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钟华论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有关“钟华论”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
“钟华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影响力。、
近年来,“钟华论”坚持高站位、遵循高标准、追求高品质,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有关“钟华论”
“钟华论”出手,必是大事。“钟华论”聚焦重要思想、重大事件、重要节点发声定调,彰显了新华社评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受众点赞“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思想深度,还有人性温度”“写出了人民心声”。
已发表文章(截至2021年7月18日)
发表日期
文章标题
2021年9月2日
《青春无悔,强国有我》
2021年7月18日
《伟大的精神之源,奋进的磅礴力量——论伟大建党精神》?
2021年6月27日
《百年风华:读懂你的样子——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2021年2月19日
《风雨苍黄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力量》?
2020年12月31日
《新征程,我们再出发——2021年新年献词》?
2020年5月10日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2019年9月28日
《让爱国主义旗帜永远高扬——礼赞70年新中国》?
新华视评:在民族历史复兴的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2020中国抗疫记
2020中国抗疫记
任务一:阅读文章,小组合作,从文中每一部分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该部分内容,并说明理由。
卷首语: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一)面对疫情,听党号令、为国尽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是中华民族攻坚克难、迈向复兴的根本保障。
(三)不管是抗击外敌,还是抗击疫病,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都挺立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传承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四)每一个生命奇迹,都源于永不放弃的努力。所有的“重生”,都在诠释一个理念: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五)疫病,一次次重创人类,也磨砺了人类向死而生的韧劲。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
(六)抗疫,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一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七)大疫当前,更显责任担当,更见患难真情。唯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互助、合作共赢,人类才能跨越重重险阻,共同开创光明的未来。
(八)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任务二:观看以下图片,每个小组挑选一张照片,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的感悟。
4月7日,开启了灯光照明的武汉黄鹤楼(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上图是1月26日拍摄的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下图是2月5日拍摄的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贺摄)。经过十昼夜的奋战,2月6日,雷神山医院正式通过武汉市城建和卫健部门的验收,并开始逐步移交。?
新华社发
这是2月2日拍摄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3月15日,湖北省襄阳市水星台社区党委书记刘晓琳(右二)和社区工作人员在查看、分发居民从网上订购的生活用品。
新华社发(谢剑飞
摄)
2月27日,志愿者张建国(左)和儿子张洪赫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街道花园社区车辇店胡同口的疫情防控值班点值守。?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武汉夜晚的“战疫灯光秀”(4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1月24日晚,由陆军军医大学抽调精干医务人员组建的医疗队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停机坪集结,准备连夜驰援武汉。
新华社发
2月7日,在南昌昌北机场,江西省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在出发前宣誓。医疗队从南昌出发奔赴湖北随州开展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
新华社发(王琪
摄)
2月15日,运送成都市成华区捐赠武汉消毒液的卡车在武汉市区行驶。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2月26日,爱心人士“雨衣妹妹”(右)在分装盒饭。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2月27日,第二批16台ECMO设备紧急运抵武汉,这是装卸员将装载ECMO设备的货仓从飞机上卸下。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1月27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综合病区楼,张定宇在联系协调工作。
新华社发(柯皓
摄)
1月24日是除夕,湖北省武汉市汉秀剧场的外墙打出“武汉加油”字样。
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4月4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下半旗,表达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2月26日,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的“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里,工作人员吴志婷往药瓶里添加单味中药浓缩颗粒。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钟南山在广州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1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4月11日,工作人员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生产基地质量检定部门对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样品进行杂质检测。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2月19日,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机场货运工作人员往飞机上装运运往武汉的防疫物资。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4月19日,瑞士采尔马特市旅游局用灯光将一面五星红旗投射到附近阿尔卑斯山脉的马特洪峰。
新华社发(瑞士采尔马特市旅游局供图)
3月15日,辽宁省向日本和韩国捐赠的防疫物资分别搭乘两架中国南方航空的航班运往两国,这是工作人员将完成分类的捐赠物资入库。
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4月20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与柬埔寨医务人员进行视频交流。
新华社记者
崔博文
摄
4月15日,中国赴沙特阿拉伯抗疫医疗专家组从宁夏银川启程,这是工作人员在装运援助沙特阿拉伯的医疗物资。
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4月29日,武汉黄鹤楼景区重新开放,这是抗疫一线代表在武汉黄鹤楼景区重新开放仪式上撞钟祈福。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5月6日,武汉首批121所学校高三年级正式复学。在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入校后在手部消毒区洗手。
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任务三:小组交流讨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作为中华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可以怎么做?