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自主学习
训练积累(15分钟小练)
【基础存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论语(lún) 不惑(huò) 则殆(dài) 昼夜(zhòu)
B.陋巷(lòu) 逾矩(yú) 曲肱(gōng) 疏食(shū)
C.笃志(dǔ)
一箪(dān) 三省(shěng) 博学(bó)
D.逝者(shì) 则罔(wǎng)
不愠(yùn) 不堪(kān)
2.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1)人不知而不愠( )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3)学而不思则罔( ) (4)人不堪其忧( )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6)于我如浮云( )
(7)三军可夺帅也( ) (8)博学而笃志( )
3.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春秋时期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学派的著作经典之一。(“著作”与“经典”调换位置)
B.通过开展阅读古代文化典籍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删去“通过”或“使”)
C.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应把“我们”提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前面)
D.古代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珍惜自然资源的传统美德,崇尚勤俭节约,反对暴殄天物。(把“蕴藏”改为“蕴含”)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如今,在国外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孔子学院,国外许多大学都能看到孔子的肖像,这是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是加强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交流的纽带。同时,孔子学院兴办热潮的到来,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机会,是中国亮相世界的一个机会,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开端。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运用对联知识,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孔子学院潜移默化,传播儒家思想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经纬】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7.“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是不是实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对“学”与“思”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为什么对颜回的做法大加赞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孔子闲居
孔子闲居,喟然①而叹曰:“铜鞮伯华②而无死,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愿闻其为人也何若③?”孔子曰:“其幼也,敏④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则可,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则可,夫有道又谁下哉?”孔子曰:“由不知也!吾闻之:以众攻寡,而无不消⑤也;以贵下贱,无不得也。昔者⑥周公旦制天下之政而下士七十人岂无道哉?欲得士之故也。夫有道而能下于天下之士,君子乎哉!”
(选自《说苑·尊贤》)
【注释】①喟(kuì)然:长叹的声音。②铜鞮(tí)伯华: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赤,铜鞮是他的封地,伯华是他的字。③何若:何如,怎么样。④敏:聪明。⑤消:消灭。⑥昔者:从前。
11.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1)有勇而不屈( )
(2)以众攻寡( )
(3)欲得士之故也( )
12.用“/”标出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只标两处)
昔
者
周
公
旦
制
天
下
之
政
而
下
士
七
十
人
岂
无
道
哉?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有道而能下于天下之士,君子乎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孔子是用什么方法来阐明道理的?(温馨提示:答题时先梳理孔子所说的话,看孔子提到了哪些人物,提到这些人物有什么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自主学习
【基础存盘】
1.C(“省”应读“xǐng”)
2.(1)生气,恼怒
(2)诚信
(3)迷茫,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4)能忍受
(5)以……为快乐
(6)对,对于
(7)改变
(8)坚定
3.A(“说”同“悦”,愉快)
4.(1)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2)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3)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4)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5.C(应去掉“不足”和“不当”)
6.(1)示例:孔子学院促进了中国文化与世界的交流。
(2)示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彰显华夏文明
【阅读经纬】
7.不是。文言文中“三”常用来表示“多”的意思。
8.示例:“学”与“思”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只有做到有机结合,才能学有所成。
9.因为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这与孔子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是一致的。
10.示例:我们应当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让时光白白流逝。
【拓展阅读】
11.(1)屈服 (2)凭借 (3)原因
12.昔者周公旦制天下之政/而下士七十人/岂无道哉?
13.所以说能礼贤下士的有道之人,是真正的君子啊!
14.作者列举了古代著名的人物铜鞮伯华和周公旦“礼贤下士”的事例来阐明道理。
参考译文:
孔子闲居在家,(有一天)感叹道:“(如果)铜鞮伯华还没有死,天下就能够安定了。”子路说:“希望知道他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小时候聪敏好学,壮年时有勇气有骨气,老的时候虽然明白事理但也愿意亲近别人。”子路说:“小时候聪敏好学也就罢了,壮年时候有勇不屈也就算了,可得道后怎么还亲近不如自己的人呢?”孔子说:“这你就不知道了。我听说凭借多数人攻打少数人没有不胜利的;凭借尊贵的身份去亲近不如自己的人,没有不得到他们尊重的。过去周公旦执政天下的时候,礼贤下士七十多人,难道能说他不是明白事理的人吗?这是因为他希望得到士的帮助啊!所以说能礼贤下士的有道之人,是真正的君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