)
朝 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 城
西汉
东汉
(2)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各有一个治世局面,请写出这两个治世局面的名称及采取的共同措施。(4分)
(3)西汉和东汉的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请结合汉武帝和光武帝的事迹,各举出两例进行说明。(4分)
参考答案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材解读】
三、2.184 张角
【当堂巩固】
一、选择题
1.A 2.D 3.B 4.B 5.C 6.A
变题:B
7.B 8.C 9.D
二、非选择题
10.(1)光武帝刘秀;(1分)“光武中兴”。(1分)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等。(1分)
(2)皇帝即位年龄小,寿命短。(1分) 造成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1分)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1分)
(3)天下向(响)应。(1分) 说明东汉后期政权腐败,不得人心。(2分)
(4)统治者应勤于政事,政治清明,关注民生,与民休息等。(言之有理即可)
11.(1)公元前202年 刘邦 长安 公元25年 刘秀 洛阳
(2)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2分) 共同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2分)
(3)汉武帝: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使诸侯国的封地和势力越分越小;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制造五铢钱等。(2分) 光武帝: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各少数民族内迁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